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國總理默茨和英國首相斯塔默在新聞發佈會上宣佈,接下來幾周或幾個月裏,烏克蘭會拿到新的遠程武器。這些武器不是簡單從倉庫裏調過去的,是英國、德國的國防工業和烏克蘭合作造出來的。默茨特別提到,這事兒不光是防空,更要讓烏克蘭能用遠程系統更好地防禦,他們管這叫 “long range fire”。

俄烏衝突打了這麼久,遠程武器一直是雙方較量的關鍵。烏克蘭這邊,之前多次提過需要能打更遠距離的裝備,用來打擊對方的補給線、彈藥庫這些關鍵目標。而英德兩國,早就給過不少軍事支持,從防空導彈到裝甲車都有。這次要搞的工業合作,相當於把生產線的部分環節搬到烏克蘭,或者說讓烏方深度參與制造,這樣後續的維修、補充彈藥也能更方便。
從當前局勢看,戰線僵持了不短時間,雙方都在想辦法增強火力。烏克蘭如果有了更穩定的遠程武器供應,戰場主動性可能會變化。對英德來說,直接送武器總有耗盡的時候,合作生產能讓支持更持久,也能把自己的國防工業技術和烏克蘭綁得更緊。有分析說,這也是歐洲國家在顯示對烏支持不會減弱,畢竟最近有些國家對援助力度有過猶豫。
有研究國際安全的學者說,英德這麼做,一方面是回應烏克蘭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在鞏固歐洲國家的協調立場。之前歐洲內部在對烏援助上有過分歧,這次聯合行動能顯示團結。不過也有人認爲,遠程武器射程遠,可能會打擊到更多後方目標,讓衝突範圍擴大,風險不小。而且工業合作不是一天兩天能成的,從技術轉移到生產線運轉,中間有很多環節要打通,實際效果還得看後續執行。
還有人注意到,這種合作模式和之前不一樣。以前多是直接送裝備,現在讓烏克蘭參與制造,等於幫他們重建國防工業。這背後可能有更深的考慮,比如萬一衝突持續下去,烏克蘭能自己生產彈藥,就不用總等着別人援助。但這也可能讓俄羅斯的反應更強烈,畢竟對方一直反對西方國家給烏克蘭遠程武器。
不管怎麼說,接下來幾個月,這些新武器的到位情況會影響戰場走向。對普通人來說,最關心的還是這到底能不能讓衝突朝着結束的方向走,而不是陷入更久的拉鋸。畢竟,再多的武器,也比不上和平來得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