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敗仗還不讓說?印度屏蔽中國媒體,印媒也被封禁,只准宣傳勝利

由 東方點兵 發佈於 歷史

'25-05-16

對於發生在5月7日的印巴空戰,無論從哪個角度上來說,我們早都已經可以進行蓋棺定論。那就是印度在這場空戰當中,雖然達成了襲擊邊境目標的戰役任務,但其所蒙受的損失價值,已經遠遠超過這次行動所帶來的收益本身,因此可以算得上是一次典型的巨大失敗,生動形象的闡述了什麼叫做殺敵800,自損3000。

在整場空戰當中,中國製造的武器受到了嚴格的實戰檢驗,法國昂貴裝備的招牌被毀於印軍飛行員的訓練水平不足,巴基斯坦空軍的剋制與專業性受到了多方的認可與稱讚,彷彿只有印度受傷的世界達成了。

但自認爲南亞次大陸唯一的霸主,且接受了所謂西方先進文化薰陶的“世界最大民主國家”,印度自然不會承認這一場失敗的存在,甚至還藉機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一場爲期十日的盛大慶祝活動。

就連向來存在感不怎麼高的莫迪本人,都出面慰問印度三軍。顯然,這是要把這一次的“大勝”變成真的,甚至不惜通過政治施壓,大規模在國際互聯網上開展封號行動,將中國媒體也視爲眼中釘肉中刺。

01.印度打了敗仗還不讓說

根據多家媒體的報道稱,近期印度國內的互聯網局勢極其洶湧,一些報道印度戰機被擊落的事件的網站,遭到了印度政府的直接針對。

例如一家名爲The Wire的印度獨立新聞網站,由於報道了印軍在空戰中的損失,被印度國內的多家信息服務商,根據印度政府所頒佈的《2000年信息技術法》進行了全面封禁,已經無法在印度國內的互聯網上進行訪問。

無獨有偶,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報道稱,從5月14日開始,印度屏蔽了社交媒體平臺X上的中國官方新聞賬號新華社以及環球時報,並且聲稱這兩家媒體“傳播有關巴基斯坦的宣傳內容,以及未經證實的信息”,離譜的程度令人感到震驚。

值得一提的是,在5月13日面向國際社會的“辛杜爾行動”通報會上,印度邀請了70餘名外國官員參加,卻唯獨沒有邀請中國與土耳其,足以可見其在官方層面上的“小肚雞腸”。

而在更早之前,印度方面也曾向X施壓,要求其封禁上千個報道印巴戰況的賬號,否則就將對其在印度的資產予以查抄沒收,結果就是這些賬號都被X官方屏蔽了印度IP。

顯然,印度政府就是想通過宣傳手段,來掩蓋這次前線的失利,避免印度老百姓接觸到真實的交戰信息,從而失去對莫迪政府的信任。

02.背後體現出了什麼現實

其實,從印度政府的舉措上,我們也能發現,印度自身對於這場衝突的結果的評價,實際上是非常負面的,他們自己也認爲這是一場巨大的失敗,但卻想通過宣傳這樣的手段,不讓印度的民衆認爲這是一場失敗。

換句話來說,就是把民衆當成小孩來“哄騙”。在不少人看來,與其他國家相比,印度好歹是一個擁有十多億人口的區域性大國,竟然如此的在輿論上“輸不起”,實在令人感到汗顏。

不過這也不難令人理解,因爲從莫迪上臺執政的一開始,整個印度都已經沉浸在了“勝利”的氛圍當中,從一開始就把目標定在了超越中國這一件事上,具體能不能超越還兩說,但是狠話一定要放出去。

結果就是在近幾年,印度喫到了西方世界產業轉移所帶來的紅利,進一步加大了他們推行印度製造的信心,妄圖取代中國在全球製造業當中的地位,這直接導致了印度國內的民族自信心瘋狂膨脹。

而從印度建國開始,由於其國內的民族、語言極爲複雜,並沒有形成過統一的意識形態,莫迪想要塑造的新印度,就是建立在印度教民族主義之上的。儘管在宗教上具有一定的狹隘性,但如果能夠成事,將幫助印度塑造獨立的民族敘事,就如同普京所推行的大俄羅斯主義一樣。

因此,在這個關鍵的節骨眼上,如果莫迪政府倒臺,民衆失去信心,那麼這一份努力就全面付諸東流了。所以與其說是印度“輸不起”,倒不如說是“不敢輸”,“害怕輸”。

03.給中國帶來了什麼思考

站在中國的角度上來說,印度如今的所作所爲,實際上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只不過較爲負面。第一個就是在軍事力量建設上,平時糊弄裝備,糊弄訓練,把軍事力量建設聚焦在空架子上,那麼戰時情況下,裝備就會糊弄你,引發的結果就是打不了勝仗,軍事是最講究客觀現實的。

而在民意輿論上,儘管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通過調控大數據與算法以及頒佈相關的法律,能夠選擇性地向民衆推送內容,以達成自身的政治目標。但煽動民意者必然會被民意所反噬,幾十年前的二戰德國是這樣,如今的印度政府也是這樣。

因爲放出去一個謊言,就要用更多的謊言來“圓”,當被民衆認清真相之後,這個謊言就已經徹底沒有用了,損害的反而是自身的公信力。如今印度政府的“喪事喜辦”,雖然在短期時間內,能夠提振印度國內的民族自信心,讓印軍的“大敗”被狂歡的盛典所掩蓋。

可這就如同漲潮一般,當潮水退去之後,所留下的究竟是山峯還是窪地,明眼人都會看得出來。因此,與其說印度政府是在騙民衆,不如說更像是在騙自己。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