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投世界
文 |《財經》記者 黃慧玲
編輯 | 郭楠 陸玲
當國內投資者還在熱議市場短期波動時,境外機構投資者正在通過中國公募基金佈局全球。
2025年11月,華夏與易方達兩隻巴西ETF發行。在幾乎沒有宣傳的情況下,兩隻基金均觸發了按比例配售,上市首日溢價漲停。值得注意的是,兩隻基金的第一大持有人均爲巴克萊銀行。這家來自英國的金融機構一次性投入了14億元,成爲助推兩隻基金超募的重要力量。
巴克萊的積極動作並非個例。2025年以來,多家國際機構相繼表達了對中國資產及本土金融工具的看好,並計劃加大配置。Wind(萬得)數據統計顯示,外資正持續湧入中國公募產品,例如,瑞士聯合銀行集團持有中國ETF的數量已在一年內從57只大幅提升至141只。
在此背景下,巴克萊銀行這位中國公募基金市場最大的外資機構買家,其持倉已覆蓋超200只產品,構建了一個橫跨四大洲、涵蓋股債商品的龐大投資組合。從這個角度來說,巴克萊的持倉圖譜不僅是一份投資記錄,也成爲觀察全球資本如何藉助中國工具配置資產的重要窗口。
此外,巴克萊對中國本土金融工具的運用,也從側面反映了中國公募基金工具箱的豐富度與實用性正在持續提升。
此次巴西ETF的發行,系境內基金公司首次發行佈局南美洲資本市場的ETF。近年來公募基金跨境ETF版圖不斷延伸,除了美國地區,目前亞太地區已有日經指數、中韓半導體指數、亞太低碳精選、印度、沙特阿拉伯、泛東南亞科技、新興亞洲等相關產品,歐洲市場則覆蓋了德國、法國等國家。

不只重倉巴西ETF
近期,兩隻跟蹤巴西市場的ETF——華夏巴西ETF、易方達巴西ETF正式登陸A股市場。兩隻基金上線即引發市場關注,觸發按比例配售,配售比例均在11%左右,最終以單隻基金3億元的規模成立。
作爲中國公募基金市場首次推出的拉美市場跨境產品,兩隻基金填補了配置工具空白,也吸引了包括巴克萊銀行、瑞銀集團等在內的外資佈局。其中,巴克萊銀行更是成爲兩大巴西ETF的第一大持有人。
公告書顯示,巴克萊銀行在此次首發中合計投入約14億元申購資金,最終持有華夏巴西ETF約9175萬份,佔基金總份額超30%;同時持有易方達巴西ETF約7035萬份,佔比近25%。
綜合業內人士觀點,巴西ETF受到追捧由多方面因素構成。一方面,由於QDII額度有限,上市首日溢價賣出的概率較大,吸引了部分套利者參與。
也有投資者看重新興市場的投資價值。公開信息顯示,兩隻基金跟蹤的巴西IBOVESPA指數是巴西聖保羅證券交易所的主要股票指數,反映巴西股市整體表現,主要覆蓋大型藍籌股,指數權重股集中於鐵礦石、大豆、石油、銀行等板塊,近10年年化收益率超12%,當前市盈率10.37倍(近10年43%分位),股息率5.54%。
不過,也有投資者認爲,巴西國內的資源稟賦依賴中國需求,同時受到國內政治波動和匯率波動的影響,可能出現賺了指數還虧錢的情況,只能作爲衛星配置。
對此次巴西ETF的最大買家巴克萊來說,巴西ETF也僅僅是其全球化配置網絡中的一個節點。縱觀其近年來的操作,一個通過中國公募產品投資全球的多元化策略清晰可見。
在港股這一核心陣地,巴克萊展現出長期且深入的佈局。
從2021年開始,巴克萊持續增持並重倉華夏恆生互聯網科技業ETF,目前該基金爲其第一大持倉。在華寶中證港股通信息技術綜合ETF、華寶恆生港股通創新藥精選ETF、華泰柏瑞恆生創新藥ETF等基金認購期間,巴克萊也頻繁以第一大持有人現身。
港股之外,巴克萊的視野也擴展至更廣闊的新興市場。2025年1月,招商利安新興亞洲精選ETF成立,業績對標新交所新興亞洲精選50指數,投向印度、馬來西亞、印尼、泰國四個國家的上市公司代表性指數。上市時巴克萊即持有該基金3402萬份,並在後續持續增持,截至半年報時持有2億份,佔該基金總規模的比例高達44%。
同時,巴克萊也通過美股ETF鞏固其在成熟市場的配置,確保其全球組合的均衡性。僅僅納斯達克100指數,就配置了包括易方達、華夏在內的11家基金公司旗下產品,最新規模合計33億元。
這一系列動作表明,巴克萊正嫺熟地運用中國公募基金市場日益豐富的產品線,構建一個覆蓋“歐美+亞太+拉美”的全球資產配置網絡。

