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國《朝鮮日報》日前報道,多名前三星工程師在接受該媒體採訪時表示,三星內部長期存在對晶圓代工部門的歧視,加上過於保守的管理文化,導致大量技術人才流向競爭對手SK海力士。數據顯示,三星電子的離職人數已從2022年的6189人上升至去年的6459人。

其中一位來自代工部門的前員工表示,代工在公司內部被視爲“三流部門”,無論是薪資、資源還是晉升機會,都明顯不如存儲業務,最終只能選擇離開。而近年來,代工業務在與臺積電的競爭中持續落後,良率問題頻發,也在一定程度上與這種內部定位有關。

其他受訪者來自存儲部門,大多認爲三星的管理風格過於保守,不鼓勵新想法,也不歡迎冒險嘗試:
“當開口第一句就是‘你能保證成功嗎?’你就很難再提什麼新點子了。”
“在三星,任何新方案都會先被問一句‘如果失敗了你能負責嗎?’”

爲了保住工作,一些團隊在工作彙報中也儘量弱化問題,不願實話實說:
“如果你把問題講出來,可能就會被裁。”
就此問題,《朝鮮日報》還採訪了韓國西江大學教授金基燦。他指出,三星在決策時過於看重財務指標,幾乎所有項目都必須先過“利潤關”。這種做法讓人想起1990年代初的蘋果,當時也深陷官僚化,直到喬布斯迴歸,才以“設計優先”的策略重整管理層,扭轉局面。他認爲,三星若不主動調整思路和管理方式,未來在半導體領域的競爭力恐怕會持續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