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次曝光海軍版殲35:艦載機特徵亮相,3艘航母換裝迫在眉睫

由 東方點兵 發佈於 歷史

'25-07-10

千呼萬喚始出來,艦載版殲35終於官宣,央視最近在實地探訪殲15T戰鬥機生產線的報道中,“順便”向公衆展示了同一生產廠房中的艦載版殲35戰機,其着艦尾鉤設計清晰可見,艦載機特徵不言自明。

01.央視首次曝光海軍殲35

這種近乎“明示”的曝光方式,被網友戲稱爲“醉翁之意不在酒”,實則是官方對殲35海軍艦載版本的首次高調確認。在美日F35戰機廣泛上艦的當下,殲35的正式亮相與加速列裝,對保障我國航母戰鬥羣戰鬥力具有決定性意義。

▲央視曝光的殲35艦載版,左下角尾鉤細節明顯

殲35艦載版,對中國現役及即將服役的三艘航母形成有效戰鬥力至關重要。當前我國航母艦載戰鬥機主力仍爲殲15系列,雖性能可靠,但在隱身能力等方面,與美製F-35B/C存在代差。隨着美日等國加速部署F-35B/C艦載機,我軍航母編隊面臨的空中壓力陡增,解放軍航母艦載機的換裝工作迫在眉睫。

解放軍現役的遼寧、山東兩艦和即將服役的福建艦也將準備批量列裝殲35,按照專家的分析,在艦載戰鬥機航空聯隊中,殲35的佔比需達到50%左右,和殲15系列搭配列裝航母。常規的重型殲15則憑藉其大航程、載彈量優勢,承擔航母艦隊的反艦、多用途打擊能力和電子戰能力,而隱身的殲35則負責爲整個航母戰鬥羣戰時奪取制空權、壓制潛在敵人的艦載機和隱形機部隊的重要任務。

遼寧艦、山東艦受限於滑躍甲板設計,載機量相對固定(約24架殲15),若按50%換裝比例計算,每艦需配備約12架殲35。福建艦作爲裝備電磁彈射器的超級航母,載機量(預估超過60架)和起飛效率大幅提升,其隱身艦載機的需求更爲迫切,初期配備24架以上殲35是合理預期。如此計算,三艘航母首輪換裝至少需要48架殲35。

▲此前央視就爆料過FC-31(殲-35前身)原型機生產線,相關的論文更說明了殲35使用全新生產工藝

03.殲35大規模量產能力不可低估

好在對沈飛來說,這不是難題,此前根據央視對FC-31(殲-35前身)原型機生產線的報道和相關技術論文,就能夠知道採用了全新的生產工藝的殲35,在生產速度和產能爬坡上,要顯著優於殲20。

殲35最明顯的優勢就是廣泛採用金屬3D打印技術製造複雜承力結構件。相比傳統鍛造+機械加工,3D打印實現近淨成形,製造出拓撲優化後更輕、更強的一體化結構。此外,殲35製造中實現了機翼大梁、整體壁板甚至機身段的一體化成型。這消除了傳統金屬結構所需的成千上萬的緊固件和連接件,大幅減輕結構重量,減少裝配環節,全面提升了生產效率。

這種融合了先進設計、材料和製造技術的生產模式,使殲35具備了遠超殲20初期的潛在年產能。儘管官方未公佈具體數字,美媒《軍事觀察》此前分析表示,一旦殲35生產線全速運轉,年產量突破三位數並非難事,相比殲20更快達到年產百架規模。

當然這麼大產量不可能僅爲海軍準備,空軍早已將殲35的陸基版殲35A作爲空軍下一代中型戰機,此外還有巴基斯坦的訂單以及更多海外客戶的潛在訂單。

總而言之,一旦殲35批量服役,對解放軍海軍戰力提升並非是簡單的戰機更新換代,將與電磁彈射航母、KJ600新型預警機、殲15D電戰機共同編織一張強大的海上作戰網絡,徹底重塑中國航母戰鬥羣的力量作戰模式,將在亞太地區形成對美日海上海空力量的“數量+質量”的雙重優勢。

文章中部分內容來源出處:1.CCTV13新聞頻道,《揭祕殲15系列戰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