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姑娘在諮詢時,
會問我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就是你對他好,
稍稍超過了一個度,
他就覺得喫定你了;
你有自己的世界,
一心搞事業吧,
兩個人又差點意思。
到底什麼樣的女人,
能讓他又愛又敬且不敢“作妖”?

先跟大家說說我的來訪者小玲(化名)的故事吧。
小玲說自己工作清閒,
所以把大部分心思都放在了老公身上,
笑稱自己是“24小時待機老婆”,
上班時手機不離手,
就怕老公有事兒找她;
老公忘帶文件,
她跟領導請假回家取;
老公應酬到半夜,
她頂着睏意開車去接;
冬天老公隨口說想喫餃子,
她能跑三條街,
就爲了買到新鮮的肉和餃子皮。
“我當時就想,他工作累,
我多照顧點,家裏就能和睦。”
小玲說,“可我沒想到,他慢慢變了。”
餃子端上桌,他會皺着眉說:
“餡太鹹了,你就不能少放點鹽?
喫那麼鹹幹嘛!”
有次凌晨去接他,他看到她穿着睡衣,
不悅地說:“你就不能換件衣服?像什麼樣!”
後來有次,老公又讓她送一份緊急文件,
她堵車晚到了十分鐘,
老公當着同事的面就衝她喊:
“這點小事都辦不好,
送個文件這麼慢,你能幹成什麼?”
小玲說那瞬間她聽到自己心裏的弦“啪”地斷了,
隨之有個聲音說:“你在做什麼?
爲了這樣一個男人,值得嗎?”
心被傷透後,她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徹底關閉心門,
把老公踢出自己的世界。
不再跟他說一句話,
做飯只做自己的份,
洗衣機裏只洗自己的衣服。
以前總想着跟他分享日常,
現在她上班就好好上班,
下班就回自己房間,看書、上網課,
連客廳都很少去。
“一開始挺難受的,
晚上聽到他回來的聲音,
還會下意識想他會不會推開門來找自己,
哪怕只是說些無關緊要的事。”
小玲說,“但後來慢慢習慣了,
一個人喫飯、一個人散步,
反而覺得清淨——不用再看他的臉色,
不用再琢磨他喜歡什麼,
只需要顧着自己就行。”

兩個人同住一個屋檐下,卻形同陌路。
她說:“老師,也許離了纔是解脫,
對孩子也未必就不好。”
但眼神裏藏着的不甘和期盼騙不了人,
“我都這樣了,你爲什麼不着急?
爲什麼不來找我?
爲什麼不把我追回去?”
我說我看得出,離不是你本意。
她沉默了好久,才哽咽着說:
“我等着他來哄我,也不是要他道歉,
只是想聽到他說一句,
‘我知道你爲我做了很多’
可他沒有,連一句軟話都沒有。”
“你封心鎖愛是怕自己再受傷,這點我懂。”
我輕聲對她說,“但你把門關得太死了,
把‘彼此靠近’的可能性徹底堵死了。
真正的‘有自己的世界’,
不是築起一座孤島,
而是你穩穩地站在自己的領地上,
卻願意給對方留一扇能輕輕推開的門。”
她攥着水杯,說:
“可我真的怕再打開自己,
又回到以前那樣——
我一心爲他,他卻輕視我。”
“不會的。因爲現在的你和過去的你,
本質的區別在於‘根’在哪裏。”
我跟她解釋,“過去,你的世界裏只有他,
你的根紮在了他的土壤裏,
他一笑你的世界就晴天,
他一皺眉你的世界就下雨,
當然風吹草動你就惶恐不安。
而現在,我們要把根,扎回自己身上。”
後來小玲開始跟着我的課學,
“高能量關係”讓她慢慢找回內心的力量,
不再因爲老公的態度患得患失;
“解讀男人心”讓她明白,
原來老公那些刻薄的話,
很多時候是“習得性的習慣”——
他媽媽就是這麼對他的。
她整個人慢慢鬆弛下來,
不再像以前那樣緊繃着。
有次老公因爲一點小事指責她:
“你怎麼連個碗都洗不乾淨?”
換做以前,小玲肯定會懟回去:
“我天天做飯洗碗,你做過一次嗎?”
但那天她突然從老公身上看到了他母親的影子,
於是心平氣和地說:
“你有沒有覺得,你剛纔說的話,
跟你媽媽平時說你的語氣很像?”
老公愣了一下,半天沒說話。
後來有天晚上,他主動跟小玲道歉:
“其實我知道你辛苦,
就是不知道怎麼跟你說……
我媽總這麼說我,
我不知不覺就跟你這麼說了,
這是我的錯,我跟你道歉。”

