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姑娘在諮詢時都會問我一個問題:
他怎麼追我的時候那麼熱情,
在一起後就像變了一個人?
其實這裏有個很重要的區別,
就在於他究竟是發自內心的愛慕你這個人,
還是僅僅源於他想要將你“俘獲”的征服本能。
我經常跟姑娘們說,
要學會調動男人的征服欲。
適度的挑戰感,
會讓他們更投入、更主動。
但這種慾望具有巨大的欺騙性——
當一個男人被征服欲掌控時,
他所表現出來的投入度和專注度,
與真愛無異。
那種非你不可、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架勢,
很容易讓女性墜入一種被深愛的幻覺中。
可事實上,征服欲和愛根本不同。
前者是爲了“贏得你”這個結果而進行的自我證明;
後者則是“因爲是你”而產生的深切關懷和珍重。
對於追求長期穩定關係的人來說,
如果一段感情僅僅只有徵服欲,
那麼它的根基就是虛浮的。
當征服的快感褪去,
關係的隱患便會暴露無遺,
之前的熱情有多洶湧,
後來的倦怠就可能有多傷人。


很多關係剛開始的猛烈追求,
其實背後是一種“贏家心態”。
你越疏離,他越來勁;
你越難被討好,他越捨得付出——
這未必是愛,
很可能只是他享受“攻克難關”的快感。
我有一位終身會員,
和老公相識時,對方簡直把她捧在手心。
她半夜說想喫城南的粥,
他開車穿過半座城去買;
她出差,他偷偷訂同一班機票,
就爲給她一個“驚喜”;
她沒有帶傘,他能在她公司樓下等兩小時……
但結婚後不到一年,
他就變得敷衍、冷漠。
有次她發燒到39度,
他卻在朋友家打遊戲,
說“又不是小孩,自己不會喫藥嗎?”
後來經過深入溝通才發現,
老公當初追求她,
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她漂亮、難追,
能追到說明他比其他追求者厲害。
他愛的不是她,
是那個“努力贏得她”的自己。
這種基於征服欲的關係具有天然的遷移性。
尤其到了中年,當你對他失去挑戰性,
那麼他很可能就會轉移到新的業績:
目標、新車、新房,
甚至另一個能讓他重新體驗狩獵快感的人身上。


這種追求模式通常隱藏着一個可怕的問題:
他並非被真實的你所吸引,
而是在與你短暫的接觸中,
就迅速在心裏勾勒出了一個完美無缺的形象,
並瘋狂地愛上了這個虛構的幻影。
這讓我想起李敖和胡因夢的故事。
李敖當年苦追胡因夢,
說她“風華絕代”,是女神。
可結婚三個月就離婚了,
原因離譜到可笑——
因爲他看見胡因夢便祕時滿臉通紅、
表情痛苦的樣子,頓時幻滅了。
你看,他愛的從來不是那個完整的、
有血有肉的胡因夢,
而只是一個漂亮、有才、
不食人間煙火、符合他幻想的符號。
一旦發現她也會拉屎、打嗝、放屁,
他的愛立刻就消散了。
很多現實中的關係也是如此。
他追你的時候說的“我懂你”,
其實只是符合他預設劇本的“你”。
他所有付出的核心動機,
是完成一場精彩的個人秀,
用以佐證自身的價值和魅力。
他沉浸於扮演一個角色,
卻對劇本真正的女主角——
你的真實喜好、恐懼與需求——毫無興趣。


“狩獵式”追求和真愛有一個核心區別:
他的付出,是滿足他自己的成就感,
還是真心想讓你高興?
舉個例子:
你明明喜歡安靜地喫飯聊天,
他卻總帶你去喧鬧的聚會,
因爲那樣“更有面子”;
你明確說過不喜歡誇張的禮物,
他卻還是當衆送你999朵玫瑰,
因爲那樣“更顯得深情”。
這不是體貼,是沉浸式自我表演。
那,已經結婚了,怎麼辦?
我知道,到了這個年紀,
談離開往往牽扯太多:
孩子、家庭、經濟、社會眼光,
每一步都重若千鈞。
所以,我們首先要做的不是衝動決定,
而是看清真相,停止內耗,
再尋找修復的方向。
如果他願意成長,
願意從“我想贏”轉向“我想懂你”,
那這段關係就還有救。
如果他不願改變,
依舊冷漠、敷衍,那你也要清醒:
別指望用孩子、付出甚至委曲求全來留住他。
一個人如果只愛贏的感覺,
那麼關係穩定之日,就是他厭倦之時。
最後想說,征服欲不是壞事,
甚至是一段感情開始的小火花。
但如果只有征服欲,
沒有真正的理解和共情,
這段感情很難長久。
我也見過一些人,一開始是征服欲驅使,
但在相處中慢慢生出了真正的愛。
但這需要他願意放下 “贏家心態”,
去了解真實的你;
也需要你敢於說 “不”,
不委屈自己去迎合他的幻想。
好的愛情應該是:
當我看見你最真實的模樣,
我更加篤定,餘生都想與你相伴同行。
所以說 最重要的是,無論他如何,
你都要重新愛上那個真實的自己。
你的價值從不建立在被他征服或征服他之上,
而是你本身的存在就彌足珍貴。
希望每個姑娘都能遇到這樣的人:
他不是因爲 “沒搞定你” 纔對你好,
而是因爲 “是你”,
纔想一直對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