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的人最大的災難,不是睡不好覺,不是興趣喪失,而是這3件事

由 心理師彭玥 發佈於 心理

'25-07-25

人們常以爲抑鬱症最可怕的是失眠、興趣喪失或持續低落——這些確實痛苦,但並非最致命的。抑鬱症真正致命的災難,是這三個方面:自殘行爲、悲觀厭世,以及揮之不去的輕生念頭。

你或許見過有人用刀片在皮膚上刻下血痕,或用菸頭灼燙自己。這常被誤解爲“博關注”或“脆弱”。但研究揭示,自殘者大多在極度麻木與痛苦撕裂中掙扎。當情緒風暴猛烈到言語失效,身體的痛竟成了唯一能感知“活着”的證據。

一位長期自傷的來訪者曾告訴我:“皮肉痛起來的那一刻,心裏那股快把人憋炸的窒息感才稍微鬆了點。”這不是軟弱,而是一種絕望的自我調節——至少痛苦也是一種感覺,也是一種自我存在。

泰戈爾曾言:“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但抑鬱人的困境是,痛太深,歌聲被堵在了喉嚨裏。他們試圖在血肉上刻下求救信號,卻常被世界誤讀爲自毀。

第二個災難是悲觀厭世。這不是普通的心情低落,而是靈魂被浸入墨池,看萬事萬物都蒙上灰敗的絕望濾鏡。心理學中的“負面認知三角”理論揭示:抑鬱的人會頑固地認定自己毫無價值、世界充滿惡意、未來暗淡無光。

美國心理學家艾倫·貝克稱之爲“自動化的消極思維”——大腦變成了一臺壞掉的收音機,持續播放災難頻道。

這正應了宗薩仁波切的話:“內心是善的,看到的善就多;內心是惡的,看到的惡就多。”抑鬱的人並非故意扭曲世界,而是內心那臺投影儀被故障的認知芯片控制,不斷在幕布上投出灰暗影像。他們眼中的“現實”,是被疾病塗抹後的心靈鏡像。

最兇險的災難,是輕生念頭盤踞心頭。這不是懦弱,而是痛苦積累到臨界點後,大腦發出的錯誤解決方案:“只要消失,痛苦就停了。”神經科學發現,長期抑鬱會改變前額葉功能,削弱對未來的想象力和解決問題的靈活思維。當大腦被鎖死在“無路可走”的牢籠裏,死亡就被誤讀爲唯一的解脫之門。

心理治療大師海靈格曾深刻指出:“對生命說是,尊重內在的流動,生命會支持你。”可抑鬱的人困境在於,內在的流動被卡住了,生命力的通道被淤泥堵塞。他們並非真的想死,只是無法找到繼續活下去的方法。

如何奪回生命的主導權?

覺察是掙脫抑鬱的根本途徑。當消極負面的念頭浮現時,做大腦的觀察者,就像旁觀者一樣對念頭、想法不參與、不評判,只是如此地看見知道而已。這樣一來,不好的念頭很快就就會過去,你會體會到原來只是念頭而已不代表事實。

行動是打破絕望循環的方法,推薦兩本實操性極強的自救指南:

第一本是《情緒自救》,書中方法教你辨識情緒念頭都是假的,並且都只是產生到消失的無常變化現象。

第二本是《抑鬱症打卡自救》用每日微小練習帶你重建生活秩序,重新信心,尤其書中的正念訓練,教你如何活在當下,從實際的體驗上改變固有的錯誤認知。

抑鬱最陰險之處,是讓人相信痛苦即永恆。但大腦告訴你的永遠都是假的,大腦只會不斷的給你創造對立性的、災難化的思維和畫面。所以,走出抑鬱重要的一步就是放下思維,進入當下,進入感覺,最後你就會迴歸本我,走出抑鬱。

事實上,抑鬱症治癒的過程,就是找回自我的過程。這是一場心靈的修行,是一場覺醒之旅。所以,抑鬱的朋友們請不要把抑鬱看成洪水猛獸,在本質上它就是幫我們來修煉完善自我的。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