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國可能合併,一旦成功將成爲超級大國,恐終結美國一家獨大局面

由 劉白惜 發佈於 歷史

'25-07-08

全球政治這幾年變化挺大的,尤其是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這兩兄弟國家的關係,越來越讓人覺得有點意思。

有人說,這兩國可能會合並,要是真成了,可能會冒出一個新的超級大國,甚至有可能動搖美國現在一家獨大的地位。

這倆國家本來就“一家人”

要說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關係,那得從老遠的歷史講起。這兩國都屬於東斯拉夫民族,文化、語言、宗教都差不多,像是一棵樹上分出來的兩個枝杈。

早的時候,基輔羅斯公國是他們的共同老祖宗,後來到了18世紀末,白俄羅斯那塊地被並進俄羅斯帝國,倆人就更近了。

到了蘇聯時期,白俄羅斯是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跟俄羅斯綁得死死的,經濟、軍事、政治啥都一塊兒搞。蘇聯解體後,雖然分家了,但這倆國家一直沒斷了聯繫,合作還越來越深。

1999年,他們簽了個《聯盟國家條約》,想在經濟、政治上更緊密地綁在一起。

到了2021年,又說要搞經濟一體化,步子邁得更大了。現在俄羅斯是白俄羅斯最大的貿易伙伴,能源基本上全靠俄羅斯供着,軍事上也靠得近,比如2023年俄羅斯還在白俄羅斯放了戰術核武器。這關係,擱咱們中國話講,就是“親兄弟,明算賬,但還是一家人”。

合併有啥好處?真能成超級大國嗎?

要是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真合併了,會怎麼樣?咱從幾個方面來掰扯掰扯。

1. 軍事上:硬實力直接拉滿

俄羅斯本身就是軍事大國,核彈頭數量全球第二,大概有5889枚(這是SIPRI的數據)。白俄羅斯雖然小,但位置太關鍵了,緊挨着北約的前沿,像波蘭、立陶宛這些國家就在旁邊。合併以後,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就大了,能直接把兵力推到北約邊上。2023年3月普京宣佈在白俄羅斯放戰術核武器,就已經讓北約有點慌了。要是真合了,北約東邊那幾個小國,比如波羅的海三國,可能兩天就被掐斷了跟西歐的陸上聯繫。這不是瞎猜,北約自己情報都這麼評估的。

2. 經濟上:湊一塊兒能幹大事

俄羅斯有啥?天然氣多得嚇人,全球儲量佔25%,2024年光天然氣出口就='s就賺了400億美元(國際能源署數據)。白俄羅斯呢,雖然經濟比不上俄羅斯,但農業機械和化工產品有點名氣,拖拉機出口佔全球10%。這兩國要是合併,經濟總量能到2.3萬億美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24年數據),不算小了。關鍵是,他們2022年就說要用自己貨幣結算貿易,少靠美元。這要是做成了,美元的地位肯定得晃一晃。加上俄羅斯的能源和白俄羅斯的工業農業,互補性還挺強,湊一塊兒確實能搞出點名堂。

3. 地緣政治:位置太牛了

要是成了一個國家,從波羅的海到太平洋,橫跨歐亞大陸,跟中國、歐盟、北約都挨着,這地盤大了去了。歐洲的安全格局肯定得變,搞不好還能拉上其他前蘇聯國家,弄個反西方的陣營。2025年3月兩國簽了個安全保障條約,普京直接說這是“對西方霸權的回應”,這話聽着就挺硬氣。

簡單說,軍事硬、經濟有潛力、位置好,要真成了,超級大國的架子還真能搭起來。

攔路虎在哪兒?沒那麼簡單

想法是挺美的,但現實裏這事兒沒那麼好辦,攔路虎不少。

1. 老百姓不幹

白俄羅斯人挺看重自己主權的,2022年民調顯示,73%的人反對合並(白俄羅斯獨立研究所數據)。想想也是,誰願意好好的國家沒了,變成別人的一部分啊?盧卡申科2025年3月還公開說:“我們合作是合作,但不會瞎着急合併。”這話明顯是給老百姓聽的,穩住民心。

2. 政治上合不攏

俄羅斯是聯邦制,白俄羅斯是大權獨攬,體制差太多。2022年普京提過統一貨幣,盧卡申科直接不樂意,非要保住白俄羅斯盧布的主導權。能源價格、關稅這些問題也一直沒談攏。兩邊都想多拿點好處,誰也不肯讓步。

3. 美國和歐盟盯着呢

美國和歐盟早就把俄羅斯當威脅,合併這事兒一傳出來,立馬就動手了。2025年3月,美國凍結了好幾家俄白合作企業的資產,歐盟也在布魯塞爾開會商量對策。北約的戰機還老在波羅的海飛來飛去,擺明了是給壓力。這外部阻力可不小。

現在咋樣了?未來咋走?

到2025年,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在聯盟國家框架下已經挺近了。2023年7月,白俄羅斯建了個核武器倉庫,普京視頻講話說是“回應西方”,盧卡申科也說“合作是爲了安全,不是吞併”。這話聽着挺實在,倆領導人估計還會在合作和獨立之間找平衡。

未來咋樣?完全合併可能性不大,畢竟阻力太多。但合作肯定會越來越深,對全球格局多少有點影響。美國一家獨大可能會晃一晃,但要說徹底完蛋,還早着呢。畢竟美國底子厚,全球影響力不是一天兩天能撼動的。

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合併這事兒吧,聽着挺帶勁,真要成超級大國也不是沒可能,軍事、經濟、地盤都有底子。但老百姓不幹、政治談不攏、外部壓力大,短時間內估計也就是想想。合作會接着搞,至於能不能動美國的老大地位,咱拭目以待吧。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