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國這地方,政壇從來不缺熱鬧。2025年7月初,三天之內連換三個總理,這事兒聽起來跟電視劇似的,但卻是真真切切發生在曼谷的現實。主角是佩通坦·西那瓦(Paetongtarn Shinawatra),一個38歲的年輕總理,偏偏攤上了一場錄音門風波,被憲法法院暫停了職務。結果,權力交接像走馬燈一樣,先是素里亞接手,然後普坦上位,而佩通坦呢?她沒徹底出局,反而轉了個身,當上了文化部長。這招被不少人稱爲“金蟬脫殼”——表面上退了,實際上還留了一手。
要搞明白這三天的事兒,得先從頭說起。泰國政治這攤水,深得很,裏面攪和着軍方、王室、還有民選政府,幾十年來沒消停過。尤其是西那瓦家族,簡直就是泰國政壇的一張名片。佩通坦的爹,他信·西那瓦,當年是總理,2001年上臺,靠着給農村老百姓發福利、搞經濟改革,攢了一大票支持者。可這人太能折騰,得罪了軍方和保守派,2006年就被政變趕下了臺。從那以後,他信雖然流亡海外,但影響力一點沒減,隔空指揮着爲泰黨(Pheu Thai Party),還時不時給泰國政局添點料。
到了2023年,泰國大選又是一場大戲。前進黨(Move Forward Party)這幫年輕人拿了最多票,想推改革,結果被參議院和保守派聯手擋了路。最終,爲泰黨跟一些老派勢力湊了個聯合政府,2024年8月,佩通坦上臺當了總理。她是泰國最年輕的總PM,也是繼姑姑英拉之後的第二位女總理。按理說,這是個高光時刻,可現實哪有那麼簡單。
佩通坦接手的,是個爛攤子。2024年參議院選舉爆出賄選醜聞,弄得政府形象一塌糊塗。加上他信因爲健康問題被拘在醫院,有人說他享受特權,有人說他被故意針對,反正吵得不可開交。這些事兒堆一塊兒,早就給2025年的危機埋下了伏筆。

事情的導火索,是2025年6月18日曝光的一段電話錄音。佩通坦跟柬埔寨前領導人洪森聊了幾句,結果被人錄下來傳了出去。錄音裏,她管洪森叫“叔叔”,還說泰國軍方的邊境策略“只是做做樣子”。這話一出,等於捅了馬蜂窩。
爲啥這麼嚴重?先說洪森,這傢伙跟西那瓦家族淵源深得很。他信流亡時,洪森沒少幫忙,兩家關係鐵得像親戚。佩通坦喊他“叔叔”,在外人眼裏,這就是家族政治的證據。再加上她diss軍方的那句話,直接把泰國軍方和民族主義者惹毛了。軍方在泰國不是擺設,那是能發動政變的主兒,哪受得了這種當衆打臉?至於老百姓,也有不少人覺得佩通坦這是在“賣國”,跟外國領導人勾勾搭搭,不像話。
錄音一公開,網絡上炸了,抗議者也坐不住了。6月29日,曼谷勝利紀念碑那兒聚集了大批人,舉着牌子喊着口號,要求佩通坦滾蛋。這事兒還沒完,反對派在國會也開始發難,泰國自豪黨直接放話,要提不信任投票。街頭加議會,內外夾擊,佩通坦的日子不好過了。
抗議這東西,在泰國不算新鮮,但這次規模不小。勝利紀念碑那塊兒,6月底到7月初,天天有人堵路喊話。抗議者裏啥人都有,有討厭西那瓦家族的,有衝着錄音門來的,還有單純對政府不滿的。他們有個共同目標:讓佩通坦下臺。有人還放狠話,說7月1日要是沒結果,就準備長期抗爭,把曼谷鬧個底朝天。
這些抗議者可不是隨便鬧着玩的。泰國這幾年經濟不太行,疫情後還沒緩過來,老百姓對政府本來就有意見。錄音門不過是點燃了導火索,讓積攢的不滿全噴了出來。加上軍方和保守派在背後推波助瀾,佩通坦的壓力可想而知。
憲法法院出手:暫停總理職務
就在抗議聲浪越來越高的時候,泰國憲法法院站了出來。7月1日,法院以7比2的投票結果,決定暫停佩通坦的總理職務。理由是參議員提了個訴狀,說她在錄音門裏犯了“嚴重道德錯誤”,得查清楚。這暫停不是最終判決,但立馬生效,佩通坦當天就不能再管政府的事兒了。

憲法法院在泰國是個狠角色,過去沒少干涉政治。2008年,它解散了人民力量黨,2014年又把英拉趕下臺。這次對佩通坦動手,有人說是維護國家利益,有人說是保守派借刀殺人。不管咋說,法院這一錘子,把佩通坦直接從總理位子上拽了下來。
三天三總理:權力接力賽
佩通坦下去了,政府不能沒人管吧?於是,7月1日,副總理兼交通部長素里亞·莊龍倫吉(Suriya Juangroongruangkit)站了出來,當了代總理。這傢伙是爲泰黨的老將,管着交通部,資歷夠硬,接手倒也順理成章。
可素里亞這代總理當得忒短命,才一天工夫,7月2日就換了人。接棒的是副總理兼內政部長普坦·維乍耶猜(Phumtham Wechayachai)。普坦是西那瓦家族的鐵桿盟友,幾十年來一直跟着他信混,在爲泰黨內地位不低。他上臺,估計是黨內商量好的,想穩住局面。
三天之內,泰國從佩通坦到素里亞再到普坦,換了仨總理。這速度,別說老百姓,連政客自己都懵了。表面上看,這是場混亂的接力賽,但背後其實有邏輯:爲泰黨得趕緊找人頂上,不能讓政府癱瘓,同時還得保住自己的勢力。
佩通坦的“金蟬脫殼”
有意思的是,佩通坦雖然被暫停了總理職務,卻沒徹底離開政治舞臺。7月3日,內閣改組的消息傳來,她搖身一變成了文化部長。這一步棋,耐人尋味。
文化部長聽着沒總理那麼顯眼,但好歹還是內閣成員,能參與決策,保留了政治影響力。更重要的是,這位置低調,能讓她暫時躲開風頭,等風聲過了再謀東山再起。有人把這招叫“金蟬脫殼”,意思是表面上退了,實際上沒真走,留了個後手。
這策略背後,也有普坦的影子。他當了代總理,等於給佩通坦撐腰,保證爲泰黨的政策還能繼續推行。倆人一裏一外,配合得挺默契。西那瓦家族的政治生命,也靠這招延續了下來。

泰國政局往哪走?
這事兒到這兒還沒完。街頭抗議沒停,反對派還在叫囂,憲法法院的最終判決也沒下來。如果法院最後判佩通坦有罪,她可能徹底出局;要是沒事,她沒準還能回來當總理。普坦這邊也不輕鬆,60天代總理的日子,得應付軍方、王室,還有老百姓,稍有差池就可能翻車。
泰國這幾年,政變、法院判決、抗議,輪番上演,早就不是新鮮事。這次危機不過是老問題的新版本:民選政府跟保守勢力鬥來鬥去,老百姓夾在中間受氣。未來咋樣,誰也說不準,但有一點清楚,這國家要想穩下來,怕是還得費不少勁。
三天三總理,佩通坦從風口浪尖退到幕後,這出戏看着熱鬧,其實挺苦澀。泰國政壇這潭水,太渾,誰也看不清底。佩通坦的“金蟬脫殼”能不能成,還得看接下來怎麼演。咱們這些看客,也就等着瞧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