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大陸若“攻臺”,美國不會袖手旁觀,中美將陷入直接衝突

由 劉白惜 發佈於 歷史

'25-07-07

臺灣問題一直是個燙手山芋,尤其在中美關係裏,簡直就是個定時炸彈。

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這位外交老將,曾多次放話,說如果中國大陸對臺灣動手,美國肯定不會坐着看戲,中美之間鐵定會直接幹起來。這話一出,立馬炸開了鍋,國際上議論紛紛。

基辛格是誰,他在說啥

亨利·基辛格不是一般人,他是美國外交史上響噹噹的人物。上世紀70年代,他在尼克松和福特政府裏當過國家安全顧問和國務卿,主導了中美關係破冰那段歷史。這老爺子眼光毒辣,對國際局勢看得透徹。他多次提到,如果大陸對臺灣動武,美國不會袖手旁觀,中美會直接衝突。

這話聽着挺嚇人,但細想想,基辛格不是隨便放炮的人。他這麼說是基於他對地緣政治的理解。臺灣不只是中國內政那麼簡單,它還是中美在亞太博弈的棋盤上一個關鍵點。對美國來說,保住臺灣就是保住它在亞太的老大地位;對中國來說,統一臺灣是民族大業,容不得外人插手。基辛格的意思很明白:這地方太敏感,誰碰誰炸。

美國對臺灣的態度,主要靠一部法律撐着——1979年的《臺灣關係法》。這玩意兒規定,美國得給臺灣提供防禦性武器,如果臺灣有危險,美國得采取行動。雖說沒明說要出兵,但這法律給美國插手臺海留了個口子。

這幾年,美國在臺灣問題上越來越硬氣。特朗普那會兒,對臺軍售跟不要錢似的,還老派軍艦過臺灣海峽,擺明了挑釁。拜登上臺後,嘴上軟了點,但動作沒停。2024年,美國國會還搞了個《臺灣安全法》,又是軍援又是經濟支持,擺明了要把臺灣綁在自己戰車上。

爲啥美國這麼上心?說白了,臺灣是它遏制中國的一張牌。中國崛起太快,美國不舒服,想通過臺灣給中國使絆子,保住自己在亞太的霸主地位。這不是啥陰謀論,就是赤裸裸的戰略算計。

大陸的底線在哪兒

中國大陸對臺灣的態度從來沒含糊過: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誰也別想分裂出去。這不是喊口號,而是實打實的國家意志。2024年,習近平在一次講話裏又強調了一遍,說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外人沒資格指手畫腳,中國有決心也有能力統一。

光說不練可不行。這幾年,解放軍在臺灣周邊動作頻頻,2024年幾次大規模軍演,把海空力量拉出來秀肌肉,震懾意味很濃。除了軍事,中國還在經濟和外交上發力,壓縮臺灣的國際空間,像“斷交潮”這種事兒,大家都見怪不怪了。

大陸的底線很清楚:統一是目標,和平最好,但絕不怕打。誰要是敢撐“臺獨”,那就等着瞧吧。

中美在臺灣問題上的較量,說白了就是一場戰略大戲。美國想用臺灣卡中國脖子,中國想拿回臺灣完成統一大業。這兩邊誰也不讓誰,針尖對麥芒。

2024年,這事兒更熱鬧了。5月,拜登公開表態,說如果大陸動臺灣,美國會“採取行動”。這話比之前含糊的“戰略模糊”強硬多了,直接把衝突的可能性擺上了檯面。反過來,中國外交部立馬回懟,說臺灣問題純屬內政,美國別瞎摻和,不然後果自負。

這博弈背後,是兩國在亞太乃至全球的利益之爭。美國覺得,中國統一臺灣會威脅它在西太平洋的控制力;中國覺得,美國老插手臺灣是挑戰它的主權和底線。兩邊都覺得自己有理,誰也不肯退。

基辛格的警告有啥分量

基辛格2024年在一次採訪裏又提了這茬兒,說如果大陸打臺灣,美國肯定會下場,中美就得直接幹起來。他還算了筆賬,說這種衝突不光會讓兩國損失慘重,還可能把全世界拖下水,經濟崩盤、難民潮啥的都可能冒出來。

不過,他也不是光唱衰。他覺得中美還不至於非打不可,建議雙方坐下來談,找個和平的路子。他這話聽着有點老生常談,但從他嘴裏說出來,分量不一樣,畢竟他見證過冷戰,見識過大國博弈的兇險。

國際上對這事兒態度不一。像日本、澳大利亞這些美國的小弟,自然站美國,覺得臺灣得“自由”。俄羅斯、伊朗這些跟美國不對付的,反過來挺中國,說臺灣本來就是中國的,關你美國啥事。

聯合國也摻了一腳。2024年,祕書長古特雷斯喊話,說希望中美別打起來,臺灣問題得和平解決。這話聽着中聽,但實際操作起來,誰聽他的啊?

臺灣夾在中間,挺尷尬。一方面,它靠着美國撐腰,想保住現在的狀態;另一方面,它也知道,真打起來,自己首當其衝,日子不好過。2024年,蔡英文又出來喊,說要捍衛“主權和尊嚴”,還求國際社會幫忙。這話聽着硬氣,但底氣夠不夠,大家心裏有數。

往後看,中美在臺灣問題上咋走,誰也說不準。最好的結果是兩邊談出個妥協,啥事兒沒有。最壞的打算是真打起來,臺海變戰場,全球跟着遭殃。

我覺得,和平的可能性還是有的,畢竟誰也不想真玩命。但這得看雙方能不能冷靜下來,別老想着鬥氣。臺灣問題不是一天兩天能解決的,得慢慢磨,急不得。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