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州級政府和地方組織成爲主力,美國的氣候行動仍未停歇
文 |《財經》研究員 馬銘澤
編輯 | 黃凱茜
美國缺席,加州到場。
這一幕正在第30屆氣候大會(COP30)期間上演。2025年1月,特朗普在其第二個總統任期首日,便再次啓動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的程序。COP30召開前一週,美國政府即宣佈將不會派遣任何聯邦代表團參會。這是美國自聯合國氣候大會舉辦30年以來,首次在國家層面缺席。
但來自美國的氣候行動者依然在場。2025年11月,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加文·紐森(Gavin Newsom)率領100餘名美國地方官員組成代表團來到COP30的舉辦地巴西貝倫。以地方政府的身份共同向國際社會重申:儘管聯邦政府選擇退場,美國國內依然有一支堅定的力量願意繼續推進氣候行動。
紐森在11月12日的COP30主席團發佈會上說道,“作爲一個美國人,我尊重並欽佩中國在供應鏈和製造業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我認爲,美國總統最大的失職之一,就是他完全不理解中國當今對氣候大會的熱情。而如今在COP30上,特朗普政府完全缺席,更凸顯了這一點。”
COP30期間,紐森也在各個場合表達了對美國政府從清潔能源競爭中撤退的批評:“我們正在拱手讓出廉價能源、綠色能源、基礎設施和供應鏈製造業。如果不能意識到低碳經濟的必要性和機遇,我們就會在經濟上被徹底擊敗。”

參加COP30新聞發佈會的美國地方官員。攝影/馬銘澤

來到貝倫的“逆行者”
雖然聯邦代表團未出席,美國仍是COP30現場“房間裏的大象”。過去一年,特朗普政府密集的政策變動,正干擾着全球各項氣候變化、低碳轉型協議和談判的走向。無論是退出《巴黎協定》、削弱聯邦環保法規,還是在國際場合淡化氣候科學的重要性,特朗普的存在使得美國在氣候議題上倒向保守與退縮。
11月12日,專注於加利福尼亞州(下稱“加州”)氣候行動的公益組織“氣候中心”(The Climate Center)在COP30現場舉辦新聞發佈會。談及特朗普的氣候政策時,氣候中心的首席運營官Berry Vesser表示,“我想承認美國沒有完全承擔起自身責任,給我們的全球鄰居,特別是全球南方的兄弟姐妹,造成了真實而深刻的傷害。”
但仍然有人在行動,未來也仍有希望。
馬里蘭大學的一項研究稱,如果美國各州與地方政府、私營部門以及社區加大行動,並在未來聯邦政府重新發力,預計到2035年,美國的溫室氣體排放仍可比2005年水平下降約54 %至62 %。
加州索諾瑪縣(Sonoma County)官員Linda Hopkins曾經擔任灣區空氣質量管理局主席,她在COP30會場告訴《財經》,“在推進氣候行動的過程中,民間的參與至關重要,中美兩國的組織或地區可以考慮兩兩達成聯盟,共享技術經驗,一起推進能源轉型、生態保護相關事項。無論在哪個國家,民衆都感受得到氣候變化,也在乎氣候變化對自己生活的影響。”
Linda Hopkins聲音洪亮,語速極快,發言常常引起場下觀衆的長時間鼓掌——這在COP30的官方新聞發佈會現場並不常見,特別是談及美國時。她向觀衆悉數彙報加州各組織的氣候行動:灣區空氣質量管理局推動通過全美首個“零氮氧化物熱水器與暖爐”法規,要求居民在設備淘汰換新時全面改用電力系統,從源頭減少化石燃料排放,以改善空氣質量和公共健康。
她還正在推動加州一項地熱項目,該項目聚焦增強型地熱系統,能夠做到全年穩定供電、低耗水、可再生,且在加州大部分地區具有部署潛力。她所在的“北海岸資源合作組織”在森林恢復、流域治理、野火風險降低以及清潔飲用水供應方面也建立了全州領先的治理模式。
“現在作爲一個美國人出現在國際會議上,確實是一種非常奇怪的感受。聯邦政府在COP30的缺席令人震驚,因此我非常自豪能和那些願意堅持正義、努力奮鬥的美國人一起站在這裏。”Linda Hopkins說完又收穫雷動的掌聲。

