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天下財經》)韓國的能源和食品等高度依賴進口,近期韓元對美元匯率大幅下跌,不僅導致韓國國內油價明顯走高,進口物價也創9個月來最大漲幅。

財經頻道特約記者 朱鴻鈺:在韓國交易所,受隔夜美股下跌、外資持續出逃等因素影響,今天(21日)首爾外匯市場上,韓元對美元匯率開盤報1472.4韓元兌換1美元,爲7個月來的最低值。近期韓元對美元匯率持續走弱,截至昨天(20日)收盤,韓元對美元匯率在一個月內下跌約3.43%。

分析指出,一方面是美聯儲短期內降息的可能性降低,導致美元走強;同時,近期外資大規模拋售韓股,統計顯示,截至20日的一個月裏,外資在韓國主板市場上淨賣出近10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483億元,削弱了韓元的支撐力。另外,韓國國內投資者對海外投資的熱情不斷高漲,也推動了市場對美元的需求。韓國證券存託結算院數據顯示,本月前兩週,韓國個人投資者累計淨買入國外股票36.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58億元。韓國市場有觀點認爲,若當前趨勢持續,不排除今後韓元對美元匯率存在跌破1500韓元兌換1美元的可能性。

韓國的能源主要依賴進口,近期韓元貶值導致韓國國內油價出現明顯上漲。韓國石油公社20日公佈的數據顯示,在油價最高的首爾地區,當天加油站每升汽油的平均售價爲1805.22韓元,約合人民幣8.7元,九個月來再次突破1800韓元關口。不僅是首爾,韓國全國油價連續3周呈上升趨勢。一方面,國際石油產品價格反彈和韓元貶值導致原油進口單價提高。再加上從本月開始,韓國政府將汽油類燃油稅下調幅度從原來的10%縮減至7%,消費者體感價格正在大幅上漲。

韓國開發研究院(KDI)分析指出,韓元對美元匯率每下跌1個百分點,消費者物價就會上升0.04個百分點。 受韓元貶值影響,韓國進口物價指數自7月以來連續數月走高。韓國央行本月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10月進口物價指數較前一個月上漲1.9%,創下自今年1月以來的最大單月漲幅。通常情況下,進口物價會在1-3個月對消費者物價產生影響,這意味着歲末年初,韓國物價面臨的上行壓力正進一步加大。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
編輯:令文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