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這幾年,全球貿易格局真是風起雲湧,尤其是中美之間的博弈,誰都想佔個上風。2025年,特朗普重新上臺後,又開始揮舞關稅大棒,這回把目光瞄準了越南。話說回來,越南這幾年靠着製造業崛起,出口做得風生水起,尤其是對美國市場,賺得盆滿鉢滿。可這也讓美國不爽了,畢竟2024年美國對越南的貿易逆差高達1046億美元,這數字一擺出來,誰看了都得皺眉頭。特朗普一上臺就放話,要收拾這種“佔美國便宜”的國家,越南自然跑不掉。
就在2025年7月初,特朗普跟越南簽了個關稅協議,表面上看是雙方握手言和,但沒過幾天,越南就宣佈對中國商品加稅,而且是提前生效,稅率還不低。這事兒一出,立馬炸了鍋。
美越關稅協議是個啥
2025年7月2日,美國和越南正式簽了個貿易協議。這協議的核心其實挺簡單,美國這邊給越南開了個口子,美國商品進越南可以享受零關稅待遇,聽起來挺大方。但反過來,越南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得交20%的關稅,要是有轉口貨物(比如從中國運到越南再轉去美國的),稅率直接飆到40%。這數字一出來,很多人就看明白了,這不擺明是衝着中國去的嗎?畢竟中國不少企業喜歡通過越南中轉,規避美國的高關稅,現在這條路算是被堵死了。

爲啥越南會答應這條件?其實也不難猜。越南經濟這幾年發展快,出口佔了GDP的比重特別高,尤其是美國市場,2024年出口額就達到1196億美元,妥妥的大金主。特朗普這邊一施壓,擺明了就是要掐住越南的命脈。你不籤?那就等着更狠的關稅招呼吧。越南政府掂量了一下,覺得與其被美國全面封殺,不如先妥協一把,至少保住市場再說。而且,美國還承諾會加大對越南的投資,這對越南來說也算個甜頭。所以這協議一簽,越南是咬着牙認了。
越南爲啥對中國加稅
協議剛簽完沒幾天,7月8日,越南就宣佈對中國熱軋板卷加稅,稅率定在27.83%,而且直接提前生效,期限五年。這消息一出,很多人傻眼了。剛跟美國談好,怎麼轉頭就對中國動手?這節奏也太快了吧。其實仔細想想,這事兒跟美越協議脫不了干係。

首先,越南加稅的理由是保護本國鋼企。熱軋板卷是工業裏常用的鋼材,中國出口量大,價格又便宜,越南本地鋼廠早就抱怨競爭不過。這次加稅,表面上是反傾銷,實際上就是在給本土企業撐腰。不過這理由聽起來有點牽強,畢竟中國鋼材出口到越南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爲啥偏偏這時候動手?
再深挖一下,就得說到美越協議的影響。那40%的轉口稅率,直接把中國商品通過越南走美國的路給堵了。越南一看,反正這條路走不通了,乾脆藉機對中國進口商品下手,既能討好美國,又能順便給自己企業謀點利。何況特朗普一直嚷嚷要“去中國化”,越南這時候加稅,怎麼看都像是在給美國遞投名狀,表個忠心。
還有個現實問題,越南製造業靠中國原材料特別多,尤其是鋼材、電子零件這些,進口量大得驚人。2024年,越南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就高達828億美元。加稅以後,原材料成本肯定得漲,這對越南企業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但政府可能是這麼想的:短期喫點虧沒啥,只要能保住美國市場,長遠來看還是划算的。

這事兒對中國有啥影響
越南這一手,對中國的影響可不小。最直接的就是鋼企。熱軋板卷這種東西,中國出口量本來就大,越南市場佔了不小一塊。現在加了27.83%的稅,價格優勢沒了,利潤肯定得縮水。好多鋼企已經開始頭疼,琢磨着要麼漲價,要麼找別的市場頂上這塊損失。
更廣一點看,越南加稅還可能讓中國企業在東南亞的佈局受影響。過去幾年,不少中國企業把工廠搬到越南,就是看中它離中國近、人工便宜,還能出口美國。現在越南這麼一搞,原材料成本漲了,供應鏈也得調整,企業的日子不好過了。有些公司已經在考慮,要不把生產線再往別的地方挪挪,比如泰國或者印尼。
不過中國也不是喫素的。7月9日,商務部就放話了,說這事兒損害了中國企業的利益,肯定得采取措施護着自家人。後來還宣佈對越南的大米和咖啡啓動反傾銷調查,這兩樣可是越南的拳頭產品。這招挺狠,直接打到越南的痛處,看來是想讓對方也嚐嚐滋味。

越南自己咋樣了
越南這波操作,看似佔了主動,但其實風險也不小。先說企業這邊,加稅以後,中國原材料價格漲了,很多中小企業直接懵了。像電子、服裝這些行業,利潤本來就不厚,現在成本一壓,訂單一少,好多廠子都扛不住。胡志明市那邊,已經有工廠開始裁員,甚至倒閉的也不少。外資一看這情況,也有點慌,有些乾脆跑路,去別的國家找機會了。
再看出口,越南是想靠着美國市場撐腰,可美國那20%的關稅也不是鬧着玩的。加上中國這邊反制,越南的大米、咖啡出口也可能受挫。兩頭受壓,經濟數據估計得好看不了。政府這邊倒是硬着頭皮撐着,還拿補貼出來救場,可財政哪有那麼多錢?時間一長,怕是兜不住。

老百姓的日子也不好過。物價漲了,工作少了,街頭巷尾都在抱怨。有人算了筆賬,說這加稅短期看是保住了美國市場,可長遠看,越南經濟能不能穩住還真不好說。這場豪賭,越南是贏是輸,現在誰也說不準。
這事兒不光是中美越三家的事兒,全球貿易都得跟着抖三抖。越南加稅推高了鋼材價格,汽車、建築這些行業成本肯定得漲,全球供應鏈都得調整。美國這邊樂呵呵地看着,覺得又往前邁了一步,可華爾街的分析師不這麼看,他們警告說,這麼搞下去,通脹跑不了,消費者最後還得買單。

中國這邊也在調整策略。鋼企開始盯着印度、中東這些市場使勁,出口方向變了,供應鏈也得跟着動。東南亞國家一看越南這情況,也得掂量掂量,到底是靠美國還是靠中國,或者兩邊都不得罪,找個中間路走。
越南這步棋,走得挺險。短期看是靠攏美國,可要是美國那邊承諾的投資沒到位,中國這邊又反制得狠,越南夾在中間可就難受了。全球貿易這盤棋,越來越複雜,誰也別想獨善其身。
這波貿易博弈纔剛開頭,後續咋走還得看各方怎麼出招。越南要是能穩住陣腳,熬過這陣子,也許能撈點好處。可要是兩頭都落空,那可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中國這邊估計不會善罷甘休,反制措施肯定還得加碼。美國那邊,特朗普的算盤打得響,可國際市場不買賬,他也得掂量掂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