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說“嘴要甜、心要狠”。
爲什麼強調“心狠”?
因爲在我十來年的諮詢生涯裏,
見過太多“好”女人。
她們善良、付出、任勞任怨,
恨不得把心都掏出來,
給家人、給伴侶、給孩子。
可結果呢?
常常是喂大了別人的胃口,
耗幹了自己的能量。
不敢拒絕無理要求,
不敢爭取合理權益,
甚至不捨得花錢投資自己……
最終,活得越來越憋屈,
越來越窒息。
所以啊,在適當的時候,
心狠一點,不是冷酷無情,
恰恰是對自己人生最大的溫柔和負責。


印象特別深的一個學員,叫小月。
小月本來成績很好,
眼看要高考了,
家裏卻突遭變故。
父親做生意失敗,
從此一蹶不振,整天躺家裏。
家裏不僅斷了主要經濟來源,
還欠了許多債。
沒辦法,
小月只能放棄學業出去打工,
掙的錢全數寄回家裏。
自己家這個情況,
她哪敢想談戀愛嫁人?
怕拖累別人。
可她父母急啊,急啥呢?
急的也不是她的終身大事,
而是她弟弟的婚事!
弟弟到了年紀要娶媳婦,
可家裏哪有錢蓋新房、給彩禮?
於是,她父母直接放出話:
誰家能出18個W的彩禮,
就把小月嫁過去。
小月當時心裏還想着:
“不嫌棄我們家這爛攤子,
還願意出這麼多錢幫我們,
應該是個好人吧?”
可現實哪有那麼簡單。
願意花大價錢“買”媳婦的,
真不見得是什麼良配。
結果也確實如此,
說定的男方家裏在鎮上做點小生意,
有點錢,但有個大問題——
男人因爲醉駕進去過幾個月。
小月能怎麼辦呢?
只能自我安慰:
“唉,誰能沒點毛病呢?
只要他對我好就行。”
就這麼着,稀裏糊塗就嫁了。
婚後的日子,才叫一個苦不堪言。
婆家覺得娶她花了很多錢,
想要回本,使勁壓榨她。
老公呢?媽寶,
他媽要他不要對老婆好,
他就冷落老婆。
最大的問題還是喝酒!
不喝的時候勉強算個正常人,
一喝多了就口無遮攔,
甚至對她動過手。
當然,酒醒了,
想到這是花“大價錢”娶回來的,
也會買點小東西哄哄她。
更糟心的是孃家,
父母只當她嫁了“有錢人”,
三天兩頭來要錢補貼弟弟家。
她因爲不想看到父母愁苦的臉,
不想弟弟弟妹鬧矛盾,
更不想孩子沒個完整的家……
一直獨自默默承受。
真心想說,善良是美德,
但無底線的妥協和犧牲,
是對自己的殘忍,
也是對關係的一種縱容。
不得不承認,
人性有溫暖,也有惰性。
當你習慣性地承擔一切,
別人就會習慣性地依賴你、
甚至無底線榨取你。
對於小月來說,改變是艱難的。
當母親讓她湊錢給弟弟買車時,
她下意識說“我想想辦法”。
說完就後悔了,
因爲這個錢自己真不想出,
車又不是什麼必需品。
“我自己也要用錢,這次真拿不出。”
很簡單的一句話,
小月練習了上百遍才說出口。
結果可想而知,父母不理解,
覺得她“翅膀硬了”“太無情”。
弟弟弟妹更是說了不少難聽話。
但神奇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當她往孃家拿的錢越來越少,
她那個一直“頹廢”的父親,
居然開始找活兒幹了;
她那個要買什麼都找她的弟弟,
也終於準備出門打工了!
有時候,你的心狠,
反而是倒逼着他們成長。
我們一定要明白,
一個真正在乎你且成熟的人,
不會因爲你合理的拒絕而離開。
那些因爲你設立邊界就跳腳、疏遠的人,
也許本就不該留在你的核心圈子裏,
哪怕是父母至親。


