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團隊無可奈何,全球超190個國家,只有3個國家與美草簽協議

由 足智多謀的史論 發佈於 歷史

'25-07-10


一、特朗普2025年上臺,關稅政策又來了

2025年,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這哥們兒一上來就沒讓人失望,直接祭出了他最擅長的招數——關稅政策。他這回的目標是重塑全球貿易格局,想通過加徵關稅逼着各國跟美國籤新貿易協議,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順便把製造業拉回美國。這思路跟他2016年第一次當總統時差不多,“美國優先”還是那個老口號。不過這次,他玩得更狠了。

4月初,特朗普宣佈對全球190多個國家實施“對等關稅”,意思是根據各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徵收不同程度的關稅。起步是10%的基準關稅,有些國家更高,比如歐盟20%,日本24%,越甚至49%。他還放話,90天內要跟90個國家籤新協議,扭轉貿易逆差。這計劃聽起來牛氣哄哄,但結果呢?全球反應冷得像冰塊,只有英國、越南和柬埔寨三個國家跟美國草簽了協議,其他國家要麼抵制,要麼直接反制,特朗普團隊這下有點懵了。

二、爲啥只有這三個國家妥協?

英國自從脫歐後,經濟就有點像斷了線的風箏,找不到方向。美國是它的大市場,2025年英國急需穩住對美出口,尤其是金融服務和製造業產品。特朗普團隊這邊開出10%關稅的條件,雖然不低,但英國咬咬牙也就簽了。畢竟,它跟歐盟關係已經鬧僵,不想再跟美國也翻臉,算是權衡利弊後的無奈選擇。

越南這幾年靠出口崛起,尤其是電子產品和服裝,對美國市場依賴挺大。美國是它最大的單一出口國,2024年數據.show,越南對美出口佔它總出口的30%左右。特朗普揮着49%關稅的大棒,越南扛不住,只能談。最終雙方妥協到20%關稅,簽了個草簽協議。越南這邊想着先穩住再說,後面再看能不能找其他市場補窟窿。

柬埔寨是個小國,經濟體量不大,主要靠紡織業出口,美國是它的重要買家。面對特朗普的高關稅威脅,柬埔寨沒啥還手之力。籤協議對它來說是保住出口訂單的唯一出路,雖然條件不咋地,但總比徹底丟了市場強。這也說明,小國在這種大國博弈裏,基本沒啥話語權。

這三個國家籤協議,都有自己的小算盤,但共同點是扛不住美國的壓力。可其他190多個國家呢?爲啥就不買賬了?

三、全球反制,特朗普踢到鐵板

特朗普這次關稅政策一出,全球反應快得像被捅了馬蜂窩。咱一條條分析爲啥他這次玩砸了。

先看大國,像中國、日本、歐盟這些經濟體,壓根沒把特朗普的關稅當回事。中國這邊,早就習慣了美國的貿易戰套路,2018年那會兒就打過一輪,供應鏈調整得差不多了。2025年,中國直接無視美國的關稅威脅,繼續推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跟亞太國家抱團發展。日本也一樣,首相直接公開批評美國違背WTO規則,還對美國汽車零部件加了10%的報復性關稅。歐盟更狠,開會商量了72小時,直接對美國農產品加徵15%關稅,美國農民這下傻眼了。

這些大國都有自己的底氣。中國有巨大的內需市場和完整的產業鏈,日本有高端製造業,歐盟有27國聯盟的經濟規模。特朗普想用關稅逼他們低頭,門都沒有。

再說中小國家,像韓國、加拿大、墨西哥這些,本來跟美國關係還不錯,但這次也翻臉了。韓國直接調整半導體供應鏈,把出口重心轉向中國和歐洲,寧可少賺點也不跟美國妥協。加拿大和墨西哥是北美自貿區(USMCA)的成員國,按理說跟美國是“自己人”,但特朗普連這倆都不放過,也加了關稅,結果人家直接找其他市場去了。中小國家發現,跟美國硬剛可能短期喫虧,但長遠看還能找到新活路。

特朗普這政策還有個大問題,就是不合WTO(世界貿易組織)的規矩。WTO講究非歧視性貿易,關稅得統一,不能隨便針對某個國家亂加。特朗普這“對等關稅”明顯違規,日本、歐盟這些國家直接抓住這點,在國際上喊話要聯合反制。美國在WTO裏本來就口碑不好,這次更把自己搞得孤立無援。

其實,特朗普沒搞明白一件事:現在的全球經濟不是他能單手操控的。供應鏈全球化已經深入骨髓,美國自己都離不開進口。比如半導體,韓國和中國臺灣佔了全球70%以上的產能,日本的汽車零部件也是美國車企的命脈。特朗普一加關稅,成本全轉嫁到美國企業身上,最後還是美國消費者買單。誰會傻到爲這政策低頭?

結果就是,190多個國家裏,只有3個簽了協議,其他的要麼反制,要麼觀望,特朗普團隊這下真是騎虎難下。

四、美國國內也炸了鍋

這事兒不光是國際上反響大,美國國內也亂成一鍋粥。關稅一加,進口商品價格立馬漲。2025年夏天,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漲了5.4%,食品價格更是飆了8.2%。超市裏牛奶10美元一瓶,普通人直呼受不了。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都說這是“經濟政策的黑暗時期”,華爾街大佬也警告通脹要失控。老百姓日子不好過,對特朗普的不滿自然就上來了。

美國企業也遭殃。進口原材料變貴,生產成本蹭蹭漲,像汽車、電子這些行業直接減產。日本車企在美國的工廠都開始裁員,工人失業率上升。零售商更慘,沃爾瑪這些大超市的貨架上,進口商品價格一漲再漲,顧客不買賬,庫存壓得喘不過氣。

特朗普覺得自己手裏有張王牌,以爲加關稅就能逼全世界聽他的。可現在的美國經濟早就不是1929年那會兒能隨便揮舞關稅大棒的霸主了。全球化的今天,誰離了誰都能活,美國的市場雖然大,但不是不可替代。他這招在20世紀可能管用,21世紀真不行。

他可能以爲其他國家會怕美國的市場壓力,但沒料到大家寧可抱團也不低頭。RCEP貿易額漲了17%,美歐貿易額卻跌了9.3%,這數據明擺着說明,美國正在被邊緣化。特朗普團隊壓根沒預料到這種反噬。

特朗普這人做事靠直覺,不愛聽專家意見。這次關稅政策也是,想一出是一出,沒啥系統規劃。他的團隊雖然有幾個狠角色,像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和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但執行力跟不上,內部還老吵架。結果就是政策推出去,漏洞百出,效果大打折扣。

加關稅聽着挺硬氣,但苦的是美國老百姓。物價漲、失業多,誰還管你“美國優先”?選民用選票說話,中期選舉直接給了特朗普一記耳光。他忘了,政策不是喊口號,得讓大家日子好過纔行。

這事兒到最後,特朗普的政治生涯算是走到頭了。他的團隊散了,經濟也沒振興,反而搞得一團糟。全球經濟在這場動盪裏找新平衡,美國的地位卻掉了幾級。

咱作爲中國人看這事兒,其實挺感慨的。特朗普這波操作,反倒讓中國在國際上的朋友圈更大了。RCEP越做越好,亞太國家抱團發展,美國想孤立誰都沒那麼容易。全球化這趟車,不是誰想攔就能攔住的。

你說特朗普錯在哪?我覺得吧,他錯在太把自己當回事,以爲世界還圍着美國轉。其實呢,世界早就變了,他沒跟上趟。這場貿易戰,輸的不光是美國經濟,還有他那套過時的思維。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