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諮詢中總有來訪者會這樣問我:“爲什麼同樣是焦慮症、強迫症,別人能慢慢走出來,我卻總陷在裏面?”其實通過觀察,你會發現那些不靠喫藥就能好轉的人,他們都有個共同點——不是消除痛苦,而是學會了和痛苦共處。
01
先來說爲什麼焦慮、強迫必須及時調整。這些問題就像房間裏的灰塵,剛開始覺得擦不擦都行,可越積越多就會嗆得人喘不過氣。
有個來訪者從一開始的“睡前總忍不住檢查門鎖”,發展到出門後反覆折返,最後連班都沒法上。他總說“等嚴重了再說”,可真到嚴重時,思維早形成了固定的死循環,調整起來要花十倍力氣。所以別拖着,越早正視,越容易走出。

有的人會說“喫着藥不就沒事了?”這話只對了一半。藥就像給生鏽的齒輪上潤滑油,能暫時讓機器轉起來,但齒輪上的鏽跡還在。我見過不少人,喫着藥時情緒穩定,可一旦停藥,焦慮立刻捲土重來——因爲他們的思維方式壓根沒改,還是遇到一點事就往最壞的地方想,還是忍不住用強迫行爲緩解不安。這就像王陽明說的“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症狀是“山中賊”,可藏在心裏的思維慣性,纔是最該清除的“賊”。
02
禪宗裏有個故事:一個小和尚總被雜念困擾,師父讓他看守菜園。他總想着“不能讓雜草長出來”,結果越拔雜草越多。直到某天暴雨過後,他發現雜草被衝倒了,可青菜卻長得更旺。這時才明白,與其和雜草較勁,不如專心澆灌莊稼。那些走出焦慮強迫的人,其實都懂這個道理——不是和焦慮對着幹,而是帶着它該幹嘛幹嘛。

榮格說過:“你沒有覺察到的東西,就會變成你的命運。”
很多人困在症狀裏,是因爲沒發現自己的“心理系統”還在勉強運轉。就像有人靠反覆洗手緩解潔癖,靠熬夜刷手機逃避抑鬱,只要這些方式還能讓日子過下去,就很難有改變的動力。可一旦有天洗手洗到皮膚潰爛,熬夜熬到進醫院,原來的系統崩了,反而有了破局的可能——這時候才願意承認:“我這樣下去不行,得換個活法。”
03
想靠自己調整的話,推薦兩本書:《情緒自救》書中的“情緒平衡法”,教你怎麼在焦慮發作時穩住自己。

《戰勝強迫症》書中的正念訓練則會幫你看清強迫行爲背後的思維陷阱。並且通過正念訓練快速阻斷強迫思維及強迫行爲。但請記住,書中方法的本質不是爲了“消除痛苦”,而是學會和允許和接納,學會不糾纏、不對抗。
其實真正的療愈,往往藏在那些“允許自己不完美”的瞬間:允許自己會焦慮,允許自己有雜念,允許生活裏有失控。就像心理學上講到的,接納不是“我好了”,而是“我就這樣,但我還能往前走”。藥能幫你撐過最難受的時刻,但最終帶着你走出泥沼的,一定是那個願意慢慢調整心態、慢慢改變思維的自己。

朋友們彆着急,多給自己些時間和耐心。所有那些走出困境的人,都不是突然變好的,而是在無數個“帶着焦慮喫飯、帶着不安睡覺”的日子裏,慢慢找到了和自己相處的方式。你也一樣,只要願意開始,就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