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裏古鎮收費遭村民抵制
位於江西景德鎮市的瑤裏古鎮,是“景德鎮古代三大窯區之一”,被譽爲“瓷之源、茶之鄉、林之海”。一直以來,除了景區內的陳毅故居、陳氏祠堂等幾個經營景點售賣門票外,古鎮都是自由出入的免費狀態。
但是,近期古鎮部門路口,突然有收費工作人員的出現,對遊客進行收費。入村每人30元,景區套票爲110元。收費一事,就連一直生活在瑤裏古鎮裏的村民和商家,也不知情。

雖然古鎮對於當地村民、商戶並不收取門票,但村民們普遍認爲古鎮收費一事,不僅影響了自己走親訪友的正常出行往來,更是影響了古鎮內的客流量,導致各大商戶的經營利益受損。
村民與景區運營方溝通無果後,村民們便自發指引遊客從其他免費的通道入園。
有的村民,在網絡上發文,提醒遊客進入古鎮不用買門票;有的村民,則站在古鎮收費路口的旁邊,告知遊客可從其他通道免費入園;甚至還有村民特地在收費路口前的路上擺上告示牌,上書:
本村民反對強制收費,建議遊客繞行,從別的路進入古鎮。(除遊客服務中心外別的路均可免費進入古鎮)

對此,網友評價道:去年四月份去的,收門票就再也不值得了,景區本身不大,主打一個原汁原味。
也有網友提起了其他類似寺廟、古鎮的收費經歷,似乎這些收費舉措,都與原住民的初衷背道而馳。

瑤裏古鎮憑什麼收費?
人們前往瑤裏古鎮旅遊,不是花不起那30元門票費用,而是沒有理由去爲這30元買單。
瑤裏古鎮本身是一座以贛派建築風格爲主的原始古村落,村裏的建築構造、陶瓷技藝、生活氣息,都是當地居民們祖祖代代在無人問津的浩渺歷史雲煙中所遺留而來的寶貴文化遺產,這是人們前往瑤裏古鎮的本質原因。
然而,這些自唐代而流傳下來的文化元素,都並非景區運營方所爲。如果運營方對景區進行了改造升級,這恐怕也不能成爲人們買單的理由。因爲,爲了收門票而進行過多的人爲干預,或者說商業化的過度開發,可能會損壞了文化古鎮原汁原味的古風古韻,適得其反。

近年來,古城不古,一直是人們的痛點。新修的仿古廊橋、仿古吊腳樓,它們不僅是形象上沒有古城的原滋原味,更是在文化層面上失去了歷史文化古鎮的厚重底蘊。
人造古城,讓人一聽,就忍不住避而遠之。
瑤裏古鎮運營方突然的收費舉措,唯一站得住的正當理由,那就是對於古鎮的清潔、維護與管理費用。而且,景區方儘量不要因爲商業開發而去破壞了古城的古韻原貌,而是應該行以保護之名。

古城古鎮,大可不必收費
村民們反對古鎮收費的本質理由,再簡單不過,因爲自己的利益受損了。古鎮收費,的確讓景區運營方撈到了一些利益,但是對於靠着古鎮客流量營收的村民和商戶來說,其利益則受到了較大的損害。
150元的民宿,還得額外再付一筆30元的門票費用?如此一來,部分遊客不會考慮入住景區內。
瑤裏古鎮一經營民宿的商戶說,“往年這時候他的民宿都是爆滿,最近幾天還住不滿,天天有遊客來電詢問是不是入村要收門票。”

古鎮收費,終究是影響了客流量,這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其實景區運營方,大可以運用龐大的客流量,開展其他變現收入,說不定能帶來更好的營收。收取門票,可能對於運營方來說,一段時間內是增加了收入,但這終究是將一部分客流量篩於門外,不利於地方旅遊的長期發展。
類似重慶洪崖洞、杭州西湖,景區不僅不收費不說,還大肆打擊亂收費現象,爲遊客營造一個便利快意的景觀環境後,最終換來的是一整個城市良好文旅效益。

“大門小門門門收費,高山矮山山山要錢”。有時候,國內景區的思維,真的令人忍不住詬病不已。
我們常說,人與人之間是相互的,你對我好,我也會對你好。我對你付出,你一毛不拔,那我以後也將不再與你往來。
人與景區也一樣,遊客旅遊一趟,幾千上萬元都花了,真的是在意那30元的門票費用嗎?人們需要的是一種情緒價值,景區方到底給遊客提供了什麼服務和價值?
如果原本就是屬於祖國人民的大好河山、古村古寨,突然間入駐個運營方,什麼都沒付出,就開始圈地收費,此般做法只會讓遊客感受糟心,哪怕我是億萬富翁,我也不願意爲這30元買單。

任何一個景區,收費前,都要思考清楚一個本質的問題,我們到底爲遊客做了什麼?
如果越來越多的景區開始“無理圈地收費”,這對遊客來說是無疑是一種景觀價值上的剝奪。就像一個貪得無厭、吝嗇自私、不懂付出之人,早晚會敗光人緣,最終淪得無人願意再與其打交道的境地。
各大景區,不妨大方一點,敞開大門迎接五湖四海的朋友,多結交幾個朋友多一條路,少做一些傷感情的事情,不要敗光了廣大遊客們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