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世界五百強斷崖差距: 日本149家,美國151家,中國3家,現在呢

由 家常菜日記 發佈於 美食

'25-08-01

1995年首屆《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美國有151家,日本149家,中國僅3家,差距十分明顯,如今,格局已發生巨大變化。

當下三國上榜企業數量對比

2025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顯示,美國共計138家公司上榜,比上一年減少1家;中國加上臺灣地區企業,共有130家公司上榜,比去年減少3家;日本上榜公司有38家,比去年減少2家。中國上榜企業數量僅次於美國,位居第二,是2019年以來數量最少的一年。

中美日企業發展歷程與現狀

美國:1995年上榜企業主要是福特、通用等汽車巨頭。此後在第三次信息革命中引領全球,微軟、谷歌、蘋果等科技巨頭湧現,世界500強企業數量繼續增長。如今,美國企業在科技和金融領域表現強勁,藉助政策支持、資本市場運作能力以及對人才的吸引和管理優勢,保持全球競爭力。像Alphabet憑藉谷歌搜索、YouTube廣告、雲服務及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領先優勢,排名升至歷史新高。

日本:1995年時大型財團如三菱、三井、住友等躋身世界500強前列,GDP總量達美國的72%,人均GDP碾壓美國。但“廣場協議”後,日元升值,經濟泡沫破裂,自2000年起,入圍世界500強企業數量持續下滑,綜合國力走向衰落。

中國:1995年入圍企業全是國企,當時GDP排名全球第八。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後,經濟迅猛增長,世界500強企業大量湧現。2018年上榜企業數量首次反超美國,此後多年保持第一。雖2024年被美國反超,但中國企業在全球經濟中仍佔重要地位,尤其在能源和製造業領域。2025年有10家中國汽車及汽車部件企業上榜,比亞迪首次進入榜單前100名,上半年銷量達214.6萬輛,海外銷量超去年全年。

中國企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中國企業雖取得顯著進步,但仍面臨挑戰。盈利能力上,中國上榜企業平均銷售收入低於美國企業,經營質量有待提升。行業分佈上,美國企業在科技和金融領域佔主導,中國企業多集中在傳統行業,不過在新興行業如電動汽車和互聯網領域競爭力增強。

未來,中國企業需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向中高端行業邁進,加大在汽車製造、半導體芯片、信息技術等領域的投入,提升企業利潤和全球競爭力。同時,要繼續發揮在新能源等領域的優勢,加強科技創新,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