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作者:染血軍神利瓦萊

▲雅魯藏布江中游的西藏藏木水電站,2014年投產
7月19日,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正式開工。這個總投資高達1.2萬億元、規劃裝機容量6000萬-7000萬千瓦的超級工程,一舉刷新了世界水電建設的多項紀錄。這一水電工程的建設並非臨時起意,多年前就已經展開調研論證與勘測,而一直以來,印度方面都在指責與批評。這次也不例外,新聞發佈後,印度方面立即跳腳,各種擔憂、質疑聲不絕於耳。說實話,看着印度這副緊張兮兮的模樣,不禁讓人想問:你們到底在急什麼?

▲這位也是老熟人了
先來看看這個讓印度寢食難安的工程到底有多"超級"。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位於西藏墨脫縣境內,正好處在著名的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這裏的地形特徵堪稱世界奇觀——在不到50公里的直線距離內,河牀落差超過2000米。打個比方,這相當於水流從6個東方明珠電視塔的高度奔流而下,蘊含的能量之巨大可想而知。
工程的裝機容量達到6000萬-7000萬千瓦,相當於3個三峽電站的規模。建成後年發電量約3000億千瓦時,可以滿足全國3%的用電需求。要知道,三峽電站的裝機容量是2250萬千瓦,而這個工程幾乎是它的3倍。從技術挑戰來看,工程將建設多座300米級的特高壩,以及世界最長的水電隧洞羣。在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上,在地質條件極其複雜的大峽谷地區,完成如此規模的工程建設,其難度不亞於在月球上蓋房子。

那麼,印度爲什麼對這個工程如此敏感呢?
雅魯藏布江在流出中國國境後,就變成了印度的布拉馬普特拉河,最終匯入恆河。這條河流爲印度東北部和孟加拉國提供了重要的水資源。在印度看來,中國在上游建設如此規模的水電站,簡直就是在他們頭上懸了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印度的擔憂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一是擔心中國會通過大壩控制下游水量,在關鍵時刻"卡脖子";二是擔心水電站的運行會改變河流的自然流態,影響下游的農業灌溉和生態環境;三是擔心一旦大壩出現問題,下游將面臨滅頂之災。
有意思的是,就在中國宣佈開工前不久,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還專門跑到印度,以"討論水電工程影響"爲名,煽動"中國水威脅論"。這種見縫插針的做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在挑撥離間。
但是,如果我們冷靜下來看看數據,就會發現印度的擔憂很大程度上是杞人憂天。首先,從水文數據來看,雅魯藏布江雖然是布拉馬普特拉河的上游,但對印度境內河流的貢獻其實有限。印度學者迪帕克就指出:"即便中國完全截流雅魯藏布江,對印度的影響也遠小於其國內水資源分配不均問題"。這話雖然有點扎心,但確實道出了實情。

中國一直承諾,雅魯藏布江水電站是徑流式電站,不會影響下游水量。而且,中國還主動向印度提供雅魯藏布江的水文數據,這種透明開放的態度,哪裏像是要"使壞"的樣子?
而說到"水資源威脅",印度可真沒資格對中國說三道四。因爲在把水資源當作地緣政治工具這件事上,印度纔是真正的"老手"。

就在今年4月,印度突然宣佈暫停與巴基斯坦簽署的《印度河水條約》,這是該條約簽署65年來前所未有的舉動。隨後,印度關閉了巴格利哈爾水電站的閘門,導致下游河牀直接裸露,巴基斯坦80%的農田灌溉和30%的發電用水面臨斷供威脅。在5月份的印巴衝突中更是揚言“不讓一滴水進入巴基斯坦”。
這還不是印度第一次玩"水霸權"。早在1975年,印度在恆河上修建的法拉卡大壩就讓下游的孟加拉國喫盡苦頭。這座大壩建成後,印度在旱季可以截留60%以上的恆河水量,導致孟加拉國境內恆河水量驟減75%,直接威脅該國37%國土的生存。

更諷刺的是,當年法拉卡大壩剛建成時,印度甚至沒有與孟加拉國協商,就強行啓用大壩大規模抽水,給孟加拉國造成了巨大損失。直到1996年,在國際社會壓力下,印度才勉強與孟加拉國簽署了恆河水協議,但執行情況一直令人擔憂。
看看這些例子就知道,印度不僅把水資源"武器化",而且經常是說斷就斷、說關就關。正如專家所言,印度正在將水資源從"戰略資源"轉變爲"準軍事資產

面對印度的焦慮和指責,我們既要保持定力,也要看清本質。印度的"水焦慮",很大程度上是"以己度人"的結果。他們習慣了把水當武器,自然也會擔心別人這麼做。
但中國不是印度。我們建設雅魯藏布江水電站,是爲了開發清潔能源,推動西藏發展,而不是爲了控制誰、威脅誰。這個工程的偉大之處,不僅在於它的規模和技術難度,更在於它體現的文明理念——利用自然,但不破壞自然;開發資源,但不損害他人。
或許,印度真正應該反思的,不是中國會不會"斷水",而是自己爲什麼總想着"斷水"。當你把水當作武器的時候,你已經輸掉了文明的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