後臺經常收到類似的留言:
“老師,我看他工作辛苦,心疼他,
家裏大事小情從不讓他沾手。
結果呢?他覺得我是女超人,
生病了還能給他扛快遞!”
小月當初也是這樣。
在婆家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
家裏所有活兒,
洗洗涮涮、帶孩子、伺候老公,
從不讓他動手。
結果換來的不是感激,
而是對方的不體諒和越來越懶。
生活中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景:
妻子忙裏忙外,老公優哉遊哉,
好像完全意識不到自己已然是一個父親。
很多姑娘,
狠不下心讓老公參與家務、
承擔育兒責任。
有些可能是因爲太愛這個人,
或者覺得自己高攀了,
把姿態放得太低,
覺得這些理應是自己來做。
有些是心疼他,
覺得他工作辛苦。
還有些是怕麻煩,
擔心他做不好,
“教他做不如我自己做快”
“讓他洗碗,洗不乾淨我還得重洗,
不如自己來”。結果呢?
老公越來越覺得,
“做家務帶孩子就該女人幹”,
一點好落不着。
這也是爲什麼,
我經常跟我的學員說,
從結婚開始,或者從現在開始,
就明確地、心平氣和地,
和老公商量好家裏的“分工合作”。
比如:“我負責做飯,你負責洗碗”;
“我給孩子洗澡,你負責哄睡”……
規矩立在前頭,
後面能省掉很多扯皮和抱怨。
別擔心他做不好!
誰天生就會做家務帶孩子?
不都是練出來的?
更別因爲一時心軟,
就放棄了讓男人共同承擔責任的原則。
一個家只有夫妻倆都參與進來,
纔不會有
“男人覺得女人在家享清福,
女人抱怨男人是甩手掌櫃”
這種糟心局面。
所以說,該狠時就得狠一點,
該使喚他時就使喚他。
你愛他但更愛自己,
你不委屈、不犧牲自己,
婚姻會更長久且健康。


對自己心狠,
是前面所有狠的根基和底氣。
等你有了實力,
你的善良纔有鋒芒,
你的拒絕才有力量,
你的愛才不會變成卑微的討好。
小月後來的故事,
就是對自己狠的最好詮釋。
18歲因家庭變故被迫輟學,
早早打工養家的她,
又在不幸的婚姻裏消磨。
她也曾覺得這輩子就這樣了。
也許是老天都看不下去了,
讓她偶然刷到了我的一些視頻和文章。
有天她給我發來長長的私信,
字裏行間滿是絕望:
“老師,人生太難了,
我真不知道哪天就撐不下去了……”
瞭解了她的處境,我特別心疼。
我當時跟她說,
有沒有可能去婆家店裏幫忙,
試着去深入學習一下店裏的生意?
這話點醒了她。
之後,她擠出時間去店裏幫忙,
哪怕是打雜也不嫌苦。
因爲她肯幹、機靈、學得快,
很快就瞭解了生意的核心。
後來她那個愛喝酒的老公,
又因爲醉駕進去了,
公婆年紀也大了,
她順理成章地接手了家裏的生意。
但這還不是終點。
32歲那年,
小月突然生出強烈的不甘心。
那個被耽誤的高考夢,
那個被生活磨得黯淡的自己,
她要找回來!
每天忙完店裏生意,
料理完孩子,
她擠出所有能用的時間——
深夜、凌晨、
孩子午睡的空隙……拼命學習。
她不僅後來拿到了夢寐以求的學位,
還考取了提升自己競爭力的專業證書。
每一步,都在打破“我不行”
“我年齡大了”“我帶孩子沒時間”的枷鎖。
“怕什麼來不及?慌什麼到不了?”
很多時候,
困住我們的不是現實,
而是我們腦子裏那個,
不斷循環播放的魔咒——
“我做不到”“太晚了”“來不及了”……
年齡、出身、過去的遺憾,
都不是我們停下腳步的藉口。
人生的劇本,
執筆的是你,
導演的也是你。
你預設自己只能困於泥潭,
世界便封死所有出路;
你狠下心奮力一搏,
世界總會爲你讓出一條生路。
一輩子不長,
先學會取悅自己,
再去顧念他人。
不因逃避現實而將就生活;
不因恐懼他人不滿而苛待自己。
“心狠”的終極目標,
是活出有尊嚴、有力量、
不設限的自己。
當你足夠強大,
世界也會給你順遂的通道。
心狠一點不是與世界爲敵,
而是與更好的自己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