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身體發出的“微妙”信號,腹絞痛、體重驟減等10個症狀,一定注意“癌王”胰腺癌

由 北京順義健康教育 發佈於 健康

'25-11-20

胰腺癌因其發病隱匿、早期診斷率低、進展迅速、預後極差等特點,在醫學界被公認爲“癌症之王”。患者大多在45歲以上,但這幾年,40歲左右的患者逐漸增多,呈現出年輕化趨勢。

怎樣才能在胰腺癌早期階段發現?有十大早期症狀需警惕。

爲什麼胰腺癌被稱爲“癌王”?

位置隱蔽

胰腺“隱居”在我們腹腔深處,胃的後方,被腸道和其他器官緊緊包圍。常規體檢的B超很難清晰地發現它的早期病變。

症狀不明顯

胰腺癌的早期症狀非常不典型,極易與胃病、腰肌勞損、黃疸等常見病混淆。很多患者直到中晚期纔出現明顯症狀,容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發展迅速,侵略性強

胰腺癌本身惡性程度高,生長快,而且周圍有豐富的血管和淋巴管,極易發生轉移。

治療困難,藥物有限

由於發現晚、解剖位置複雜,手術切除率低。同時,胰腺癌對放化療不敏感,缺乏特別有效的靶向藥物,治療選擇相對有限。

這些信號別忽視

從臨牀經驗來看,當胰腺發生癌變的時候,通常會出現以下10種症狀。

腹痛

腹痛往往是胰腺惡變後的首發症狀,多位於上腹部、臍周或右上腹,性質爲絞痛,以及陣發性或持續性、進行性加重的鈍痛,大多向腰背部放射。

梗阻性黃疸

一般胰頭髮生惡變時大多會出現黃疸,且出現時間早,屬於阻塞性黃疸。隨着時間推移,黃疸逐漸加深,伴隨有皮膚瘙癢、尿色如濃茶、糞便顏色如白陶土。

體重明顯下降

超過九成的胰腺癌患者有迅速且顯著的體重減輕,胰腺癌晚期患者常伴有惡液質(機體自身組織被消耗的一種複雜代謝臨牀綜合徵,以食慾減退、體重下降、全身衰竭及代謝異常爲特徵)、消瘦。所以,如果近期體重突然下降超過10%,要引起注意。

血糖突然升高

糖尿病的誘因一般有長期偏甜飲食、肥胖合併血脂代謝異常、直系親屬糖尿病家族史等,但臨牀上很多胰腺癌患者都有過無誘因的糖尿病病史。因此,對於年齡超過50歲、無明顯誘因出現糖尿病症狀者,均要懷疑並排除胰腺病變。

消化不良

如果出現模糊不清、沒有來源且遷延不愈的消化不良相關症狀,如腹部脹氣、腹部疼痛、排便習慣改變等,同時胃腸鏡顯示胃腸道無明顯異常的,那就要考慮是否存在胰腺惡變了。

食慾不振

如果近期出現飯量減少,甚至沒有一點胃口;飯後消化不太好,還總是想吐,並且一兩週均未好轉的情況,需要高度警惕胰腺功能異常。

脂肪瀉

部分合並胰腺腫瘤的患者會有脂肪瀉(又稱脂肪吸收不良)、高血糖、尿糖、不喜油膩飲食等表現。其中,脂肪瀉是由於胰腺分泌的脂肪酶減少,導致脂肪未被消化,於是和糞便混合、排泄出來。

自發性胰腺炎發作

自發性的胰腺炎發作是胰腺癌早期重要症狀之一,由於胰腺局部潰爛,可引起膽道感染,導致發熱。有長期吸菸史的人,更易出現自發性胰腺炎。

局部肢體浮腫

胰腺癌患者中約有20%的人會出現四肢的血栓性靜脈炎,多見於下肢,表現爲局部肢體浮腫。

淋巴結腫大

胰腺癌可導致淋巴結變大變硬,可在左鎖骨上或直腸陷凹觸摸到。

在日常生活中,出現以上部分症狀時,切記及時就診篩查病因。

胰腺癌可以預防

胰腺癌的發生與生活中的一些細節息息相關,尤其需要注意飲食,不要暴飲暴食。

在暴飲暴食的過程中,胰腺需要分泌大量的汁液來幫助進行消化,長此以往下去會讓胰腺超負荷運行,容易引起功能性損傷出現,沒有及時干預會發展成慢性胰腺炎,乃至是胰腺癌。

此外,養成以下良好習慣也有助保護胰腺。

1 堅持運動

運動可幫助增強抵抗力,對於預防多種疾病均有幫助。運動的同時還要保持規律的生活,不要熬夜。

2 保持情緒穩定

長期精神壓力過大、疲勞會導致免疫系統功能下降,容易誘發內分泌紊亂以及各種疾病發生。

3 戒菸限酒

菸酒內含有的一些有害物質會導致身體患癌的風險顯著增加,隨着吸菸飲酒量的上升,患病風險也會上升。只要是吸菸、飲酒,都會給健康帶來威脅,沒有安全的量!

4 注重體檢

40歲以上,特別是50歲以上,有胰腺癌家族史、糖尿病史;長期吸菸、飲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飲食史;短期內血糖波動較大的新發糖尿病患者;慢性胰腺炎尤其是病因不明的慢性胰腺炎患者;有較高癌變風險的胰腺囊性腫瘤患者,均推薦進行胰腺癌早期篩查。

胰腺癌雖然兇險,

但科學的認知是我們最有力的武器。

瞭解它的信號,知曉自己的風險,

並採取積極的預防和篩查措施,

就是我們爲自己和家人築起的

第一道健康防線。

圖文來源:北京日報、39健康網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