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跟歐盟的貿易協議出爐了。7月27日,特朗普宣佈美國與歐盟達成了所謂的貿易協議。美國對進口歐盟商品徵收15%的關稅。此外,歐盟追加6000億美元的對美投資,併購買美國的軍事裝備,以及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產品。

聽上去跟之前與日本達成的所謂貿易協議基本上大同小異。日本也是15%的關稅,另外追加了5500億美元的對美投資。而且據美國方面說,投資90%的利潤歸美國,10%歸日本。其他的買軍火、買能源,對日本說都不用說。看上去這兩個協議幾乎是一個模子出來的。

於是看到很多人對這一輪美國簽下的兩個貿易協議開始做出各種各樣評論了。基本的觀點是這麼幾個:第一,日本慫了,歐盟也慫了;第二,美國這把“韭菜”割的太狠了,15%的關稅不算,還要五六千億美元的投資,還要鉅額的採購清單;再就是大家都在等着看下面中國會談成一個什麼樣的結果。把歐盟、把日本、把中國都搞定了,特朗普這一圈的貿易戰估計就該出結果了。

真是這樣嗎?恐怕沒這麼簡單。講到美國、講到特朗普,都說美國人在“割韭菜”,確實是在“割韭菜”。但是要知道,“割韭菜”可不是一次性的。不要只盯着那五六千億美元和幾千億美元的採購大單,這些“韭菜”是一次性的。真正要命的東西是什麼?我昨天講,特朗普要做的最關鍵的東西是要改變規則,要把自由貿易改爲所謂的“公平貿易”,而這個“公平”是由美國來定義的,這纔是最關鍵的東西。

如果再進一步說的話,前面的“韭菜”是一次性割的,後面的就是要建立一個長效的“割韭菜”的機制。我舉個例子大家就清楚了。以前講過,美國上一次改規則是在尼克松時代。改的是美元的金本位。在那之前,按照佈雷頓森林協議,美元跟黃金的兌換價格是固定的,一盎司黃金35美元。這實際上對美國發行美元有一個限制:有多少黃金儲備,你發多少美元。如果你發多了,將來你的黃金就兌不出來了。那麼後來美國的美元真發多了,於是美國總統尼克松就把這個規則給改了,美元不再與黃金掛鉤了。

看上去好像是改了一個規矩,但實際上我講,建立了一個“割韭菜”的長效機制。因爲把美元跟黃金一脫鉤,那麼美國再印發美元就沒有限制、沒有制約了,想發多少發多少。而我們這些年看到的就是這種情況:美國印美元印瘋了,用網友的話講,開動了“核動力”的印鈔機了。

其實在這個過程當中,美國是碰到幾個大坎的,很大程度上都靠印美元挺過來了。更遠的咱們不說,講眼前咱們記憶還深刻的東西:前些年在全球疫情的情況下,當時我認爲美國已經撐不住了,記得吧?那時候看到美國的股市停盤了,美國的期貨出現了倒掛的情況,而且這個倒掛和停盤不是一次是連續的幾次;同時我們看到美國的銀行開始倒閉了。
當時我真的以爲美國挺不過這一把了,要崩了。但是後來美國居然挺過來了,靠什麼挺過來的?就靠印美鈔挺過來的。印出來的美鈔直接發給每一個美國人,這樣生生的把美股拉起來,把美國的經濟一針又一針的強心針生生地催起來。而與此同時,美債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現在美債這個遊戲玩不動了,印美元印不動了,當年尼克松改出來的規矩“割韭菜”快要割到頭了。怎麼辦?一個是之前的窟窿,也就是美債的窟窿要填死;另一個要建立一個新的長效的“割韭菜”的機制。
怎麼建立這個機制?那就是改規則、改規矩。所以我說特朗普搞全球貿易戰,把自由貿易改成所謂“公平貿易”,這就是在改規則、改規矩,這就是在設計下一輪的長效“割韭菜”的機制。

那麼大家一定要問,美國建立下一輪的長效“割韭菜”機制,究竟怎麼來割?這個說起來可能一句兩句話說不清,而且現在爲止,我還不能完全說得清楚。這麼大個事,如果一下子就說清楚了,那反而就不正常了。
所以究竟這個機制是什麼樣子的,怎麼用,還要等等看。而且這個機制搞起來之後,能不能有效運轉,還不敢肯定。所以說不是把自由貿易變成了“公平貿易”,你這個機制自然而然的就立起來了。美國的想法是建立這樣的機制,但你建立起來好不好用、能不能用還不好說。

所以說貿易戰、關稅談判、貿易協定的談判不是一次性的,不是談完了就完了。這個鬥爭恐怕還要延續一段時間,甚至美國所謂的關稅還會有下一輪和下下輪的不斷地調整。目前來說,這可能是一個長期化的東西。所以等着往下看,不是說美國拿下了歐盟、拿下了日本,這個制度就建立起來了。接下來會怎麼樣?我想或許還有好戲,或許我們也會面臨更大的壓力和麪臨更多的艱難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