金與正公開攤牌:即便李在明政府上臺,朝鮮也不會與韓國展開談判

由 北大王勇教授 發佈於 熱點

'25-07-28

金與正公開攤牌稱,即便是李在明政府上臺,朝鮮也不會與韓國展開談判。那麼,朝方爲何會有這樣的表態?未來朝韓局勢又可能有怎樣的走向?

7月28日,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副部長金與正通過朝中社明確表示,不管韓國總統李在明政府提出怎樣的對朝政策,朝鮮都不會和韓國坐下來談判。她認爲,無論是“民主派”還是“保守派”,韓國都不具備成爲朝鮮對話對象的條件。這場表態,等於直接對外界釋放出兩個信號:第一,朝鮮對李在明政府並不抱期待;第二,朝韓之間,無話可談。

從表面來看,李在明上任以來,似乎確實對朝釋放了一些緩和信號,他曾提出要停止對朝擴音廣播、停止空投反朝傳單,還提出要推動個人赴朝旅遊。這些話乍聽之下,像是在積極修復韓朝關係。但金與正不這麼看,她直接指出,這些都是表面功夫,本質上沒什麼變化,尤其是韓國繼續無條件追隨美韓同盟路線,還在推動聯合軍演,對朝鮮構成現實軍事壓力。在她看來,這些行爲說明李在明政府沒有改變思路,也不具備誠意。

金與正還點出了一個關鍵:李在明說得再好聽,如果實質動作沒有變化,那麼朝鮮不會買賬。她直言,朝韓之間的關係已經“不可逆轉地脫離了同族概念的時區”。這句話用得非常直接,也非常重,意思很清楚,朝鮮已經不再把韓國當作“民族共同體”的一部分來對待,而是徹底轉向敵對方位。

她還提到了一點很有代表性的事例,外界曾有猜測,韓國政府可能會邀請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出席10月舉行的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這一說法被金與正直接否定,她用“做白日夢”來形容這類想法,完全不給韓國留任何餘地。

究其原因也不難理解,首先是對現任韓國政府的不信任。李在明上任以來,雖然言語上多次談到緩和對朝關係,但其核心外交與安全政策仍以韓美同盟爲軸心,這在朝鮮看來是赤裸裸的對抗。

其次,朝鮮對韓國長期缺乏信任。金與正特別指出,即使過去歷屆政府宣稱要實現朝韓和解,實際上都未能打破敵對框架,她在談話中反覆強調一個詞:“盲目追隨”。在朝鮮眼中,無論哪個韓國政府上臺,最終都躲不開對美依附的現實。

再看這次談話的時間點,也值得注意。7月27日是朝鮮戰爭停戰協定簽署70週年,當天李在明政府在華盛頓舉行紀念儀式,讚揚美軍在朝鮮戰爭中的貢獻。講話雖然是由韓國國家報勳部長官代讀,但在這個場合、這些內容,顯然在朝方看來是對歷史的挑釁。金與正在第二天回應,毫不客氣地指出,韓國這類言行再次證明其對抗態度不會變,朝鮮自然也無需再幻想所謂的合作。

說到底,李在明政府確實有意緩和南北關係。但現實問題擺在眼前:只靠幾句溫和措辭,無法掩蓋軍事動作帶來的緊張;只做有限調整,無法撼動朝鮮對“安全威脅”的根本判斷。從這一點上說,朝鮮的反應並不完全出人意料。

至於韓朝的未來,從當前態勢看,至少在短期內,雙方對話的希望渺茫。朝方已經公開宣佈,不再與韓方討論任何事情,也不感興趣對韓方制定的政策或提議作回應,這種表態近乎於關閉對話大門。韓國雖然一再表示不放棄對話窗口,但只要美韓聯合軍演繼續,只要朝鮮沒有從制度和安全層面獲得保障,朝方就不會輕易轉變態度。

更關鍵的是,朝鮮當前面臨的戰略壓力並未減少,美國不斷強化在東北亞的軍事部署,尤其是B-52戰略轟炸機、核潛艇頻繁進入半島周邊,引發朝鮮強烈反應。加之美日、日韓軍事合作也在加強,朝鮮感受到的是圍堵升級。這種背景下,朝鮮不會主動出擊,更不願意暴露自己的戰略軟肋。

值得注意的是,朝鮮這次發聲的是金與正,而非外交或統一戰線部門,這種選擇本身,也反映了談話的政治分量。金與正作爲朝鮮領導人的親妹妹,是朝鮮政權核心人物,她的表態可以視作朝鮮最高領導層的真實意圖。這種層級的發聲,意味着朝方已經定調:現階段不考慮重啓朝韓談判,也不願再用“民族感情”維持一段已經破裂的關係。

而未來,若沒有實質性結構調整,尤其是在安全框架方面的變動,無論誰在韓國執政,朝鮮的態度恐怕都不會鬆動。雙方要重啓談判,需要的已不只是“善意”,而是結構性的信任基礎,但在當前環境下,這一點幾乎不可能實現。金與正的發言,只是提前對外宣告了這個現實。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