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稀土庫存就要耗盡,還有20多份申請中方沒通過,印度車企鬧到了莫迪那,眼看就要逼宮了。

(印度稀土庫存就要耗盡)
最近這段時間,由於中國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印度汽車製造商的生產活動“亮起紅燈”。
一名印度業內高管透露,他們稀土的庫存就要耗盡,然而向中方申請出口許可證的流程繁瑣又漫長,他們可能要面臨大規模停產。
這名印度業內高管進一步表示,申請中方的出口許可證,必須得完成一長串文書工作。
首先,需要通過印度外貿總局的批准,再提交至印度外交部,隨後送到中國駐德里大使館,再寄給中國供應商,最終由中國商務部審批,整個流程非常漫長,而現在他們還有20多份申請等待審批。
爲了使得中方儘快審批,他們催促莫迪政府儘快採取行動。
印度重工業部、外交部和商務部已經收到了類似請求,同時上報到了最高層——印度總理莫迪的辦公室,也就是說,印度車企已經鬧到了莫迪那,莫迪也知道這事。

(印度車企催促莫迪,再不行動就晚了)
與此同時,印度汽車製造商的代表團還在求見中國商務部,不過目前具體的日期尚未敲定,他們還在等着中國的答覆。
這還是頭一次看到,印度方面這麼急着找上中方。看來我們的稀土管制令,確實是打到了印度汽車製造商的七寸上。中方掐緊全球稀土,印度第一個受不了了,比美國還着急。
在莫迪政府的工業版圖中,發展汽車製造業至關重要,而稀土等相關物項又是汽車生產當中,必不可少的原材料,然而當前全球90%的稀土,都是由中方供應。
印度本身也有豐富的稀土儲量,排行世界第三,爲690萬噸。但是印度並不具備像中國這樣的開採和提煉技術,依舊沒法開採和加工這些稀土,所以還是隻能高度依賴中國進口。

(印度汽車製造商的供應鏈即將停擺)
由於此次的稀土危機事發突然,莫迪政府也開始放風,他們準備建立國內的稀土磁鐵供應鏈。
具體計劃爲,爲國內生產提供財政支持和激勵措施,建立稀土磁鐵的長期庫存,以減少對中國稀土進口的依賴。
不過這也是長期目標了,解決不了他們當前面臨的停產危機,莫迪政府還是得求中國儘快通過審批。
針對稀土出口許可申請,商務部日前也作出了回應。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表示,稀土等相關物項具有明顯軍民兩用屬性,對其實施出口管制是國際通行做法。中方依法依規對出口許可證進行審查,符合規定的申請,中方將予以批准、促進、便利合規貿易。
這實際上也是給像印度這樣,催促着中方儘快通過審批的國家的回應。我們並沒有故意卡着稀土出口,但有一個關鍵前提,那就是要符合中國的規定。

(中方首次回應有關稀土出口許可證的問題)
中國既然供應着全球90%的稀土,那就說明每天都會有很多國家的企業發來申請,而稀土這類稀有金屬,被譽爲“工業黃金”,又屬於戰略物資,我們自然是要進行嚴格審查,印度就算再着急也只能跟着中方的節奏來,難道還想走後門插隊不成。
中方掐緊全球稀土出口後,世界各國才意識到,原來自己的工業生產這麼離不開中國的供應鏈。
目前率先亮起“稀土紅燈”的也都是美國陣營裏的國家,包括美國、歐洲各國,還有韓國、印度。而這些國家,大部分可是都跟着美國一起喊出過與中國“脫鉤斷鏈”的。現在他們還敢喊嗎?
至於印度,一天到晚就是做着“取代中國,成爲世界工廠”的白日夢,然而現在中方只是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還沒有出臺禁令,他們汽車製造業的生產線就要停擺了,就這還想取代中國。
一個多月前,印度輿論可是還很慶幸美國對中國發起這場關稅戰,這樣他們就可以順勢吸引外企,發展自身製造業。現在這些印度輿論還慶幸嗎?

(中方掐緊稀土出口,炒作要跟中國脫鉤斷鏈的國家都不說話了)
這場稀土危機,不僅是對印度的當頭棒喝,更是給所有鼓吹“去中國化”的國家上了一課,當這些國家拼命渲染“反華議題”,甚至對中國實施打壓遏制政策時,也該想想,自己的產業鏈究竟有多少命門被中國牢牢掌握。
這次的稀土危機就像一面照妖鏡,照出了某些國家“既要喫飯又要砸鍋”的荒謬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