鬍子南:如美國出兵格陵蘭島,歐盟會阻止“侵略”嗎?

由 觀察者網 發佈於 熱點

'25-01-13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鬍子南】

2025年1月7日,特朗普對媒體公開表示,出於對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考慮,不排除通過“軍事或經濟脅迫”手段奪取格陵蘭島的可能性,並威脅丹麥應放棄對格陵蘭島的控制權,否則將面臨高額關稅懲罰。值得注意的是,在特朗普做這番表態之後,丹麥、德國和法國以及歐盟一方面紛紛表態反對特朗普的恐嚇言論,另一方面也表示不認爲美國會“入侵”格陵蘭島,並且希望與特朗普政府加強跨大西洋夥伴關係。

丹麥首相梅特·弗雷澤裏克森更是直言,美國是丹麥“最重要和最親密的盟友”,她不相信美國會動用軍事或經濟手段來控制格陵蘭島。此外,她還表示希望得到美國的興趣和投資,而不是中國人或俄羅斯人。從當前事態的發展來看,美國直接吞併格陵蘭島的可能性不大,但存在事實控制該島的可能性,這將對我們的北極戰略產生重大影響。

一、 特朗普妄言吞併格陵蘭島的動因

特朗普的吞島表態絕非狂妄之言,相反,控制格陵蘭島確實蘊藏着巨大的地緣政治和經濟利益。

第一,控制格陵蘭島的關鍵礦物資源,將有助於增強美國的能源安全並帶來可觀的經濟利益。格陵蘭島擁有豐富的稀土資源,這對美國發展前沿科技至關重要。如稀土元素是芯片製造和軍事領域不可或缺的原材料,美國一直致力於確保在稀土等戰略資源上的供應安全,特別是中國在全球稀土市場中佔據主導地位的情況下,控制格陵蘭島的稀土資源將有助於美國減少對我們供應鏈的依賴,爲美國科技產業發展提供更堅實的保障。

此外,格陵蘭島還蘊藏着極爲豐富的其他礦產資源,如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等,在全球能源需求不斷增長的背景下,這些資源具有巨大的經濟開發潛力。若美國能夠掌控這些資源,不僅能夠增強其能源安全,還將帶來可觀的經濟利益。

丹麥外相拉斯穆森近日回應特朗普稱,如果格陵蘭人民願意,有可能選擇獨立,但不太可能成爲美國的一個州。 法蘭西24電視臺

第二,吞併格陵蘭島將使美國在北極航道爭奪中佔據有利地位,並鞏固其在北極的軍事存在。格陵蘭島地處北極,具有重要的地緣戰略意義。隨着全球氣候變暖,北極航道的商業價值逐漸顯現。格陵蘭島作爲北極航道的重要潛在樞紐,如若擁有其控制權將使美國在日益激烈的北極航道和資源爭奪中佔據有利地位。

同時,格陵蘭島還是美國軍事戰略的關鍵支點,美國空軍最北端的基地——皮圖菲克太空基地就位於格陵蘭島西北海岸。目前,該基地配備了導彈預警系統和衛星跟蹤系統,旨在探測和跟蹤俄羅斯和北美髮射的洲際彈道導彈。吞併格陵蘭島將有助於進一步鞏固美國在北極的軍事存在,增強對周邊國家的軍事威懾以及有效應對來自俄羅斯的潛在軍事威脅。

第三,特朗普提出吞併格陵蘭島,也是爲了遏制中俄在北極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特朗普聲稱,格陵蘭島附近充斥着俄羅斯和中國的船隻,這一局面必須得到改變,不能再允許中俄在該地區“肆意妄爲”。事實上,美國一直將中俄視爲在北極地區的戰略競爭對手,這種零和思維和對抗性戰略定位讓特朗普認爲,中俄在北極地區的活動將改變區域的力量對比,壓縮美國在北極的戰略空間。

因此,特朗普旨在通過控制格陵蘭島以有效牽制中俄。此外,特朗普也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敲打丹麥和其他北極國家,讓它們認識到唯有與美國建立同盟關係才能確保自身的戰略利益和安全,而且必須要與中俄保持距離,否則將會受到懲罰併成爲地緣政治博弈的犧牲品。

二、 美國曾多次嘗試吞併格陵蘭島

格陵蘭島並不是第一次引起美國興趣,歷史上美國至少三次嘗試吞併格陵蘭島。

十九世紀中期,美國處於領土擴張的高峯期。時任美國國務卿威廉·蘇厄德(William H. Seward)認爲控制格陵蘭島可以增強美國在北大西洋的軍事存在,因此開始探討購買格陵蘭島的可能性,但美國國會對此表示強烈反對。當時,美國剛花費720萬美元從俄羅斯購買一片“無用的冰封之地”阿拉斯加,已經引發了公衆的廣泛批評,被許多人嘲笑爲“蘇厄德的蠢行”或“蘇厄德的冰箱” (Seward''s icebox)。在此背景下,國會認爲美國政府正重建內戰後的經濟,暫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新的領土交易,因此駁回了蘇厄德的議案。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格陵蘭島的戰略地位變得更爲突出。1941年,美國擔憂納粹德國在佔領丹麥之後會吞併格陵蘭島,從而威脅到美國本土安全,因此率先佔領了格陵蘭島並建立軍事基地。這一佔領一直持續到二戰結束。1945年,時任美國總統哈里·S·杜魯門(Harry S. Truman)意識到隨着美蘇對抗加劇,北極可能成爲蘇聯戰略轟炸機襲擊美國的潛在路徑,因此提議用阿拉斯加交換格陵蘭島,然而這一提議遭到了丹麥的拒絕。1946年,杜魯門政府又提出以一億美元黃金和阿拉斯加油田權交換格陵蘭島,也未能打動丹麥。

