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疼就像突然發作時,輕則隱隱作痛,重則讓人蜷縮不起,連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都受影響。其實,生活中很多胃疼是因飲食不當、腹部着涼等小問題引起的,掌握一些簡單實用的小妙招,就能快速緩解不適。不過要注意,這些妙招僅適用於偶爾的輕微胃疼,若頻繁發作或疼痛劇烈,還需及時就醫。
一、飲食調理,給胃“溫柔呵護”
1.喝溫胃飲品
溫開水是緩解胃疼的“急救員”,少量多次飲用能稀釋胃液,減輕胃酸對胃黏膜的刺激,還能溫暖胃部,緩解痙攣。也可以喝一杯溫蜂蜜水,蜂蜜有一定的養胃作用,但要注意用40℃以下的溫水沖泡,避免高溫破壞營養成分,且蜂蜜量不宜過多,以免增加胃的消化負擔。另外,生薑紅糖水也能緩解因着涼引起的胃疼,取3-5片生薑煮水,加少許紅糖,趁熱飲用,能驅散寒氣、溫暖胃部,但生薑辛辣,不宜多喝。
2.喫易消化的流食
胃疼時腸胃消化功能減弱,應選擇清淡、易消化的流食,如小米粥、大米粥、爛麪條、藕粉等。這些食物質地柔軟,不會給胃帶來負擔,還能爲身體提供能量,保護胃黏膜。注意不要喫太多,七八分飽即可,且要慢慢喫,細嚼慢嚥,讓食物與唾液充分混合,減輕胃的消化壓力。避免喫辛辣、油膩、生冷、過硬的食物,這些食物會進一步刺激胃黏膜,加重疼痛。

3.暫時禁食“減負”
如果胃疼得比較厲害,伴有噁心、腹脹,可暫時停止進食,讓胃得到充分休息。一般禁食1-2小時後,胃疼症狀會有所緩解,再逐漸少量進食流食。但禁食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空腹時胃酸過多,反而刺激胃黏膜。
二、生活習慣調整,讓胃“放鬆下來”
1.保持正確姿勢
胃疼時不要彎腰駝背或蜷縮着身體,雖然這樣能暫時減輕疼痛,但會壓迫胃部,影響胃部血液循環,不利於恢復。可以採取坐姿或半坐臥姿勢,身體微微前傾,讓胃部處於相對放鬆的狀態,也可以在背後墊一個靠枕,支撐身體,緩解不適。
2.避免劇烈活動
胃疼時腸胃比較脆弱,劇烈活動會使胃部震動,加重疼痛。應立即停止運動、勞作,找個安靜的地方休息,讓身體和精神都放鬆下來。待疼痛緩解後,再進行緩慢的活動,如散步,促進腸胃蠕動,但要避免快走、跑步等劇烈運動。
3.調節情緒穩定
情緒緊張、焦慮會通過神經調節影響胃部功能,導致胃痙攣,加重胃疼。胃疼時可以聽一段舒緩的音樂、看一本輕鬆的雜誌,或做幾次深呼吸,慢慢吸氣後再緩緩呼出,幫助平復情緒,減輕胃部的緊張狀態。

三、物理緩解,給胃“外部安撫”
1.熱敷腹部
胃部着涼或痙攣引起的胃疼,熱敷是個好辦法。用熱水袋或熱毛巾敷在腹部(以肚臍爲中心,覆蓋胃部區域),溫度以感覺溫暖舒適爲宜,不要過燙,以免燙傷皮膚。熱敷能促進胃部血液循環,放鬆胃部肌肉,緩解痙攣性疼痛,每次敷15-20分鐘,可重複多次。
2.輕柔按摩
胃疼緩解一些後,可輕輕按摩腹部。將手掌搓熱,以肚臍爲中心,順時針方向畫圈按摩,力度要輕,每次按摩5-10分鐘。順時針按摩與腸胃蠕動方向一致,能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緩解腹脹、胃疼。但要注意,如果是胃潰瘍、胃出血引起的胃疼,不要按摩,以免加重病情。
3.按壓穴位
內關穴和足三里穴是緩解胃疼的常用穴位。內關穴位於手腕橫紋上約三指寬處,兩根筋中間;足三里穴在膝蓋下約四指寬,脛骨外側一橫指處。用拇指輕輕按壓這兩個穴位,力度以感到酸脹爲宜,每個穴位按壓1-2分鐘,能起到理氣止痛的作用,緩解胃疼。

四、藥物緩解,關鍵時刻“幫大忙”
1.抗酸藥
如鋁碳酸鎂片、氫氧化鋁凝膠等,能中和胃酸,快速緩解因胃酸過多引起的胃疼、燒心。一般在飯後1-2小時或胃疼發作時服用,具體用量遵說明書。
2.胃黏膜保護劑
如硫糖鋁混懸液、枸櫞酸鉍鉀膠囊等,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減少胃酸對胃黏膜的刺激,緩解胃疼,還能促進胃黏膜修復。適合胃潰瘍、胃炎引起的胃疼。
3.解痙藥
如顛茄片、山莨菪鹼片等,能緩解胃部平滑肌痙攣,減輕痙攣性胃疼。但這類藥物可能會引起口乾、面紅、視物模糊等副作用,不宜長期服用,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患者禁用。
胃疼雖然常見,但也不能掉以輕心。偶爾的輕微胃疼,用上述小妙招大多能緩解;但如果胃疼頻繁發作、持續時間長,或伴有嘔吐、便血、黑便等症狀,可能是胃潰瘍、胃炎甚至胃癌等疾病的信號,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檢查,明確病因後對症治療,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