巴克萊的公募工具箱
過去數年裏,巴克萊銀行通過中國公募基金構建了一套輻射全球的資產配置體系。
數據顯示,2020年中巴克萊僅持有3只基金,總規模9億元,其中八成以上是貨幣基金。到了2025年中,巴克萊持有的中國公募基金增長至200只,總持有市值增至192.5億元。ETF是其核心配置工具,符合國際資管機構對低成本、高透明、高流動性工具的偏好。

根據2025年半年報數據,巴克萊的資產配置體系可劃分爲五個主要組成部分。
第一部分是以港股爲代表的中國資產。
數據顯示,巴克萊在港股基金上的配置規模約87億元,在其整體組合中佔比約45%,成爲其配置中國資產的最主要渠道。其中,對恆生科技、券商、消費、創新藥等細分賽道的集中投資,顯示出其對香港市場成長板塊的看好。此外,巴克萊還通過中概互聯ETF等產品持有約17億元中國資產,該部分佔比不到9%。
相比之下,其在A股市場的配置顯得極其謹慎,52只基金持倉規模合計僅有3.6億元,佔比不到2%,銀行、紅利指數基金等成爲其A股配置中的主要權重。
第二部分爲美股。巴克萊通過中國公募基金渠道持有美股ETF規模約52億元,佔其組合的27%。該部分配置以納斯達克100指數、標普500指數產品爲主。在行業配置方面,持有標普生物科技精選行業、標普石油天然氣勘探及生產精選行業等。
第三部分爲非美海外市場的投資,規模約14.5億元,佔總組合的7%左右。這些投資主要通過投資日本、德國、法國、沙特、中韓半導體等相關ETF實現。其中對日本市場的配置最爲集中。通過易方達、華夏、工銀、華安旗下四隻日經225指數ETF,合計持有5億元,目前四隻日經225ETF場內全部溢價。
歐洲市場方面,巴克萊對華安、嘉實旗下德國ETF合計持有2.2億元,對華安法國CAC40ETF持有2.54億元。其他地區包括華泰柏瑞南方東英沙特阿拉伯ETF持有0.53億元,華泰柏瑞中證韓交所中韓半導體ETF持有0.36億元等。
第四部分爲債券資產。債券基金在組合中佔比不到4%,配置集中於鵬揚中債-30年期國債ETF、博時上證30年期國債ETF等長期利率債品種,爲組合提供穩定收益。
第五部分爲商品配置,主要通過黃金ETF實現,佔比約6%,利用其與傳統資產的低相關性特徵,起到風險分散作用。
整體來看,巴克萊通過中國公募基金建立了一個由45%港股、9%中概股、2%A股、27%美股、7%非美股海外資產、4%債券和6%商品構成的投資框架。這一結構既反映了其對中國資產的長期看好,也展現了其多元化配置的成熟策略。

能力圈與挑戰
2022年恆生指數下行期間,巴克萊逆勢增持了華夏恆生互聯網科技業ETF和易方達中證海外互聯ETF等核心品種。隨後市場的反彈和基金淨值的回升也爲巴克萊帶來了可觀的估值修復收益。
巴克萊對港股券商的波段操作也能體現其投資思路。數據顯示,巴克萊自2022年下半年開始持有易方達香港證券ETF並逐步增持,從初始的0.66億份一路增持至2024年下半年最高至近14億份。2025年半年報顯示,巴克萊已兌現大量浮盈,大幅減持至僅有2.2億份。該指數自2024年9月至2025年年中漲幅超100%,至8月達到最高位後震盪下跌。
儘管巴克萊在投資佈局中以分散化方式降低風險,但在個股基本面研判上仍存缺陷。2024年一季度,巴克萊集中“踩雷”兩隻後續被實施 ST 的股票,分別爲特發信息(000070.SZ)與富通信息(000836.SZ)。其中,特發信息因子公司 2015年-2019年通過跨期調節成本、虛構業務等方式虛增利潤,年報存在虛假記載,被證監會罰款800萬元,股票簡稱變更爲“ST特信”;富通信息因 2023年內控審計被出具否定意見,2024年5月被實施ST處理,隨後股價連續跌停,年初至8月退市前區間跌幅約九成,最終因連續20 個交易日收盤價低於1元觸及面值退市指標而摘牌。
由此可見,外資機構在中國的投資,高度依賴於其能否將自身成熟的配置方法論與中國本土金融工具相結合。即便是積澱深厚的外資機構,在面對A股個股的複雜性和新興市場產品的特定風險時,也需要持續的適應和學習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