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究還是撐不住了,普京宣佈允許非俄羅斯公民可以參軍

由 足智多謀的史論 發佈於 歷史

'25-07-08


俄烏衝突從2022年2月開打,到現在已經三年多了。俄羅斯一開始氣勢洶洶,扔進去20萬到30萬的兵力,想速戰速決,結果卻陷進了泥潭。烏克蘭地盤不小,抵抗又特別頑強,俄羅斯的兵力明顯不夠用。軍事專家都說,要打進攻戰,兵力得是防守方的三倍,可俄羅斯的地面部隊壓根沒這規模。

2025年,戰線還是僵在那兒,俄羅斯在頓巴斯地區推進得跟烏龜爬似的,傷亡數字卻蹭蹭往上漲。北約那邊也沒閒着,美國和歐洲送給烏克蘭一堆高科技玩意兒——防空系統、反坦克武器、無人機,烏克蘭靠着這些硬是頂住了。俄羅斯空軍雖然名義上佔了東部的制空權,但飛機出動少得可憐,後方的補給線也炸不斷。導彈和無人機倒是天天飛,可烏克蘭的物資供應愣是沒癱瘓。

這時候,普京簽了個新法律,2025年7月7日正式生效,允許沒國籍的人和外國人跟俄羅斯國防部籤合同當兵,服役期限一直到戰爭結束。這招兒擺明了是想趕緊補人手,畢竟前線的兵越來越不夠用了。

政治:爲啥要拉外國人進來?

普京這步棋,從政治上看,挺耐人尋味。俄羅斯爲啥要開放軍隊給外國人?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兵不夠用了。俄烏戰爭打了三年多,俄羅斯自己的年輕人死傷一大堆,徵兵也越來越難。國內年輕人本來就不多——蘇聯解體後出生率一直低迷,現在能打仗的適齡男丁更是稀缺資源。2022年那次“部分動員”已經搞得民怨沸騰,跑出去幾十萬人,普京再不敢隨便抓壯丁了。

那咋辦?只能從外面找人唄。這法律一出,俄羅斯政府瞄準了中亞、非洲這些地方的勞動力,還有在俄羅斯生活的無國籍人士,甚至是被俄羅斯佔了的烏克蘭地區的人。給的誘惑也不少——服役就能簡化拿俄羅斯公民身份。這對不少人來說挺有吸引力,尤其是那些在俄羅斯打黑工、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外來移民。

但這招兒也有風險。國內老百姓本來就對戰爭有點兒煩了,現在再弄一堆外國人進來打仗,有些人會覺得:“憑啥我們不去當炮灰,讓外人來替我們打?”這種情緒要是發酵起來,普京的日子可不好過。不過從他角度看,短期內補兵力比啥都重要,國內的牢騷先忍忍再說。

經濟:制裁下的俄羅斯,錢袋子還撐得住嗎?

再說經濟,俄羅斯這幾年不好過。西方制裁一輪接一輪,國際油價又跟過山車似的,俄羅斯的經濟早就不是當年靠賣油氣就能躺賺的日子了。2025年,通貨膨脹高得嚇人,能源出口收入還直線下滑。老百姓的生活成本蹭蹭漲,超市裏買個麪包都得掂量半天。

軍隊開支本來就高,戰爭一拖長,財政更喫緊。養兵不是小數目——裝備、工資、補給,哪樣不要錢?之前俄羅斯還能靠賣油氣撐着,現在這路子不太靈了。招外國人當兵,算是個省錢的法子。外國志願者不用像本國兵那樣給太多福利,死了傷了也不用賠太多,成本低得多。而且這些人來了還能幹活兒,多少緩解點兒勞動力短缺。

但這也治標不治本。經濟要真垮了,光靠招幾個外國人也救不了火。俄羅斯現在是咬着牙硬撐,普京估計也明白,這仗再拖下去,錢包真要扛不住了。

軍事:外國兵能救場嗎?

軍事上,俄羅斯軍隊現在啥樣,大家心裏都有數。俄烏戰爭一開始,俄羅斯號稱裝備先進、訓練有素,可打着打着就露餡兒了。烏克蘭戰場上,俄羅斯的坦克、大炮損失慘重, Ascot部隊還老出問題——裝備不行、士氣低迷、新兵質量差。2025年,前線缺人缺得厲害,新兵補充速度完全跟不上消耗。

讓外國人蔘軍,想法是好的,想靠數量頂上。可現實沒那麼簡單。招來的外國志願者,很多是中亞和非洲來的年輕人,俄語都說不利索,更別提啥作戰經驗了。訓練時間又短,扔到戰場上能幹啥?烏克蘭那邊可不是喫素的,有北約撐腰,武器裝備越來越好,俄羅斯光靠人多不解決問題。

數據顯示,到2025年7月,俄羅斯也就招了幾千外國志願者,離填補缺口還差得遠。戰場上,俄羅斯在波克羅夫斯克方向試着推一把,可烏克蘭硬是守住了。外國兵加進來,戰鬥力沒見漲多少,反而讓指揮更亂了——語言不通、文化不同,協調起來頭疼得很。

國際關係:這事兒把全世界都惹毛了

國際上,這法律一出,反應可大了。聯合國開會時,好多國家跳出來罵,說俄羅斯這是在變相招僱傭兵,違反國際法。烏克蘭直接喊話,說俄羅斯想靠外國兵拖長戰爭,呼籲大家加碼制裁。人權組織也警告,這些外國志願者要是被俘或者掛了,待遇和賠償都懸,恐怕沒人管。

俄羅斯跟北約、美國的關係,本來就跟冰塊似的,這下更冷了。北約那邊覺得,俄羅斯這是黔驢技窮,變着法兒找人填坑,可也擔心這些外國兵萬一真有點兒用,戰事還得拖下去。美國那邊直接說了,這說明俄羅斯國內真扛不住了,普京這是最後掙扎。

不過,俄羅斯也不完全是孤家寡人。一些中亞國家礙於跟俄羅斯的經濟聯繫,沒吱聲。非洲那邊有些國家甚至還挺樂意送人過去——畢竟能賺點兒外匯。但整體看,俄羅斯的國際形象更爛了,朋友圈兒是越來越小。

俄羅斯國內,這政策也把人分成兩撥兒。反對的人覺得,招外國人打仗是把責任推給外人,自己兒子不去送死,讓別人去,太不地道了。莫斯科街頭都開始有人抗議,要政府停戰。支持的人則說,這仗要贏,沒兵咋行?外國人願意來就讓他們來,少廢話。

社會矛盾其實早就在攢着。經濟差、生活苦,戰爭又沒個頭兒,老百姓的耐心快磨沒了。招外國兵這事兒,短期內可能補點兒人,可長遠看,社會不滿只會更炸。

普京這步棋,能不能救場,現在誰也說不準。外國兵加進來,數量上有點兒補,可質量太差,戰場上翻不了盤。經濟還在滑坡,國際壓力越來越大,俄羅斯的日子只會更難過。

普京想靠這招扭轉局勢,估計是懸。戰爭拖得越長,俄羅斯耗得越狠,普京的位子也越不好坐。他得在國內支持和繼續打仗之間找平衡,可這平衡越來越不好找了。這場仗的結局,還得看時間咋判。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