加州索諾瑪縣官員Linda Hopkins在COP30的新聞發佈會上。攝影/馬銘澤
民間組織“民選官員保護美國”(EOPA,Elected Officials To Protect America)聯合創始人兼總裁Alex Cornell du Houx 致力於推動全美地方官員採取實際的氣候行動。他在發佈會上也傳遞了積極信息:“美國有約70%的縣在最近的選舉中,展現了對氣候政策更積極的支持,而這些地區經濟狀況也較好。我們正在看到美國公衆與地方和州級政府站到一起,確保氣候行動在繼續。”
EOPA正在推動多個清潔能源與自然解決方案項目,包括與地方政府教育協會(ICLEI)合作,爲50個社區爭取氣候創新基金(Greenhouse Gas Reduction Fund),用於支持當地的氣候轉型計劃。該組織還推動了多個具有示範意義的清潔能源項目,例如夏威夷的虛擬電廠計劃、藍湖印第安部落的微電網項目,以及在緬因州的美國首個漂浮式海上風電。
Alex Cornell du Houx強調,要在氣候治理中取得成功,必須依靠多層級、跨部門的集體行動,真正的成果來自基層動員、地方政府參與、州政府強力領導三方同向發力。同時,他特別提出,要推動清潔能源部署,必須改革當前的許可流程,砍掉“綠色繁文縟節”(green tape),不能讓先進地熱等低排放項目與煉油廠共用同一套審批標準。

COP30的美國氣候行動角,因爲所處位置較偏,參會者需要尋找一段時間才能抵達。攝影/馬銘澤

加州押注清潔能源
作爲加州參議員兼州參議院能源委員會主席,Josh Becke在前述氣候中心的新聞發佈會上,向參會者們講述加州政府對於能源政策的考量,他表示,價格可負擔性是第一位的,“如果希望所有人都能參與清潔能源轉型,並讓轉型真正對他們有用,就必須確保電力價格保持可負擔。”
他還提到,加州必須應對特朗普政府取消州級豁免的做法,這一豁免原本賦予加州自行制定更嚴格排放標準的權力。如果加州不能自行制定排放標準,那麼關於清潔空氣和電動汽車的一系列行動將會大幅度打折扣。“儘管如此,加州已經準備了一些明年可以實施的新方案,以繞開這一障礙,確保氣候行動能夠持續向前推進。”他在發佈會上說。
民主黨長期將環保與氣候政策作爲關鍵的政治主張。據2025年最新統計,加州民主黨選民比例高達45.3%,在這一選民結構的支持下,民主黨執政的加州政府具有推進嚴格的環保和減排政策的政治基礎。此外,加州頻繁遭遇野火、乾旱等極端氣候帶來的現實挑戰,由此形成了一個由科技產業、環保團體和地方政府共同推動的氣候政治聯盟,實施更積極的清潔能源發展路徑。
在此背景下,加州清潔能源建設的規模與速度在全美處於前列。根據加州能源委員會(CEC)數據,2024年全加州清潔能源發電量已經達到整體電力消費結構的62%;太陽能發電量已經達到全美第一,太陽能和風電的電量佔比分別達到約21%和12%。
在儲能領域,加州近幾年的發展也走在世界前列。加州獨立系統運營商(CAISO)的專項報告顯示,其區內電池儲能容量從2020年的約500兆瓦,在四年內增長到約15040兆瓦。儲能的迅速擴張,使其在晚間時段能夠大規模依靠白天存儲的太陽能供電,減少對燃氣機組和應急機組的依賴,進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系統中的可消納比例。
加州能在美國率先形成高比例清潔能源電力結構,即是長期堅持執行氣候政策的成果。
早在2006年,加州通過《全球變暖解決法案》(AB32),成爲全美第一部氣候相關法律。該法案爲全州設定了強制性減排目標,要求到202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降回1990年水平,並授權空氣資源委員會(CARB)爲各行業建立綜合減排機制。該目標已經在2016年達成。同年,參議院將目標進一步升級爲到2030年在1990年水平基礎上削減40%。
在電力領域,2002年起加州將可再生能源配額制(RPS)寫入參議院法案,規定電力公司必須按照州政府的進度表,不斷提高可再生能源佔比。後來這一標準被多次提高,到2018年通過的新法律明確了兩個關鍵目標:2030 年可再生電力佔比至少60%,並在2045年前實現100%由可再生能源供電。同年,州長簽署行政令,提出全州最遲在2045年實現碳中和,並在此後實現並維持淨負排放。
這一系列法律與行政命令疊加,加州維持了清晰而穩定的長期減排和清潔能源發展路徑。
在政策工具層面,加州的碳市場同樣爲清潔能源提供了穩定的價格信號。依據《全球變暖解決法案》建立的“總量控制與交易”(cap-and-trade)碳市場體系覆蓋了全州約85%的溫室氣體排放部門。2025年,加州州長紐森推動新立法,將這一機制延長至2045年,並將其變更爲“總量制控與投資”(cap-and-invest),新機制的重心從單純的排放約束,轉爲州政府利用碳市場取得的收入,投資於各類氣候相關項目。這一信號將促使投資者對未來二三十年的政策環境形成穩定預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