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強勢”當本事,是你自己堵死了所有的路
你身邊有沒有這種人?能力不錯,做事也算利索,但就是沒人真心喜歡跟他合作。
他說話永遠像下命令,討論問題永遠像在吵架,任何不同的意見在他看來,都是對他的冒犯和挑戰。
他自己感覺特別好,覺得自己這叫“有魄力”、“有主見”、“能鎮得住場子”。
打住。
你得認清一個現實:在職場上,這不叫“強勢”,這叫“攻擊性”。你以爲自己是老虎,其實在別人眼裏,你就是個渾身長滿刺的刺蝟。大家不是怕你,是懶得搭理你,覺得跟你溝通成本太高。
職場不是東風壓倒西風的戰場,而是人與人之間協作的價值網絡。你把所有人都推開,把自己搞成一個孤島,能力再強,也做不成任何一件像樣的事。
你可能贏了每一場“辯論”,但輸掉了整個“戰役”。
想改掉這個毛病,先從下面這幾個讓你“討人嫌”的溝通習慣開始自查。
一、習慣性地否定,總用“不”字開頭
這是“強勢溝通”最典型的症狀。不管別人說什麼,你下意識的第一反應就是“不行”、“不是”、“不對”。
同事:“我覺得這個方案可以從A角度入手……” 你:“不行,A肯定走不通,之前就試過了。”
一句話,就把天聊死,把對方的積極性徹底打入谷底。你可能覺得自己經驗豐富、判斷精準,但在對方聽來,這就是純粹的擡槓和否定。
換個說法,效果天差地別。 “嗯,你這個想法很有意思,給了我一個新啓發。當時我們試過A,遇到了一些困難,你看,如果我們結合你的思路,把A方案裏的某個環節優化一下,會不會有新的可能?”
你看,先肯定對方的價值,再提出自己的疑慮和補充。這不叫虛僞,這叫尊重。
二、把“疑問句”說成“反問句”,把“建議”說成“命令”
這也是一個極其拉仇恨的壞習慣。
你想了解一個信息,本來可以問:“這個數據,是出自哪份報告?” 但你脫口而出的是:“你難道連數據來源都不標註嗎?”
你想讓同事優先處理一件事,本來可以商量:“這個事比較急,你看今天能優先處理一下嗎?” 但你脫-口而出的是:“你今天必須把這個給我。”
反問句,傳遞的是指責和質疑。命令句,傳遞的是權力和壓迫。
同事之間是平等的合作關係,沒人欠你的。你把對方當犯人一樣審問,當下屬一樣使喚,就別怪人家在合作時給你“穿小鞋”。
三、沉浸在自己的“正確”裏,聽不進任何不同聲音
有的人之所以強勢,根源在於,他太渴望證明“我是對的”。
所以,當他表達時,他不是在“探討”,而是在“灌輸”。當他傾聽時,他不是在“理解”,而是在“找茬”,隨時準備反駁。
這種溝通,效率極低,因爲它唯一的目的,就是維護他個人的“權威”。
你要想清楚,在職場上,“把事情做成”遠比“證明你個人正確”重要得多。最優的解決方案,往往就藏在那些你最初看不上的、反對你的聲音裏。
一個真正強大的人,敢於承認自己的方案可能有漏洞,也樂於吸收別人的智慧來讓方案變得更好。
收起你那些不必要的攻擊性。 在職場上,真正的強大,不是你能說得多“硬”,而是你能辦成多“難”的事。 沒人會因爲你“嘴上厲害”而佩服你,大家只會因爲你“能搞定事”而追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