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管理能力行不行,看他開會就知道了!

由 canoe舟舟 發佈於 職場

'25-07-08

你是不是也參加過那種讓你懷疑人生的會?

要麼,主持人叭叭說個沒完,底下人神遊太虛,哈欠連天。

要麼,一羣人東拉西扯,跑題萬里,開了倆小時,啥正事兒沒定。

要麼,會開完了,大家一臉懵逼,“剛纔到底說了啥?接下來要幹啥?”

打住!別以爲開會只是個流程,是個形式。

我跟你說,一個人管理能力行不行,看他怎麼開會,基本上就能知道個七七八八了!

會議,就像一面“照妖鏡”,能照出管理者的真實水平。


爲什麼這麼說?因爲開會這件事,太考驗一個管理者的核心能力了:

第一:看他開會“有沒有明確的目標”——目標感差的領導,開會就是浪費時間

  • 低效會議的典型特徵: 開會前不知道爲啥開,開會中不知道要說啥,開會後不知道達成了啥。純粹是爲了“開會而開會”。
  • 真正會開會的領導:開會前,一定有清晰的會議議題和期望達成的目標。 比如,“今天這個會,就是要確定XX項目的負責人和時間節點”,“這個會,就是要收集大家對XX方案的3個核心反饋”。他會確保每個參會者都知道這個目標。結果: 會議有方向,不跑偏,能解決實際問題。

第二:看他開會“能不能控制節奏和流程”——控場能力弱的領導,開會就是一鍋粥

  • 低效會議的典型特徵: 有人搶話,有人跑題,有人沉默不語,有人爭論不休。領導要麼管不住,要麼跟着一起跑偏。
  • 真正會開會的領導:會前有準備: 可能會提前發會議議程或相關資料,讓大家有備而來。會中有引導: 能有效地引導討論方向,控制發言時間,確保每個人都有機會表達,但又不至於讓會議失控。能及時打斷無效發言,把話題拉回正軌。結果: 會議高效、有序,每個人都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貢獻價值。

第三:看他開會“能不能促進有效決策和行動”——只會說不會做的領導,開會就是空談

  • 低效會議的典型特徵: 討論了半天,啥結論沒有。或者定了一堆方案,沒人負責,沒有截止日期,最後不了了之。
  • 真正會開會的領導:注重結論: 會議結束前,一定會總結討論結果,形成明確的決議或行動項。明確責任人和時間點 (DDR): 誰負責做什麼(Doer),什麼時候完成(Deadline),交付什麼結果(Result)。有後續追蹤機制: 會後會跟進各項任務的進展情況。結果: 會議能推動事情往前走,把想法變成行動,把行動變成結果。

第四:看他開會“能不能激發參與和尊重他人”——獨斷專行或和稀泥的領導,開會就是走過場

  • 低效會議的典型特徵: 領導一言堂,其他人都是陪襯;或者表面上民主,實際上誰的意見都不聽;或者爲了不得罪人,和稀泥,不做決斷。
  • 真正會開會的領導:鼓勵不同意見: 營造一個安全、開放的討論氛圍,讓大家敢於表達真實想法,即使是反對意見。善於傾聽: 認真聽取每個人的發言,並給予回應。尊重專業: 在專業問題上,會更多地聽取專業人士的意見。能綜合各方意見,做出相對最優的決策。結果: 團隊成員有參與感,有被尊重感,決策也更科學。

所以你看,開會這件小事兒,背後反映的是一個管理者的目標管理能力、流程控制能力、決策推動能力、以及溝通協調能力。


那些讓你開得想死的會,往往就是因爲主持會議的那個領導,在這些方面有所欠缺。

一個連會都開不明白的領導,你指望他能把團隊帶得多好?把業務搞得多牛?

大概率,也是一團糟。

所以,下次你再被拉去開會,別光顧着玩手機。

多觀察一下,主持會議的那個人,是怎麼開的。

這不僅能幫你判斷他的管理水平,也能讓你學到點兒東西——至少知道,以後自己當領導了,哪些“會”,是堅決不能開的。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