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氣像“火藥桶”?找出根源,才能讓情緒“降溫”

由 民福康養生堂 發佈於 健康

'25-07-12

生活中,我們常會遇到一些脾氣暴躁易怒不僅會傷害身邊的人,影響人際關係,還會對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其實,脾氣暴躁易怒並非憑空出現,背後往往藏着各種原因,只有找到根源,才能對症解決,讓情緒迴歸平穩。

一、生理因素,身體發出的“預警信號”

1.激素波動

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體內激素水平的變化會對情緒產生明顯影響。比如女性在月經期、妊娠期、更年期,體內雌激素、孕激素等激素水平波動較大,容易出現情緒不穩定、暴躁易怒的情況。甲狀腺功能亢進的患者,由於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會導致神經系統興奮,表現爲情緒急躁、易怒、失眠等。

2.營養缺乏

身體缺乏某些營養物質也可能引發脾氣暴躁。例如,缺乏維生素B族會影響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導致情緒波動大;缺鐵會使大腦供氧不足,讓人感到疲勞、煩躁,容易發脾氣;缺鈣則可能導致神經肌肉興奮性增加,使人情緒不穩定。

3.睡眠不足

長期睡眠質量差或睡眠不足,會讓大腦得不到充分的休息,神經系統一直處於緊張狀態,人的自控能力會下降,稍微遇到一點不順心的事就容易爆發脾氣。比如經常熬夜的人,第二天往往會變得煩躁易怒,一點小事就可能火冒三丈。

二、心理因素,內心世界的“情緒波瀾”

1.壓力過大

生活、工作、學習中的各種壓力,如工作任務繁重、經濟壓力大、人際關係緊張等,會在心裏不斷累積。當壓力超過個人的承受能力時,就像一個快要爆炸的氣球,一點小事就可能成爲導火索,讓人瞬間爆發,通過發脾氣來釋放壓力。

2.焦慮與抑鬱

長期處於焦慮狀態的人,內心充滿不安和擔憂,對未來感到迷茫,容易因爲一些不確定的事情而煩躁易怒。而抑鬱情緒不僅會讓人情緒低落,也可能以暴躁易怒的形式表現出來,尤其是在情緒受到壓抑時,更容易通過發脾氣來宣泄。

3.性格特質

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有些人天生性格比較急躁,缺乏耐心,遇到事情容易衝動,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這類人相對來說更容易脾氣暴躁易怒。不過性格並非一成不變,通過後天的努力可以逐漸改善。

三、環境因素,外部環境的“無形影響”

1.不良的人際關係

如果長期處於充滿爭吵、矛盾的人際關係中,比如夫妻之間經常吵架、與同事關係緊張等,會讓人一直處於負面情緒中,內心積累的不滿和憤怒會不斷增加,導致脾氣越來越暴躁。

2.嘈雜的環境

長期處於嘈雜、擁擠、混亂的環境中,人的感官會受到持續刺激,精神一直處於緊張狀態,容易產生煩躁情緒,進而變得易怒。比如在交通擁堵的路上、喧鬧的菜市場等地方,人們往往更容易發生爭執。

3.生活變故

重大的生活變故,如親人離世、失業、失戀等,會給人帶來巨大的心理衝擊,讓人一時難以接受和適應,情緒會變得異常激動,容易發脾氣。這其實是一種應激反應,是內心痛苦和無助的一種表現。

脾氣暴躁易怒不是不可改變的“天性”,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只要我們重視這個問題,找到背後的原因,並採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就能夠逐漸改善脾氣,讓自己變得更加平和、從容。當我們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緒時,不僅能收穫更和諧的人際關係,也能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滿。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