2019年,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內首次提出收購格陵蘭島,並表示考慮用美國海外屬地波多黎各換取該島。丹麥首相弗雷澤裏克森隨即表示美國的想法是“荒謬的”。格陵蘭島的自治政府也在社交媒體上明確表示,格陵蘭島是“非賣品”,並強調格陵蘭島屬於格陵蘭人民,永遠不會被出售。與此同時,美國國內也有不少質疑特朗普的聲音,認爲這一行爲不僅不切實際,還可能損害美國與歐洲盟友的關係。由於遭到各方強烈反對,特朗普的相關言論僅停留在口頭層面,當時並未付諸任何實際行動,但卻爲特朗普再次妄言吞併埋下了伏筆。

三、 歐洲國家陷入兩難窘境

根據歐洲聯盟條約第42(7)條共同防禦條款,如果一個成員國在其領土上成爲武裝侵略的受害者,則其他成員國應根據《聯合國憲章》第51條對其負有力所能及的一切手段提供援助的義務。這意味着如若特朗普派兵佔領格陵蘭島,則將會激活歐盟的集體防禦義務,包括提供軍事援助、實施經濟制裁等以制止侵略行爲,但現實是,丹麥及歐盟即便是在事態嚴重升級的情況下也幾乎不太可能對美國採取強力反制手段。

一方面,美國對歐洲防務影響極大。北約是歐洲集體防禦的基石,而美國在其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美國不僅是北約軍事預算的主要承擔者,還領導着歐洲戰區指揮部負責統籌歐洲的防務事務。此外,美國是北約最核心的核力量提供國,並在歐洲多個國家設有駐軍和軍事基地,對歐洲的區域安全發揮着決定性作用。

當前,北約的集體防禦機制和美國的軍事存在是許多歐洲國家賴以依靠的安全保障體系。因此,丹麥以及歐盟國家在面臨可能的衝突時普遍會擔憂破壞與美國的關係,從而動搖北約的團結與合作。所以更傾向於通過外交途徑解決爭議以盡力避免激化與美國的矛盾。

格陵蘭島南部庫雅雷克市的伊加利科定居點,攝於2024年7月。

另一方面,歐盟內部凝聚力較弱。成員國之間的分歧和對美國依賴的現實,使得歐盟在對抗美國的挑戰時缺乏有效的統一行動。首先,部分西歐和北歐國家因歷史原因更依賴美國的軍事保障,這使得它們在應對與美國的衝突時非常謹慎。其次,美國是歐盟最大的出口市場,同時也是歐盟第二大進口來源國,對歐盟經濟有着重要的支撐作用,特別是在一些關鍵領域歐盟對美國的依賴程度較高。因此多數歐盟國家更傾向於避免任何可能對歐美經濟造成負面影響的行動。

此外,歐盟的決策機制要求各成員國達成共識,通常需要通過複雜的談判過程,這使得它們在面對外部挑戰時也缺乏迅速而有效的集體行動。

四、該事件的影響

無論這一事件如何發展,無疑都會加劇北極地區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並對中國的北極戰略造成重大影響。

一方面,將加劇全球大國在北極地區的戰略競爭。特朗普關於吞併格陵蘭島的言論雖屬個人觀點,卻折射出美國在全球地緣政治博弈中對北極的重視,這無疑進一步凸顯了該地區在全球戰略競爭中的前沿敏感性。特別是北極蘊藏着豐富的關鍵礦物資源,並且開發潛力將隨着全球氣候變暖和北極冰層的融化逐漸顯現。與此同時,北極航道的開通將顯著縮短亞洲至歐洲的海上運輸航程,這對全球貿易,尤其是中歐之間的物流運輸而言蘊含着巨大的商業價值。因此對於北極的爭奪不僅事關經濟利益,還關乎全球海洋戰略佈局的重心轉移。在這種情形下,美國、俄羅斯及其他北極國家將會更加積極地在北極周邊海域和空域部署軍事力量,並增強自身在該地區的存在感和影響力,這預示着北極地區的戰略競爭態勢將進一步加劇。

另一方面,美歐可能會在北極政策上協調立場共同防備中國。特朗普聲稱,格陵蘭島附近充斥着俄羅斯和中國的船隻,這一局面必須得到改變,不能再允許中俄在該地區“肆意妄爲”。特朗普的言論顯然不僅是對中國在北極日益增長的影響力發出警告,也是在敲打丹麥和其他北極國家與中國“劃清界限”。與此同時,歐盟將中國視爲是“制度性競爭對手”,並在近幾年持續推動所謂“歐洲自主”和對華“去風險”,這進一步加劇了丹麥、挪威和瑞典等對中國在北極戰略佈局的擔憂。在此情形下,如若特朗普再進一步實施經濟脅迫和武力威脅,丹麥和歐盟極有可能會以限制中國作爲交換籌碼來換取特朗普尊重格陵蘭島主權地位。這就意味着歐盟在北極事務中將採取更符合美國利益的立場,可能會對中國採取更加防備和敵視的政策。

由於美國直接吞併格陵蘭島面臨一系列挑戰,包括國際法的約束、國際社會的譴責、北約國家的質疑和俄羅斯的強烈反應。而且格陵蘭島高度依賴丹麥財政援助且資源開發難度極大,貿然吞併將給美國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因此,特朗普大概率最終不會佔領格陵蘭島,但是該事件可能會徹底改變北極地區的地緣政治形勢並將對中國的“冰上絲綢之路”戰略產生重大影響,所以需對該事件保持高度關注並謹慎應對。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