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場內外 2025中網觀察

由 圖片中國 發佈於 圖片

'25-10-06

2025-10-06 09:01

來源:中國網

鏈接已複製

字體:小大

9月29日,中國網球公開賽鄭欽文對陣諾斯科娃的比賽現場。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2025年中國網球公開賽於9月14日拉開帷幕,這是亞洲首個橫跨三週、規模最大、級別最高的綜合網球賽事之一。本屆賽事吸引了包括辛納、茲維列夫、梅德韋傑夫在內的多位頂尖男子球員參賽。在女子賽場,同樣雲集了薩巴倫卡、高芙、斯瓦泰克等衆多大滿貫冠軍選手。經過一番激烈角逐,意大利名將揚尼克·辛納在10月1日的男單決賽中以6-2、6-2擊敗美國19歲新秀勒納·錢,時隔兩年再次捧起“中國之杯”。賽後辛納表示,首次來北京奪冠改變了他的職業生涯,今年能再度捧杯意義重大。在男雙決賽中,海利厄瓦拉/帕滕經過3盤苦戰擊敗卡倫·哈恰諾夫/安德烈·盧布列夫組合,奪得男雙桂冠。也彌補了這對“溫網+澳網”雙料冠軍組合去年錯失中網冠軍的遺憾,他們賽後激動地表示,爲這座獎盃付出了無數努力,這份榮耀彌足珍貴。

女子賽場同樣高潮迭起,賽會3號種子、前溫網冠軍阿尼西莫娃在半決賽中以6-1、6-2輕取2號種子衛冕冠軍高芙,終結對手在北京的十連勝,首次挺進中網女單決賽。捷克新秀諾斯科娃則在另一場半決賽中憑藉頑強表現,以6-3、1-6、7-6(7)險勝美國名將佩古拉,也收穫職業生涯首個WTA1000級別決賽資格。在10月5日晚的女子單打決賽上,美國球員阿尼西莫娃最終2-1(6-0、2-6、6-2)戰勝捷克球員諾斯科娃,奪得中網女單冠軍。這是阿尼西莫娃職業生涯斬獲的第二個WTA1000賽冠軍,她也成爲繼小威廉姆斯和高芙後,第三位奪得中網女單冠軍的美國球員。在當日較早進行的女子雙打決賽中,薩拉·埃拉尼/賈絲明·保利尼組合繼續在本屆比賽中的強勢發揮,最終以2比1的比分戰加藤未唯/斯朵拉組合衛冕成功。

阿尼西莫娃在比賽中慶祝勝利。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意大利名將辛納在10月1日的男單決賽中以6-2、6-2擊敗美國19歲新秀勒納·錢,時隔兩年再次捧起“中國之杯”。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中國選手鄭欽文在比賽中。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驚喜與遺憾:黑馬崛起與本土球員的失意

本屆中國網球公開賽冷門頻出留下不少遺憾。在女子比賽中,4號種子“小米辣”米拉·安德烈耶娃和頭號種子斯瓦泰克相繼爆冷出局。男單方面,頭號種子梅德韋傑夫及其他多名種子也未能問鼎。而本次比賽最大一波“退賽潮”發生在9月29日,包括鄭欽文在內的五位選手因傷退賽,傷病成爲當日最讓人無奈的關鍵詞。其中中國選手鄭欽文在女單第三輪與捷克選手諾斯科娃戰成1-1後,因右肘傷勢復發選擇棄權後,意味着在本屆中國網球公開賽中所有中國參賽選手均提前結束征程。儘管今年的中國網球公開賽在招牌賽制和陣容上取得突破,但無中國球員進入單打八強也成爲本屆比賽的一大遺憾。

遺憾的對面則是驚喜不斷,捷克黑馬諾斯科娃的表現令球迷大感驚喜,她連續淘汰鄭欽文、佩古拉等名將,展現出頑強的拼搏精神。阿尼西莫娃的強勢發揮則同樣令人印象深刻,這位美國新星同樣一路過關斬闖進最終的決賽,尤其是半決賽上2比0輕取上屆冠軍高芙的比賽尤爲精彩,最終她也如願捧起本屆比賽的女單金盃。當然,像高芙、佩古拉、安德烈耶娃等世界排名前十的種子選手早早離開賽場讓無數球迷惋惜,但她們在賽場上的精彩表現則爲初秋的北京留下一道道精彩的“網球風景線”。

