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彭博社報道了一則消息,說美國已對來自中國的石墨徵收 93.5% 的初步反傾銷稅。美國商務部給出的理由是,中國進口的這些關鍵電池材料存在不公平補貼。按流程,預計 12 月 5 日前還會作出最終裁定。這事兒一出來,在全球市場引起軒然大波,畢竟中國在全球石墨市場那可是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這幾年全球都在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電動汽車、儲能電池等對石墨的需求猛增。石墨作爲電池負極材料的關鍵成分,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石墨生產國和出口國。據 Capstone LLC 數據,美國 59% 的天然石墨和 68% 的人造石墨進口都依賴中國。也就是說,美國的電池產業、電動汽車行業,很多都離不開中國的石墨供應。

美國爲啥突然來這麼一手?表面看,是美國本土的負極材料生產商聯盟在 “搗鬼”。去年年底,他們就向美國商務部和國際貿易委員會提交請願書,說中國靠大規模補貼低價傾銷石墨,導致美國本土生產商受到衝擊,要求對中國進口的鋰離子電池負極石墨產品徵收高額關稅,當時提的是 920%,這次初步裁定的 93.5% 雖然低了不少,但依然是個很高的比例。
可實際上,背後更多的是政治考量。中國政府近年來在電池和材料領域,早就大幅減少了出口退稅等補貼政策,基本沒啥補貼了。美國這麼做,說白了是擔心在關鍵產業上被中國 “卡脖子”,一旦中美關係有啥大變化,他們在電池材料這塊兒會陷入被動。
對此,有美國網友吐槽:“政府這是在搞啥?提高石墨關稅,最後成本還不是轉嫁到我們消費者身上,電動汽車價格又得漲,這對美國消費者和相關企業有啥好處?” 也有中國網友表示:“美國這是典型的貿易保護主義,自己產業鏈不完善,不從自身找原因,就想着限制中國產品,最後肯定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還有人認爲:“中美在新能源產業上有很強的互補性,這種貿易摩擦對全球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都不利,大家還是應該坐下來好好談。”
美國這一做法,短期內可能會讓美國國內依賴中國石墨的企業,面臨成本大幅上升的困境,像特斯拉等電動汽車製造商,本來就擔心美國國內缺乏合格的替代供應,這下成本壓力更大了。
長期來看,美國想通過這種貿易壁壘倒逼本土供應鏈重建,難度非常大。石墨加工技術門檻不低,而且環保成本也高,美國想在短期內突破這些難題,不太現實。而且,美國這一舉動可能還會引發全球電池材料價格波動,延緩全球能源轉型的進程。
從全球產業鏈角度看,強行 “脫鉤” 中國石墨,對美國自身和全球新能源產業格局都會帶來不小的衝擊。這事兒後續怎麼發展,12 月 5 日的最終裁定很關鍵,大家都在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