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收到93閱兵邀請,親自回9個字,來不來還要看特朗普臉色?

由 足智多謀的史論 發佈於 歷史

'25-07-04


2025年7月初,中國通過外交渠道向韓國總統李在明發出了參加9月3日抗戰勝利80週年閱兵儀式的邀請。這事兒一出,立馬成了韓國政壇和國際社會的熱點話題。李在明在記者會上甩了句“將盡快改善韓中關係”,就九個字,簡短得讓人摸不着頭腦。不過,他到底去不去,似乎得看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臉色。

勝利日閱兵是啥,咋這麼重要?

先說這“93閱兵”到底是啥。其實就是中國紀念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的大活動,定在2025年9月3日,地點北京。按慣例,這種閱兵不光是展示軍隊裝備啥的,更是中國對外講歷史、秀肌肉的機會。想想2015年那次70週年閱兵,坦克、導彈、飛機輪番上陣,30多個國家領導人到場,場面夠大吧?這次80週年,估計也不會差,可能還得亮出更新的高科技玩意兒。

中國爲啥老請外國領導人來看?一是拉關係,二是有面子。像2015年,韓國總統朴槿惠就去了,當時中韓關係正熱乎。可沒過兩年,“薩德”的事兒一鬧,關係就涼了。這次再請李在明,擺明了是想借機會緩和下中韓關係,順便看看韓國在中美之間怎麼站隊。所以對李在明來說,這邀請可不是隨便應個聲就完事兒的事,後頭牽扯太多了。

李在明是誰,咋當上總統的?

李在明這人挺有故事。1963年出生在韓國慶尚北道安東,家裏窮,小時候還幹過廠工。後來靠自己考上大學,做了人權律師,專門幫弱勢羣體打官司。2010年當城南市長,2018年幹京畿道知事,政績不錯,名聲也起來了。2025年6月,前總統尹錫悅因爲彈劾下臺,李在明抓住機會,代表共同民主黨在大選中勝出,成了韓國新總統。

他這人政治上偏進步派,主張搞福利、減貧窮,對外政策也跟尹錫悅那套“親美遠華”不太一樣。李在明上臺時就說,要搞“實用外交”,意思是別一邊倒,得在中美之間找平衡。他想修補跟中國的關係,但又不能把美國惹毛了。這次閱兵邀請來得太巧,正好試試他這套想法能不能玩得轉。

中韓關係現在啥樣?

中韓關係這幾年挺複雜。經濟上,中國是韓國頭號貿易伙伴,2024年雙邊貿易額超3200億美元,韓國手機、汽車啥的好多都賣到中國。可政治上老有疙瘩,比如“薩德”那次,中國直接搞經濟制裁,韓國的旅遊、娛樂產業虧大了。雖然後來緩和了點,但底下的問題沒解決,朝鮮問題、貿易爭端啥的還時不時冒出來。

李在明上臺後喊話要改善關係,韓國企業也盼着能多賺點中國市場的錢。可國內反華情緒不小,保守派老盯着他,怕他“親華”過頭。再加上美國這大靠山在旁邊看着,李在明得小心翼翼。這次閱兵邀請就是個坎兒,跨過去可能中韓關係熱起來,跨不過去說不定又得冷一陣。

特朗普咋摻和進來的?

說到美國,繞不開特朗普。這傢伙2025年又當上總統,延續他那“美國優先”的路子,對中國態度一直硬邦邦。貿易戰打了好幾年,技術上也老掐着中國脖子。韓國跟美國是鐵桿盟友,有防禦條約,還有美軍駐紮,安全上全靠美國撐腰。可特朗普這人做事沒譜,前一陣還跟韓國吵關稅,弄得韓國挺頭疼。

這次閱兵,特朗普去不去直接影響李在明。如果特朗普去了,李在明跟過去就順理成章,顯得跟美國步調一致;可要是特朗普不屑一顧,甚至公開噴中國,李在明就得掂量了,畢竟惹毛美國代價不小。韓國這邊有報道說,李在明團隊正盯着特朗普的反應,等他表態再決定咋辦。這事兒真夠糾結,韓國夾在中美中間,太難受了。

李在明要真去了,好處不少。中韓關係能緩和,經濟上可能有大單子,比如貿易談判加快,或者中國多買點韓國貨。國內支持率也能漲,畢竟顯得他有魄力。可壞處也明顯,保守派肯定跳腳,說他“賣國”,美國那邊要不高興,可能在軍演、貿易上給韓國使絆子。

不去的話,美國高興,保守派也滿意,可中國這邊估計不樂意。錯過改善關係的機會,韓國企業在中國的日子可能不好過。經濟上受點影響不說,國際上還顯得韓國沒啥自主性,老跟着美國走。李在明得算清楚這筆賬,哪個划算選哪個。

回頭看看2015年,朴槿惠去閱兵那次挺有意思。當時中韓關係好得不行,之後簽了自貿協定,合作項目一大堆。可沒兩年,“薩德”一部署,全翻臉了,中國直接經濟報復,韓國損失慘重。這段歷史對李在明肯定有影響。他得想想,怎麼避免走老路,跟中國搞好關係的同時,別讓美國翻臉。

現在情況比那時候還複雜,中美鬥得更兇,韓國餘地更小。李在明要想玩轉這局,得比朴槿惠還精明纔行。

李在明回應邀請時說了“將盡快改善韓中關係”,就九個字,聽着挺官方。其實這是在打太極,既沒說去,也沒說不去,留了個活口。他爲啥這麼謹慎?一是怕國內吵翻天,二是不確定特朗普啥態度。這九個字就是拖時間,等風向明朗再下手。外交上這招挺常見,不急着站隊,先看看再說。

李在明到底去不去,幾個因素得看。第一,特朗普咋選。他要是去或者不反對,李在明可能性就大;他要噴,李在明估計得慫。第二,國內咋想。保守派反對聲太大,他可能就不敢去了。第三,經濟咋算。跟中國做生意賺得多,他可能就願意賭一把。

估計他最後可能搞個折中,派個高官去,既不得罪中國,也不跟美國鬧僵。這招挺聰明,啥都不得罪,還能留點餘地。

這事兒不光韓國操心,周邊國家也盯着。日本跟中國關係緊張,要是李在明去了,日本可能覺得中韓抱團,得防着點。朝鮮那邊可能樂見其成,畢竟中韓關係好對半島局勢有幫助。東南亞國家也瞅着,看韓國咋在中美間跳舞,對他們有參考。

李在明這回真是趕上硬仗了。中國閱兵邀請看着簡單,後頭是中美博弈的大棋盤。他那九個字回應聽着輕巧,其實滿是心機。去不去得看特朗普臉色,也得顧國內情緒,還得算經濟賬。這一步走不好,中韓關係、韓美關係都得晃悠。韓國這小弟當得真不容易,左右爲難,只能見招拆招了。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