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華歸來的馮德萊恩,乾的第一件事,就是代表歐盟對特朗普“舉起了白旗”。
特朗普日前宣佈,美國與歐盟達成關稅協議,美國將對歐盟所有商品加徵15%的關稅。歐盟還同意購買價值超過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並在現有承諾的基礎上再對美國增加6000億美元的投資。

【特朗普日前宣佈,美國與歐盟達成關稅協議】
此外,歐盟將從美國購買更多武器裝備,並向美國企業開放市場。特朗普強調:“我認爲,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交易。”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則在社交媒體上附和了這些言論,指出“歐盟和美國是一個擁有 8 億人口的市場,佔全球GDP的近44%……這份協議帶來穩定性和可預測性。”
“歐盟目前仍然過多依賴俄羅斯天然氣,因此從美國進口更多價格合適的液化天然氣是可以接受的。”
她還承認:“在當前形勢下,15%的關稅是歐盟能夠與美國達成的最佳結果。”

【美國將對歐盟所有商品加徵15%的關稅】
馮德萊恩的語氣中充滿着無奈:在剛剛結束的訪華之行中,馮德萊恩沒能代表歐盟取得實質性突破;而在隨後與特朗普的談判中,她也只是做到了“沒讓最壞的情況發生”。
15%的關稅,距離歐盟當初的談判目標實在相差太大。
今年4月,特朗普給歐盟安排了20%的“對等關稅”,隨後雙方很快便展開談判。談判剛開始的時候,歐盟一度信誓旦旦地要把美國的關稅降到零。
當時歐盟提出的方案是:我們可以對美國零關稅,反過來美國也需要對歐盟零關稅,這纔是盟友之間應有的對等。
當然,爲了展示誠意,歐盟可以承諾多買一些美國產品,比如石油和天然氣。

【歐盟還同意購買價值超過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
結果特朗普完全不喫這一套,在他看來,歐盟完全沒有談“對等”的資格,所謂“盟友”的名頭在他這裏完全不管用。
雙方就這麼磨嘰到了6月底——眼見7月9日的第一輪關稅暫緩期馬上就要到了,歐盟終於頂不住了,同意接受10%的關稅,也就是20%打個對摺。
但令歐盟沒想到的是,10%的關稅完全無法滿足特朗普的胃口。7月初,美國宣佈延長關稅暫緩期至8月1日,同時特朗普向多國領導人致信,宣佈新的關稅稅率。
特朗普也給馮德萊恩寫了一封信,赫然把20%的要價提高到了30%。
歐盟這下也明白了,特朗普要的是從30%打對摺,即15%的關稅。

【令歐盟沒想到的是,10%的關稅完全無法滿足特朗普的胃口】
之前就提到過,特朗普對歐盟的關稅心理價位就是15%,跟日本一樣。當日本與美國達成15%的關稅協議後,歐盟接受15%的關稅只是時間問題。
從目前來看,儘管15%的關稅可以讓歐盟在汽車、醫藥等領域免於被美國加徵更高的關稅,比如對汽車原本是25%,但相比於3個多月前的目標而言,歐盟已經對美國做出了巨大的讓步。
要知道,不同於韓國、越南、印度等國家,歐盟是世界上爲數不多有能力可以反制美國的一方。4月份的時候,爲了推動美歐關稅談判,歐盟曾批准過一份反制清單,若雙方無法達成協議,那麼歐盟將對價值210億的美國商品加徵25%的關稅。
歐盟後來又提出了一份對美720億歐元的反制清單,兩份合起來總計930億歐元。就在美歐宣佈達成協議的前兩天,歐盟還通過了這份930億歐元的反制清單,並且稅率提高到30%。
結果事實證明,這些清單不過是爲了防止“最壞的情況發生”,而不是爲了施壓特朗普政府降低要價——與中國不同,歐盟從未打算過與美國真刀真槍地拼上一把。

【與中國不同,歐盟從未打算過與美國真刀真槍地拼上一把】
而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被特朗普在談判桌上予取予求。
必須指出的是,其實不論是歐盟還是日本,他們當初都指望美國國內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短期壓力會迫使特朗普政府做出讓步,但實際上他們應該指望的是長期壓力,併爲此做好打持久戰的戰略決心和定力。
很顯然,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都沒有這樣的戰略決心和定力,以及與此匹配的實力。
展望未來。在先後搞定越南、日本和歐盟三大主要貿易伙伴後,特朗普政府認爲本階段的關稅談判任務基本完成了。
因此就在美歐達成協議的同時,美國方面宣佈,不會再延長8月1日的關稅暫緩期,沒能在該期限前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國家,將自動施行新的“對等關稅”稅率。
接下來的兩個看點,一是看還有多少國家能趕在8月1日之前與美國談成,比如韓國、印度——韓國的可能性很大,他們負責經濟、外交口的高級官員都已經到了華盛頓。
二就是看接下來的中美談判了。雙方不僅將在本週舉行第三輪關稅談判,而且特朗普訪華的消息最近傳得是越來越多——他希望登門拜訪,親自出馬搞定這樁“大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