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喫虧、受委屈?容易“被欺負”的孩子,大多有4個特徵

由 布穀媽媽 發佈於 親子

'25-07-22

朋友說,有一次放學,兒子低着頭走進門,書包一扔,鞋子也不脫,就鑽進了房間。

她敲了半天門,兒子才慢吞吞地開了個縫兒,眼圈紅通通的,明顯剛哭過。

朋友問了半天才知道,兒子又被同桌搶了文具盒,後桌還笑話他是“膽小鬼”。

老師沒注意,他也不敢吭聲,就這麼忍着委屈熬了一整天。

朋友又急又氣: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之前他的水壺就被同學藏了起來,還是我問老師才找回來的。

他在學校,總是當‘受氣包’,我真是恨鐵不成鋼!”

我曾聽一位校長髮言說:

“一個班上,有些孩子他的氣場弱,碰到那種氣場強的孩子,他就是會膽怯,這種情況,是避免不了的。”

一個班幾十個孩子,爲什麼總有那麼幾個孩子,總喫虧、受委屈呢?

容易“被欺負”的孩子,大多有4個特徵。

一:孩子太乖了,反而容易被欺負

有一種孩子,特別乖,在我們眼裏,就是“省心”。

他從不主動招惹事,別人招惹他了,他也不吱聲。

這樣的孩子,不給大人惹麻煩。我們帶起來,會覺得不費力、特好帶。

但這種“乖孩子”,卻容易被欺負。因爲別人欺負他了,他不敢反抗。

明明受委屈,孩子爲什麼不敢反抗呢?

很有可能,是他小時候摔倒哭了,大人說:“哭什麼哭,多丟人”;

他玩具被搶了,大人說:“你就讓讓嘛。”

長大一點,被人欺負回家了,大人問:“是不是你先惹人家了?”

於是孩子就覺得:哭沒用,告訴大人也沒用,反抗更沒用,不如忍一忍,裝沒事兒。

慢慢的,孩子學會了討好別人、壓抑自己。

可在學校,哪個孩子軟弱、膽小、不敢吭聲,一眼就能被“愛欺負人”的孩子看出來。

於是,他就成了那個總受委屈的“受氣包”。

二:心裏委屈,孩子卻不開口

有些孩子,明明在外受了委屈,回家卻一句不提。

你看他狀態不對,問他:“是不是有人欺負你?”

他也只是搖頭:“沒有。”

你着急也沒用。

受委屈不說的孩子,很可能是,他根本不知道怎麼說。

他甚至不知道,“我不開心”是可以說出來的,也不知道該怎麼告訴別人“我不喜歡這樣”。

這樣的孩子,很可能是,小時候哭得時候,大人不耐煩地讓他閉嘴:“哭什麼哭,不許哭!

他遇到不開心的事,大人也不當一回事,覺得他矯情。

於是,他就不敢說了,哪怕再委屈、再難過,也只自己悄悄抹眼淚。

這種“軟弱”的孩子,很容易成爲“被欺負”的對象。

三:孩子不會“玩”

有些孩子,很難主動交到朋友,別人都在打鬧玩耍,他卻在旁孤零零地看着。

不是他不想玩,而是,他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加入。

這類孩子,往往社交能力差,不會主動跟人說話,想加入也不知道怎麼開口,湊過去只會跟着傻笑,不敢搭話。

久而久之,他被集體忽略、被孤立,就成了容易被欺負的對象。

其實,這樣的孩子不是不好,而是“不會玩”。

可孩子的世界很簡單:不會玩,就沒人跟你玩;沒人跟你玩,就更容易受欺負。

四:保護過頭,孩子在外面反而喫虧

還有一種孩子,在家裏霸道得很,父母什麼都替他擋着,受不得一點委屈。

但一到學校,卻“慫”了。

這是爲什麼呢?

因爲他根本沒學會,自己怎麼處理問題。

孩子遇到一點小困難,我們立馬上手替他解決,長期這樣“被保護”,他就沒有鍛煉出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旦能力弱,他就容易膽怯,也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遇到別人欺負他,他就不知道怎麼辦了。

五:如何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

想要孩子內心強大、不被欺負,我們可以試試以下幾個小方法:

①每天問一問,聽聽孩子的心聲

我們可以每天睡前,抽出10分鐘,專門和孩子聊聊當天發生的事。

不要簡單問“今天過得怎麼樣”,而要具體點:

“今天最開心的事是什麼呀?”

“最難受的事情呢?”

“你覺得今天讓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麼呢?”

問得越具體,孩子說得就越詳細。

當他說自己的經歷、感受和想法時,我們不急着評價、批評或教訓,只要安靜地聽他說就好了。

說得多了,孩子慢慢就會養成表達的習慣,知道自己說出來,會有人理解支持。

他的內心,就會更加自信,更懂得保護自己。

②教孩子大聲說“不”

遇到被人搶東西、推搡等情況,我們要教孩子明確說:“不行!我不喜歡這樣!”

我們可以很他玩“角色扮演”的遊戲:

我們當那個“欺負者”,去搶他東西、推他,教他大聲且堅定地說“不”。

反覆練習,他的膽子,就會慢慢大起來,下次再遇到類似情況,他就知道怎麼應對了。

③培養孩子社交能力

我們平時可以多帶孩子去外面玩,比如公園、遊樂場,鼓勵他去交朋友。

還可以邀請他的朋友來家裏玩。

跟孩子們玩得多了,慢慢的,他就會掌握一套自己的社交法則,慢慢融入集體了。

④多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當孩子和小朋友產生衝突時,我們不要急着出面替孩子“擺平”,而是先觀察一下,給他獨立處理的機會。

如果孩子處理不了,我們可以溫和地引導:“你想怎麼解決呢?”鼓勵他自己想辦法。

我們平時也多讓孩子自己做決定、承擔一些小責任。

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會更加獨立自主,遇到困難時,自然懂得如何勇敢面對。

養育孩子,我們要教他勇敢表達、不怕拒絕,教他如何爲自己挺身而出。

這樣,他纔會是一個內心強大、有底氣、敢於爲自己發聲的孩子。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