中國選手鄭欽文在比賽中遺憾傷退。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捷克選手諾斯科娃一路過關斬將,闖進女單決賽。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2025年9月30日,俄羅斯網球名將梅德韋傑夫在中國網球公開賽男單半決賽中因傷退賽。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美國19歲新星勒納·錢闖進中國網球公開賽男單決賽,讓觀衆大呼驚奇。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觀衆觀看女子雙打比賽。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球迷盛宴:全民網球嘉年華

在精彩紛呈的賽場之外,本屆中國網球公開賽還通過一系列活動點燃了全民的網球熱情。賽事組委會首次推出“中網嘉年華·OpenLive第二現場”計劃,將網球賽事與城市文化、商業消費深度融合。9月30日下午,在北京798藝術區舉辦的“藝起中網·國慶遊園會”開幕式現場,嘉賓們在400平方米的戶外巨幕前觀賞男單半決賽直播,吸引數千名市民圍觀,現場氛圍熱烈異常。整個嘉年華期間,主辦方在北京及周邊設立了30多個“觀賽派對”點位,包括商圈、文化園、社區公園等,每個觀賽點免費直播賽事,爲市民和遊客提供沉浸式觀賽體驗。例如,北京首創奧特萊斯、華熙LIVE五棵松等16家大型商場同步轉播中網直播,並推出專屬優惠活動和趣味網球賽,讓市民在購物休閒時也能感受網球魅力。如此“網球進社區、進商圈”的模式,將網球熱點從專業場館擴散到城市大街小巷,讓更多人共享網球帶來的歡樂。

同時,大批志願者和工作人員的無私付出也爲賽事增色不少,幾百名高校學子和體育愛好者身穿中網誌願服,分佈在觀衆引導、禮賓服務、醫療救護、音響燈光等各個角落,用熱情與專業編織起賽事的“安全網”和“溫情網”,同時也成爲本屆賽事的一道風景線。正如一位志願者所說,“每當和身邊的小夥伴協作解決問題時,我都能真切感受到團隊的力量,也讓我們對賽事有了更深的歸屬感。”

觀衆在鑽石球場外的露天觀賽區享受陽光與賽場激情。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在中國網球公開賽的場地,球迷可以最近距離地接觸到世界頂級的網球運動員,甚至連選手的賽前訓練都能“圍觀”。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觀衆在中網現場追星成功,與阿尼西莫娃合影留念。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觀衆在中國網球公開賽現場的打卡點拍照留念。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球迷在中國網球公開賽現場球星人形立牌處拍照留念。 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現場球迷用最輕鬆的方式享受網球帶來的樂趣。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小球迷被各類球星卡所吸引。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媒體記者在現場記錄比賽精彩瞬間。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國家網球中心鑽石球場外景。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推動發展:中網與中國網球的未來

作爲中國最高規格的網球賽事,中網對國內網球運動的發展具有積極促進作用。一方面,賽事規模和競爭水平的提升爲中國選手提供了同場競技的絕佳機會,也讓更多中國網球人親身感受國際頂級賽事氛圍。與此同時,中網繼續搭建青少年賽事平臺,9月14日-21日的ITF青少年J300賽是未來之星的搖籃——過往該項賽事誕生了吳易昺、王欣瑜等中國新秀冠軍。通過賽事帶動,各地網球俱樂部、青訓營等基層力量也借勢發展,吸引了更多青少年投身網球運動。

另一方面,中網已成爲中國推進“體育強國”戰略的重要舉措之一。在北京成功舉辦WTA1000級別和ATP500級別賽事,彰顯了中國承辦國際體育盛事的實力和信心。賽事邀請辛納、茲維列夫、斯瓦泰克等多位世界頂尖球員來華參賽,提升了中國網球的國際影響力和傳播效果。如辛納所言,北京賽事對他而言“意義非凡”,這也表明中國觀衆對網球的熱情已得到世界認可。更重要的是,中網將頂級網球文化與城市文化相融合,形成“賽場+城市”聯動效應,把高端體育賽事塑造成全民節日。

2025年中國網球公開賽既是一次高水平的體育盛會,也是展現中國網球進步和樹立體育強國形象的舞臺。賽場內外的精彩故事交相輝映:有冠軍的榮耀、有黑馬的驚喜、有傷病的遺憾,也有全民參與的熱鬧氛圍。它讓更多人見證了網球的魅力,也讓中國網球在世界舞臺上更加奪目。未來,藉助中網等平臺,中國網球運動有望進一步繁榮,湧現更多像鄭欽文、張之臻這樣的優秀選手,爲國家爭光。

小球迷到中國網球公開賽現場觀賽,感受網球魅力。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中國網球公開賽志願者在賽場內進行服務。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在中國網球公開賽現場,球星與球迷近距離互動。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