那之後,老公開始試着靠近她。
有天週末,他試探着問:
“老婆,你有空嗎?咱們去看電影?”
小玲沒有像以前那樣立刻答應,
也沒有冷着臉拒絕,而是說:
“我下午要去逛書店,
要是電影在傍晚,我能趕上。”
那天她按原計劃逛了一個小時書店,
選了兩本想看的書,
才慢悠悠去影院跟老公匯合。
老公見到她,遞過來一杯奶茶,
是她喜歡喝的微糖、去冰——
以前都是她記着老公的口味,
現在他居然也能留意到她的喜好。
變化是一點點來的。
老公開始主動跟她分享工作上的事,
以及生活中看到的好玩的;
她在廚房做飯,
他會湊過來問“要不要幫忙洗菜”,
而不是窩在沙發上刷手機等飯喫;
有次她隨口跟他說
“經過一家花店,看到繡球開得真好”,
隔天回家,玄關就擺着一束三色的繡球。
最讓小玲意外的是她出差那次。
以前她出差,
會反覆叮囑老公“記得收衣服”“別總喫外賣”,
生怕他照顧不好自己。
這次她只收拾好自己的行李,
跟他說“我出差三天”,就出門了。
第一天下午,她收到老公的消息:
“到酒店了嗎?我把陽臺的衣服收了。”
晚上又發來一張照片,
是他自己煮的番茄雞蛋麪,
配文:“沒你做的好喫,但比外賣健康。”
三天裏,老公給她打了好幾個視頻,
發了幾十條消息——
從一開始的“問問你情況”,
到後來的“水果店新到了榴蓮,
我買一個你回來時正好熟了可以喫”。
小玲跟我講這些時,
嘴角不像初見時帶着冷意,
是帶着溫暖的笑的:
“以前我總怕他不粘我,
覺得他不粘我就是不愛我。
現在才明白,
是我以前把‘粘’變成了‘依附’,
他反而忘了他也需要主動。”
你看,你不用過分在意他,
不用爲了他放棄自己的喜好,
不用怕做自己他會離開。
恰恰相反,當你有自己的世界時,
男人才會覺得“這個女人不一樣”,
纔會想要主動靠近你,
甚至爲了你,慢慢改變自己。

男人不會對“圍着他轉的女人”上癮,
只會對“我有我的世界,
也歡迎你來”的女人瘋狂在意。
健康的親密關係,
從來不是兩個人活成一個人,
也不是兩個人活成毫不相干的陌生人。
它更像是兩個獨立的圓,
既有自己清晰的邊界,
又有恰到好處的交集。
這個交集,是基於自願的分享,
而不是犧牲自我的妥協。
-我有我的事業、愛好和閨蜜圈;
你也有你的工作、哥們和球賽。
-我們願意在某個時刻放下手機,
真誠地分享今天的見聞和感受。
-願意在對方需要時伸出援手,
卻不必以“失去自我”爲代價。
-敢於表達自己的需求,
也絕對尊重對方的邊界。
那天小玲到南京出差,
順道來桐城找我聊聊。
跟我說完,拿出手機給老公發消息:
“傍晚到家,想一起喫上次說的那家火鍋。”
老公秒回:“好啊,我現在就訂位。”
你能坦然地說“我想做什麼”,
也能笑着邀請“你想一起嗎?”
總的來說,
男人駕馭不了卻又瘋狂上癮的女人,
她有自己的世界,
邊界清晰,能量充沛。
她不失控,不討好,不恐懼。
她就在那裏,
從容地經營着自己的人生。
男人會發現,
他永遠無法完全“控制”她,
因爲她不屬於他,她只屬於她自己。
但正是這種“不受控”帶來的神祕感和挑戰性,
纔是讓男人真正上癮的根源。
因爲人性如此,
我們只對需要自己“踮起腳”才能夠到的東西,
永遠保持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