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條職場“過來人”的血淚教訓!收藏!

由 職場韜略 發佈於 職場

'25-10-05


01

初入職場,說話做事要坦蕩大方一些,既不要過度禮貌,也不要沒有“邊界感”。

職場上講的永遠都是價值,過度禮貌只會讓別人認爲你沒有價值,進而看輕你、看低你。也就是說,不管和誰相處,只需要保持基本的禮節和禮貌即可,不需要過度。你以爲多一些謙卑和禮節禮貌會換來尊重,實際上恰恰相反,要知道人性它是有弱點的。

而所謂的邊界感,則是要把握好與人相處的分寸,不要“自來熟”,也不要別人稍微熱情點就掏心掏肺。保持邊界感,很多時候既是對別人的尊重,更是對自我的保護,不能沒有。

落落大方的人很多時候更能受到別人的歡迎,因爲他們的言行和表現值得被給予尊重。


02

世人往往都是先敬羅衣後敬人的,你不重視自身的形象管理,那就不要怪別人看不起你。

深層次來說,職場就是個名利場,沒有誰不是看人下菜的,只不過有的人表現得明顯有的人表現得不那麼明顯罷了。人家看你穿得不咋地,第一反應就是你這個人沒什麼本事和能力,隨之而來的就是冷漠和怠慢。所以,即便沒什麼實力,也要先把自己包裝起來。

我曾經的一個同事,就深諳這一點,只要出門在外,那所有的頭銜都是他自己給自己的。雖說他吹牛的本事遠大於他成事的能耐,但很多時候還是能夠唬到人的,非常有意思。

有句話說得好,別人沒有時間通過你邋遢的外表去發現你的內在。在職場上尤其如此。


03

如果你想在社交中受到歡迎,那就一定要遵守好社交的基本規則——禮尚往來。

不管是對待領導,還是對待同事,可以接受他們的一些小恩小惠,但前提一定是你要記住別人曾經的恩惠,並在合適的時機“有來有回”。只接受別人的恩惠,卻不知道回饋,這種選手很多時候都會被貼上“小氣”等負面標籤,沒有人是願意跟他們打交道的。

大家處理人際關係,都是希望自己的工作生活能夠得到幫助和支持的,面對一個“只知道接受卻不知道回饋”的選手,能期望從他們那裏得到幫助和支持嗎,顯然不太現實。

也就是說,從簡單的小事上就能看出一個人的爲人品質,值不值得交往基本就可以判斷了。


04

在社交中,一個人最難能可貴的品質就是“懂事”“識趣”,也就是懂得進退的分寸。

比如,別人臨時邀約你參加飯局,你要先區分別人是真的邀約,還是禮貌性的客套,如果不加區分就爽快答應,那很有可能會惹人厭煩。其實,我們工作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這樣,可能別人只是禮貌性地客套一下,千萬不要就信以爲真了。

這樣“不識趣”的人我見過實在太多了,你看領導在接受下屬的禮物時都會很爲難地拒絕兩次,可有的人只要別人稍微客氣點,他們就真的一點都不客氣,真是不把自己當外人。

當你沒有給予別人幫助或支持的時候,不要隨便接受別人的好意或禮物,做人做事要識趣。


05

新到一個單位或部門,不要太用力,也不要着急表現自己,先觀察好單位形勢很重要。

你看,有的人剛來沒幾天,情況都還沒有了解清楚呢,就開始提建議了,你說這樣的選手能不喫虧嗎。俗話說得好,事出反常必有妖。你剛來就能發現的問題,難道別人發現不了嗎,爲什麼很多問題既沒有人提出,也沒有人解決,那說明其中肯定有貓膩。

所以,新到一個單位或部門,要多思、多看、多學、多幹(過程中還要多請示、多彙報),而不是提出意見建議,或者表達你高深的見解,你先要看看形勢,然後纔是考慮怎麼幹。

單位不行,領導不行,氛圍不行,那你越是表現自己以及展示能力,就越會受到掣肘。


06

如果你對領導的決策決定有意見,一般來說要先保留,然後在執行中加強理解。

領導的閱歷、見識、信息面等往往比你廣,決策合理的概率肯定比你大,不要輕易拿你那點理解和認識去挑戰領導權威和職場秩序。先把工作態度拿出來,堅決執行和落實,過程中遇到矛盾困難,那就及時請示和彙報,千萬不要活都還沒開始幹就提出質疑。

就幹工作這件事而言,多請示、常彙報很多時候比工作本身更重要。一方面,是因爲領導有掌控工作進展和情況的需要;另一方面,則是因爲請示彙報它更是權力和秩序的體現。

如果你不想無緣無故地“背鍋”,如果你不想挨批受罵,那加強請示彙報絕對是不二之策。

專欄
制勝職場100計
作者:職場韜略
¥199
9人已購
查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