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抑鬱症”一詞被提及的次數非常多,它不再是矯情代名詞,也從隱匿的角落走向大衆,越來越多人知道這是一種病,能要人命的病。
“抑鬱症”是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其特徵爲三高,即複發率高、致殘率高、自殺率高。
中國精神衛生調查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患抑鬱症人數9500萬,每年大約有28人自殺,幾乎覆蓋各個年齡段。
患抑鬱症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來源於兩個字“壓力”,家庭、事業、經濟、自身等,壓力成了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最近,發生在2024年12月27日的一件悲傷的事情,再次被人們提起;

上海一名20歲的護士從19樓天台一躍而下,女生遺言寫着“求你們,不要救我”。

原因就是“壓力”,其生前最後五個月,聊天記錄中出現了155次“壓力”;
超負荷的學習強度,每天忙得像個陀螺,幾乎沒有釋放情緒的機會,才導致她徹底崩潰。
其實,抑鬱症的發作並非突發性,而是長時間積累的結果,所以,當你發現有人將這4句話掛在嘴邊,那他很有可能抑鬱了。
我沒事,挺好的
有一種抑鬱症叫“陽光抑鬱症”,他們表面看是樂天派,不管遇到什麼困難;
他們都習慣說“我沒事,挺好的”,而實際卻是悲觀派,心理早就崩潰了,只是裝成沒事人。

所以,這種抑鬱症極難被人發現,等發現的時候,病情已經很嚴重了,不僅難以治癒,還可能威脅生命。
一代歌后李玟就是個典型例子,她給人的印象,永遠是明媚的大笑,如月牙般的眼睛;

就像她的歌曲《好心情》裏的歌詞:“一見你就有好心情”,可是,就在2023年7月5日,她在公寓輕生,人們這才知道,她的心早已千瘡百孔。
心理學上,這是防禦機制中的“反向形成”相互作用,他們通過表現積極情緒;
反向掩蓋內心的痛苦與自我否定,結果就形成“越抑鬱越微笑”的惡性循環,需要專業醫生的介入,才能夠挽救他們。
好沒意思啊!
快節奏的生活,越來越“卷”的就業環境,與家人有着深深的代溝,這一切都讓人感到心累,於是,就有人將“好沒意思啊!”掛在嘴邊。
當你以爲這只是隨口一說,殊不知已經患上“輕度抑鬱症”了。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情緒耗竭”,當情感資源過度消耗後,便會出現精力衰竭,並伴隨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
嚴重時會導致對事物失去興趣、社交退縮等,緊接着就出現“意義感剝奪”的表現;
價值認知混亂,對生活目標、工作意義產生懷疑,甚至產生存在危機感。

他們急需家人的關愛,回到舒適區緩衝,所以,一旦與家人又有代溝,這無疑是將他們推向了深淵,選擇極端方式來獲得自己想要的自由。
其實,他們只需要釋放出壓力、負面情緒,很大程度上就能緩解抑鬱情緒;
自己可以通過運動、旅行、讀書來放鬆,不要太依賴他人給予的情緒價值。
人到底爲什麼活着?
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世界是沒有顏色的,整個都是灰濛濛的,不管做什麼都覺得沒意義;
完全感受不到一點快樂,活着太痛苦了,自己就像開水裏的青蛙。
作家餘華在《活着》中寫道“活着就是爲了活着”,如同行屍走肉一般,每天活着都在等“死”,反正不管貧窮、富有,誰都難逃一死。

心理學上“認知評價理論”對此解釋道,情緒並非單純由外部事件引發,而是個體對事件意義的認知評估結果。
而他們評估人生、世界,結果就是無意義,那就沒必要活着了。
然而,終點站雖一樣,但沿途風景不同,你若是抬頭向前看,或許就會發現,人生有許多樂趣,只不過你沒有發現。
對不起,太抱歉了
這類人他們是高敏感人羣,非常在意旁人對自己的看法,有着嚴重的精神內耗,根據心理學中的“感覺處理敏感性理論”;
他們更易捕捉到環境中細微的負面信號,比如旁人表情變化、對話中的詞語,並傾向於將這種“潛在的不和諧”解讀爲“由自己引起”。
這種敏感特質常與“過度責任歸因傾向”疊加,形成“道歉成癮”的心理模式;
實際上都不是什麼大事情,而且,沒有人過度關注你,就像你在大街上走,誰會看到你的鞋帶髒不髒。

這就需要你培養一些鈍感力,不要過度解讀他人的言行舉止,也不要太拿自己當回事,大膽的做自己,自己開心最重要。
當然,輕度抑鬱症也不是矯情,這也是一種疾病,我們都應當正確看待;
同時,若發現自己患有此病,也不要過於牴觸,勇敢面對,一切都將會過去。
最後,希望你從來沒有這4句任何一句的口頭禪,真正的開心過好每一天。
-The End -
作者-劉森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羣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