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圖大幹一場,卻被大幹一場

由 歷史其實挺有趣 發佈於 歷史

'25-07-08

本文參考歷史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相關文獻來源。


(明朝第一代楚王 朱楨)

朱容藩,大明皇族成員,祖上是楚王的那一脈,也就是朱元璋的第六個兒子楚王朱楨的後代。

當然了,他是朱楨的遠宗,有血緣關係,但是關係非常的寡淡。

史書上說,朱容藩少年無賴,足見這個人道德不行,人品不好,整個人就一流氓,儘管他是皇族,但是就連楚王世系這一大家人,平時都比較討厭他。

楚王的封地,是在湖北武昌,想來朱容藩也是在這裏出生長大的,但是他運氣不太好,在他之前的楚王后代們,還能享受榮華富貴,過美滋滋的生活,到他成年之際,天下大亂,明朝馬上就要滅亡了。

我們知道明末的大環境很不好,遼東有女真人,當然這和朱容藩沒關係,畢竟離得遠,管不着他,但是西北匪患也很猖獗,有李自成和張獻忠兩支隊伍,後來張獻忠就帶兵攻陷了武昌,張獻忠其人狠辣,大肆屠戮朱明宗室,朱容藩腳底抹油,他是趕緊跑,他跑來跑去,就跑到了明軍將領左良玉的軍中,尋求左良玉的庇護。

這個時候,明朝已經滅亡了,皇族身份就不太頂用了,大打折扣,何況朱容藩當年在楚王府就是個不起眼的小角色,所以他爲了在軍隊中抬高自己的身價,他就吹噓自己是楚王正宗,是根正苗紅的直系後代。

但是很顯然,軍隊中的將士們並不喫他這一套,他們對這個不請自來,來了也沒什麼作用的大明皇族,那很是反感。

主要是什麼呢,主要是這滿天下的大明皇族,實在是太多了。

有一種說法,說朱元璋當年在全國各地分封諸王的時候,皇室成員只有五十八人,到了朱棣時期,增加到了一百二十七人,到朱厚熜時期,突飛猛進,數量直逼兩萬,到朱翊鈞時期,漲到八萬,復旦大學有個教授叫做安介升,根據這位老師推算,到朱由檢時期,明朝的皇帝成員總數量,已經直逼百萬。

您想想,物以稀爲貴,你這一整就一百萬人,說白了滿大街上,你隨便拎個人出來問,有可能都是朱氏皇族,你朱容藩是皇族不假,可又有什麼了不起的?

(左良玉)

將士們對他很輕薄,左良玉也不拿他當根蔥,朱容藩覺得沒面子,於是離開左良玉軍,投奔了南京弘光朝廷。

明朝滅亡之後,北方淪陷,但是南方大部分其實還是掌握在明朝官吏的手裏的,所以大家就擁立了萬曆和鄭貴妃的兒子的兒子,也就是福王朱常洵的兒子,叫做朱由崧,擁立他做了新皇帝,在南京建立了南明政權。

因爲南明政權有好幾個,皇帝也有好幾個,我們一般稱呼朱由崧的這個政權,叫做弘光政權,或者弘光朝廷。

當時的弘光朝廷,有個叫做馬士英的大臣,當權,很有話語權,於是朱容藩找到馬士英,給了馬士英很多的錢,惠之以利,從馬士英的手裏得到了一個鎮國將軍的頭銜,馬士英還讓他管帶一支軍隊,要他帶兵部署到湖北地區。

成了將軍,有兵權了,還能返回故里,那就好好幹唄?不的,朱容藩非常能拿架子,他在軍中對人是頤指氣使,呼來喝去,搞得士卒抱怨,將士離心,結果這支軍隊在半路上就發生了譁變,朱容藩一看大事不妙,自己恐要挨收拾,於是他趕緊收拾行李,又逃走了。

當時的時間節點是,另外一支由李自成帶領的起義軍正好在湖廣地區,他心一橫,覺得既然南明那邊不接納自己,自己乾脆投闖軍,於是他立刻拜會湖廣地區的起義軍,並且自稱自己是楚王世子,是嫡系皇室。

您想想,朱由崧是福王世子,其實已經不能算是嫡宗,但是還能被擁立爲皇帝,那朱容藩就覺得,自己僞造楚王世子的身份,自己就能誆騙這些闖軍,闖軍也一定願意擁立自己。

您別說,朱容藩拿出楚王世子的派頭來,還真把闖軍給唬住了,大家都嚷嚷着要擁戴他爲新王,朱容藩也的確在闖軍中舒舒服服的過了好幾天萬人擁戴的日子,但是時間一長,他就露出馬腳了,因爲這身份你能僞造,但是氣度,舉止,言談,你僞裝不了,你就是個遠宗,是贗品,你再怎麼僞裝,看着也彆扭,也不像。

很快,闖軍就識破了朱容藩是個冒牌貨,大家很憤怒,要收拾朱容藩,朱容藩一看不行了,闖軍裏也混不下去了,他乾脆又逃走了。

從闖軍中逃走之後,朱容藩投奔了南明永曆政權的皇帝朱由榔。

朱由榔,這是南明的最後一位皇帝,永曆政權,也是南明的最後一個政權。

(朱由榔)

