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很多男生在畢業之後不願進入事業單位,不願選擇教師行業,上升空間小,職業壓力大,受到約束情況明顯?

李老師在畢業之後進入事業單位考取了編制,但是大學發現身邊有很多老師都是女性,她覺得自己很難和他們有共同的話題。
作爲男生不願意入職事業單位當老師,其實現象是比較普遍的,如今大家普遍認爲收入水平偏低,工資低於公務員及社會平均薪資水平,對於很多需要承擔家庭經濟責任的男性來說真的是壓力重重。

作爲普通教師工資三四千四五千,加上績效收入不到10萬元,在發達地區可能很難承擔購房育兒等經濟的壓力,而且職業發展受到一定的限制,競爭激烈機會並不算是很多,行政崗位稀缺,中等管理崗需要經過五六年甚至近10年的積累,還需要兼具教學和管理的能力。
作爲教師需要承擔更多的行政壓力和工作壓力,時間長了會出現職業倦怠的情況,每天工作時間超過10個小時,重點高中教師需要在節假日也批改作業備課,甚至參與相關的會議。
時間長了會承擔一定的職業風險,如今家長期望過高,導致教師心理壓力巨增,越來越多傳統觀念的人認爲作爲教師需要一些女性來從事。
所以大家對於男人性教師會有性別刻板的印象,時間長了,職業認同感缺失政策和行業的環境約束,也讓不少教師認爲編制和穩定性出現一定的矛盾,不再像以往一樣有較大的吸引力。

結語: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一起交流。
以上人物經歷和內容資料來源網絡論壇、網友投稿,粉絲數據,僅供參考,作者彙編整理,發表見解和評論,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作者不對文章中所提到的數據和信息真實性負責,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
每天爲大家分享職場經驗、職場故事和行業案例,記錄360行不同行業、不同職業的人物故事。
從行業趨勢、就業準備,薪資待遇,職業前景等方面,對大學生就業進行指導,幫助大學生們在職業規劃中提高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