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物世界2025年諾貝爾獎於10月6日陸續揭曉,率先揭曉的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該獎項是旨在表彰在生理學或醫學領域作出最重要發現的人。自1901年首次頒發以來,該獎項共頒發115次,共有229人獲獎。其中,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首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
2025-10-06 21:40
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6日下午,卡羅林斯卡學院的諾貝爾大會宣佈了今年的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來自美國和日本的三位科學家——MaryE.Brunkow、FredRamsdell以及ShimonSakaguchi——因其在外周免疫耐受(peripheralimmunetolerance)領域的開創...
2025-10-06 19:12
衆所周知,當下以自注意力機制與自迴歸生式爲核心的大模型在多個領域比如學術、生產、工業等領域變得愈發不可替代。在近期一項研究中,美國邁阿密大學本科校友、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博士生喬燁和所在團隊從一個大模型非常日常的痛點出發:即模型需要越來越會“讀長文”,但是,模型對於上下文長度的支持通常是...
2025-10-06 18:36
近日,來自北京大學的馬唯碩和所在團隊總結出了一套針對圖自編碼器(GAE,GraphAutoencoder)或以GAE爲基礎的模型的普適性優化方案,並通過實驗來重估性能。結果十分令人驚訝:經過這些優化,GAE這個相對“古老”的模型,竟能以更快的速度達到與最先進模型相當或更好的結果。例如,研究...
2025-10-06 17:58
今天,身處在各行各業都高度依賴芯片的時代,掌握自主處理器技術意味着一個國家或地區能否保障自身安全與發展。正如中國長期強調芯片等技術的自主可控,歐洲同樣在尋求關鍵算力的獨立性。但一個嚴峻的現實是,歐洲超級計算機中,沒有一塊微處理器來自歐洲製造商。這種依賴使得歐洲在許多關鍵議題上受制於美國。...
2025-10-06 17:52
固態電池競賽,歐美真的遙遙領先了?近期,固態電池領域,德國奔馳放出一則“重磅消息”:旗下純電EQS測試車因搭載了固態電池,已成功完成橫跨歐洲的實地長途路測。這款測試車從德國出發,途經丹麥,最終抵達瑞典。儘管全程氣候多變、路況複雜,但車輛續航仍輕鬆突破1200公里,抵達終點時電池仍剩餘137公里...
2025-10-06 15:16
#10月·每日幸運籤#10月6日,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被俘的烏克蘭士兵伊戈爾·舍夫佐夫,對着鏡頭直言,自己對烏軍內部盛行的盜竊行爲深感失望,這場戰爭在他眼裏成了“以民衆生命爲代價的詐騙”。舍夫佐夫的經歷有些特殊,他不是被徵召入伍的。2022年2月25日,也就是衝突爆發的第二天,他主動去了...
2025-10-06 10:20
#10月·每日幸運籤#10月5日,華爲蘇黎世實驗室發佈的一項技術在科技圈引發關注,它叫SINQ,是一種新的開源量化方法,能在不降低大模型輸出質量的前提下,大幅減少顯存需求。現在這個技術已經放到了GitHub和HuggingFace上,用的是Apache2.0許可,企業和研究機構可以免費使用、修...
2025-10-06 10:08
2025-10-06 09:55
2025-10-06 09:42
2025-10-06 09:09
2025-10-05 22:41
2025-10-05 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