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艙內刺耳的告警音撕裂耳膜!飛行員眼角餘光掃過主顯示屏——原本清晰穩定的雷達畫面徹底“雪花漫天”。這不是設備故障!一架扮演假想敵的殲-20,正憑藉壓倒性的隱身能力與電子干擾硬生生抹掉了殲-10C的“眼睛”。

殲-10C拼盡全力,雷達屏幕上除了閃爍的告警圖標與一片雪花噪點,敵機彷彿瞬間“蒸發”。
沒有遲疑,飛行員的指尖閃電般掠過通信面板:“泰山泰山,尖刀報告!目盲!方位XXX,高度XXXX!請求天眼!”泰山——這是演習中空警-500預警機的呼號,更是這場絕境中的唯一生機。
戰場電磁環境向來是看不見的生死線。

殲-10C裝備的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號稱戰場千里眼,探測精度遠超老式機械掃描雷達。但在殲-20模擬的強電子干擾面前,常規功率的掃描如同在巨浪中掙扎的小舟,信號可能被淹沒、被扭曲、甚至被徹底壓制無法工作。專家研判,對手實施的或是“分佈式干擾”戰術,由多臺高功率干擾源協同作用,編織一張無形的干擾大網。
空警-500,整片天空的眼睛!
駕駛艙那句緊急呼叫發出不到一秒,幾百公里外“泰山”那巨大的圓盤雷達下已瞬間湧入海量戰場信息。殲-10C雖然失明,其位置、航向、最後接觸點仍化作加密數據流疾速傳到預警機大屏。空警-500的強大功率讓機載雷達波束無視干擾輕鬆穿透迷霧,其特有的UHF波段抗干擾優勢,專門剋制高性能隱身目標!不到三秒,空警-500指揮席的聲音直接切入殲-10C座艙:“尖刀注意,目標重新鎖定!數據鏈引導開啓!”

天空的數據鏈讓天塹變通途!
空警-500生成的殲-20最新座標、高度、速度、航向,瞬間通過戰場高速保密數據鏈共享給失去視野的殲-10C。現代空戰體系的核心就是信息共享速度與質量。這種高速保密互聯的技術,確保信息傳輸快準穩,敵方極難破譯截獲。飛行員的屏幕右側彈出一個嶄新的目標指示標識——它的數據源頭並非自身雷達,而是空警-500那雙俯瞰戰場的銳利“天眼”。
導彈呼嘯,最後的利齒!
眼看目標數據源源不斷湧來,殲-10C座艙火控開關果斷壓下!翼下火光爆閃,一枚修長的白色霹靂-15衝出發射軌,以超四馬赫的狂暴速度撕裂天際直撲殲-20!空警-500持續將殲-20動態修正數據注入導彈,這枚被體系託舉的“利箭”進入射程後段,引導權已交棒給導彈自身主動雷達導引頭,它的電磁波死死聚焦敵機,完全無視干擾欺騙!

最後的咬合發生在超視距的盡頭!
數據鏈顯示,這枚霹靂-15是在近二百公里的極限距離發起突擊!導彈精準鎖定殲-20的瞬間意味着什麼?模擬推演顯示:霹靂-15末端以主動雷達引導鎖定隱身的殲-20,其威力幾乎判明戰場勝負。對手裝備精良的隱身戰機和電子戰力量,但這套由預警機指揮、戰鬥機協作、導彈接力制導編織的天空“智慧天網”,在電磁迷霧中死死鎖住了戰場主動權。
當殲-10C的雷達被掐滅,空警-500的目光穿透黑障,霹靂-15在指令下發出最後一擊——中國天空上空的體系之網已然張開,每一份數據流都是織網之繩。

戰場已沒有單打獨鬥的超級英雄!現代空戰的核心在於體系對抗。從單機雷達失效的絕境,到依託體系力量絕地反擊實現“超視距獵殺”,這套以預警機爲大腦、數據鏈爲神經、多平臺武器協調的“中國體系”,正是超越任何單機性能、奠定區域優勢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