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考砸了”,這位媽媽的回答,贏得無數掌聲

由 布穀媽媽 發佈於 親子

'25-07-06

“媽媽,我考砸了。”

朋友正在廚房切水果,聽到這句話,愣了一下。

往常,每當兒子考試成績不理想,她會有些失落,也忍不住責備:“叫你多複習,你就是不聽。”

可那一刻,看着孩子有些害怕、內疚的表情,她忽然有點心疼。

她放下水果,走過去,蹲下身,和兒子視線平齊,輕輕擁住了他。

“嗯,媽媽知道了。”

“媽媽只是想知道,這次考試,你遇到什麼難題了嗎?你覺得自己哪裏沒搞懂?”

兒子愣住了,眼睛有些溼潤。

“我……我數學最後幾個大題沒看懂。”

朋友笑着點點頭:“你還記得那幾個題型嗎?我們一起看看吧。考不好沒關係,重要的是,我們知道了哪裏要加強,是不是?”

兒子連忙點頭。

這件小事,被朋友寫在朋友圈發了出來。

她寫道:“事情已經發生了,與其責備,不如和他站在一起,共同打敗問題。”

“媽媽,我考砸了”,她的回答,被無數人點贊,贏得無數掌聲。

一:我們都曾“只看分數”

“成績”這個詞,幾乎牽動着無數中國家庭的神經。

不管你有沒有“雞娃”,但每到考試季,你也忍不住會焦慮。

“考得怎麼樣?”

“考了多少分?”

“有沒有進步?”

這些問題,像魔咒一樣,縈繞在每一個孩子和家長的心頭。

我身邊一位寶媽,也曾是“分數至上”的典型代表。

女兒一上小學,她就像換了個人,天天緊盯成績。

有一次,女兒語文考了85分。小慧看着卷子上的“扣分點”,忍不住數落女兒:

“這麼簡單的題都錯了?”

女兒嘴上不吭聲,回到房間卻把門反鎖,默默流淚。

寶媽後來告訴我:“那一刻,我很自責。爲什麼我只看見了分數,卻沒看見孩子的努力和委屈?”

心理學上有個現象,叫“隧道視野”。

說的是,一個人若身處隧道中,他看到的,就只是前後非常狹窄的視線,而看不到廣闊的視野。

而當我們過分關注孩子成績時,就很容易忽視其他更重要的東西。

比如孩子的情緒、成長、他的其他很多優點,甚至我們的親子關係。

我們總說愛孩子,但太關注成績,就會變成“我們只愛考得好的孩子”。

這對孩子的成長,以及我們的關係,都會造成傷害。

二:孩子“考砸”時,內心發生了什麼?

“埃裏克森八階段”提出,孩子在兒童時期(6-12歲),需要度過的一個危機,是“勤奮對自卑”的危機。

如果孩子在學業上,能有所成就,他就會獲得勤奮感,充滿自信。

而如果他成績很差,覺得自己一直不如別人,就會產生自卑感。

孩子進入小學後,他的主要目標,就是學習。

而第一名,卻只有一個。

如果孩子每次失敗,都遭遇批評、羞辱,他會漸漸認爲“我是個沒用的人”。

並且,總是被否定、批評,孩子容易產生“習得性無助”——覺得怎麼努力都沒用。

久而久之,他就失去了主動性,沒有學習的動力,甚至討厭學習、害怕失敗。

但如果,孩子在學習中,能感受到成就感,不會一沒考好就捱罵,他慢慢就會產生成就感,從而對學習甚至對自己充滿自信。

三:考砸了,我們如何接住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考砸了,他能順利度過這次“危機”,那他就能培養出抗挫能力,擁有自信。

我們要如何幫孩子順利度過呢?

①第一時間,先接住情緒、再分析

當孩子鼓起勇氣說“媽媽,我考砸了”,其實,他已經在承受巨大的壓力和自責。

這時,最重要的不是馬上問“考了幾分”,而是先關注孩子的情緒。

我們可以這樣回應孩子:

“媽媽知道,你很努力,沒考好是不是有點失落?”

“你願意和媽媽說說,考試時遇到了什麼問題嗎?”

用共情的話語,讓孩子知道,失敗不是洪水猛獸,家,永遠是他的避風港。

②避免“情緒反應式批評”

很多父母聽到孩子“考砸了”,會本能地批評:“你怎麼又……?”

這樣,只會讓孩子防禦、逃避,不願意溝通。

我們學會“暫停”,先控制自己的情緒。

比如在心裏默唸:“我知道我有些焦慮,但我需要平靜下來,去接納孩子的情緒。”

③讓孩子看到“努力比結果更重要”

孩子將來能不能成功,是他努力、堅持、敢於挑戰困難的勇氣,而不是此刻的一個分數。

所以,我們可以告訴孩子:

“媽媽更在意的,是你有沒有認真準備。”

“你覺得是哪裏沒考好?需要媽媽幫忙嗎?”

“只要你願意學習,每一次失敗都是進步的機會。”

我們可以傳遞給孩子,每一次失敗,我們要看到過程,而不是糾結那個結果。

④共同反思,而不是“單方面審判”

我們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回顧這次考試:

“你覺得哪道題最難?”

“下一次,我們可以提前準備哪些內容?”

“媽媽小時候也經常考砸,你想知道,我是怎麼做的嗎?”

讓孩子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而不是隻被動接受批評,他就會生出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容易被一次困難難倒。

其實,我們自己也清楚,即便孩子考得再差,我們也不可能不愛他。

但孩子卻往往不知道。

所以,我們要傳遞給孩子的是:“無論你考得好不好,媽媽都愛你。”

畢竟,分數只是一時,愛和勇氣,纔是一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