從弘光朱由崧到永曆朱由榔,中間還有幾個南明皇帝,還有幾個政權,但是都被清軍消滅了,這些政權覆亡的原因,一句話兩句話說不清楚,簡而概之就是,南明的這些政權,它們在立國之初,往往都有很大優勢,無論是在兵力,領土,威望上,其實都可以和清軍做長期抵抗,因爲您看歷史上有成功的經驗嘛,東晉和南宋就是很好的例子,但是南明沒有復刻這些例子,因爲所有的南明政權都有一個十分鮮明的特點,那就是內鬥頻繁,敵人都打到家門口了,內部還在爭權奪利,還在窩裏鬥,被消滅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從闖軍中跑出來的時候,朱容藩正好趕上朱由榔稱帝,他一尋思,選擇去投奔朱由榔。

而爲了在永曆朝廷中被重視,被重用,朱容藩謊稱自己曾經在闖軍軍營中刺探,說自己瞭解農民起義軍的軍事佈防,排兵佈陣等等,朱由榔一聽,這是人才啊,是自己急缺的軍事型人才,於是當即就把朱容藩引爲了心腹。

得到重視之後,朱容藩毛遂自薦,找朱由榔要職務,要兵馬,說自己要替皇帝平定四川去,他吹噓自己是軍事奇才,只不過一直以來沒有用武之地,只要皇帝給自己施展才乾的機會,讓自己出將入相,自己就能替皇帝平定天下。

說出來您都不相信,朱由榔還真的同意了朱容藩的請求,讓他總督四川兵馬,率領大軍,開拔戰場。

其實,朱容藩哪兒帶過兵呢?他根本就沒有實戰經驗,但是別忘了,他能忽悠,而且是特別的能忽悠,到戰場的這一路上,他動輒就打出自己是楚王世子的幌子,各種接收明軍部隊,各種收編,要求各路明軍都要聽他的指揮,因此他的隊伍是越拉越大,等真的到了戰場上,他還真就指揮軍隊,把清軍給擊敗了,而且是大獲全勝。

打了勝仗之後,按理說應該回去覆命,順道把兵權給交出來,但是朱容藩經此一役,他信心大漲,他是不打算回去了,他直接在忠州,也就是今天的重慶忠縣開府建制,自稱監國,還給自己鑄造印信,大封文武諸僚,這傢伙,這朱容藩的勢力,聲望,各方面是越來越大,慢慢的他甚至生出了稱帝之心,啊,他要做皇帝!
朱容藩在四川都要割據了,可朱由榔還被矇在鼓裏呢,一來戰事頻發,消息不通,四川的情況朱由榔毫無所知,二是朱由榔處境可不如朱容藩,清軍決意消滅永曆政權,對朱由榔是窮追猛打,朱由榔顧不上別的,忙着逃命呢。

永曆政權岌岌可危,朱由榔東跑西顛,去向不明,很多南明的大臣沒了主心骨,紛紛投奔朱容藩,那這個時候的朱容藩,他是聲威大震,離稱帝只有一步之遙了。

當然最後沒有成功,因爲他的諸多部下,文武大臣,平時在四川的時候,還沒有察覺,可只要出了四川,只要打着朱容藩的名號,必然被人質疑,有些南明的大臣路過四川,一聽朱容藩圖謀割據自立,也譴責朱容藩是叛逆之輩,很多人更是把朱容藩的身份來個大起底,說他是什麼楚王世子啊,他當年在楚王府,就是個庶人,他和大明皇族的唯一關聯,就是都姓朱,這時候大家才意識到,原來朱容藩就是出來招搖撞騙的,於是羣情激憤,朱容藩一看露餡了,他是故技重施,又顛了,可這回他運氣算是用光了,逃跑路上被人抓獲,終被斬殺。

(朱容藩)

我們可以說,朱容藩的一生,是明末清初之際,那個天崩地裂,秩序瓦解的背景下,無數個試圖在亂世中求生存,甚至妄圖火中取栗的投機者的生動寫照。

他個人的興起衰落,其實是南明政權內部腐朽混亂的微觀縮影,就像歷史學家顧誠在《南明史》中說的那樣:

每當處於大動盪,大轉折時期,各色人物的表現紛呈繁雜,只有實事求是地具體分析纔可以作出比較公正的評價,並進而通過這些人物的活動研究歷史的進程。

如朱容藩這樣的人,他沒有真正的才能,也沒有德行和根基,但他卻深諳亂世生存的法則,那就是謊言,鑽營,反覆橫跳。

南明,或許正是毀於此輩之手...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朱容藩啊朱容藩,真是空留一場荒唐夢。


參考資料:

《小腆紀傳·卷第九》

《明季南略·卷十三》

胡彪.關於南明斷代時間的探討.名家名作,2025

程楠.論南明政權的“聯衡”政策及其覆亡.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