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韋唯,這個名字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並不陌生。她是那個用《愛的奉獻》和《亞洲雄風》唱響時代的歌壇天后,是無數人記憶中的經典符號。然而,在事業最輝煌的時候,她卻選擇放下一切,遠走泰國,隱居深山,過起了養牛種田的日子。61歲的她,如今的生活簡單而平靜,遠離了鎂光燈和喧囂,活成了另一種模樣。她的故事讓人好奇:從舞臺到田間,她經歷了什麼?這樣的生活真的快樂嗎?
從歌壇天后到隱居山林的轉折

韋唯,原名張菊霞,1963年9月28日出生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壯族人。她從小就展現出驚豔的音樂天賦,14歲進入北京鐵路文工團,開始了她的藝術之路。1986年,她憑藉央視青年歌手大獎賽一舉成名,那嗓音高亢有力,直擊人心。《愛的奉獻》成了家喻戶曉的公益歌曲,而1990年,她和劉歡合唱的《亞洲雄風》作爲北京亞運會主題曲,更是把她的名字推向了巔峯。那時候的韋唯,是無數人眼中的“國民歌后”。
她的音樂事業不僅在國內開花,還走上了國際舞臺。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她接連在波蘭索波特音樂節和南斯拉夫麥撤姆音樂節拿下金獎,證明了中國歌手在世界上的實力。1993年,她開始擔任奧運文化大使,參與各種重大活動,風頭一時無兩。可以說,那時候的韋唯,是站在舞臺中央的耀眼明星。
但人生總有起伏。2014年,韋唯受邀參加《我是歌手》第二季,卻因健康問題中途退出。那段時間,她的脊柱疼痛越來越嚴重,站久了都費勁,更別提高強度的演出。這次退出成了她人生的轉折點。她開始反思:忙碌了半輩子,身體卻垮了,值不值得?2015年,她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意外的決定——離開城市,移居泰國蘇梅島,隱居深山,開始全新的生活。

隱居泰國深山的契機與選擇
爲什麼選擇泰國?其實,這跟韋唯的身體狀況有很大關係。多年舞臺生涯讓她積勞成疾,尤其是脊柱問題,讓她不得不尋找一個安靜的地方療養。泰國蘇梅島氣候溫暖,空氣清新,生活成本也不高,很適合她調整身心。她租了一間山頂的小屋,周圍全是熱帶叢林,遠離塵囂。那一刻,她放下了一切身份,只想給自己一個喘息的機會。
剛到泰國時,韋唯的生活很簡單。她開始學着自己做飯,從山泉取水,慢慢適應山裏的節奏。後來,她覺得光療養還不夠,想給自己找點事做。2015年底,她租下幾塊荒地,養起了水牛和母雞,還開始種田。她說,這不是心血來潮,而是想讓自己動起來,用勞動治癒身體,也治癒內心。

這個決定聽着挺浪漫,但現實一點也不輕鬆。一個唱歌出身的明星,突然要去劈柴、挑水、種地,哪有那麼簡單?剛開始,她連鋤頭都拿不穩,挑水走幾步就得歇一歇。但韋唯不是那種輕易放棄的人。她一步步摸索,從零學起,硬是把日子過出了模樣。
養牛種田的日常與挑戰

韋唯的山居生活,完全可以用“接地氣”來形容。每天早上五點,她就得起牀,喂牛、餵雞,然後下田幹活。種稻、種菜、挖排水溝,這些活兒對她來說都是全新的挑戰。她第一次種稻時,田裏積水太多,稻穀全泡爛了,她只能自己挖溝排水,手上磨出水泡也不停。種瓜的時候,發現地裏全是石頭,她就一點點撬開,硬是把瓜苗種下去。
養牛也不容易。她有三頭水牛,平時得挑水喂,牛棚還得經常打掃乾淨。有一次牛生病,她翻書查資料,熬了一夜找草藥配方,最後自己喂牛喫下去,牛才慢慢好起來。這些事聽着簡單,但對一個61歲的女人來說,真不是小工程。
2018年春節前,她還遭遇了一次意外。騎摩托車下山時,路滑車翻,她摔進山溝,脊柱斷了,傷得很重。醫生建議去大醫院手術,但她選擇回山裏自己康復。那段時間,她每天扶着木棍挪幾步,疼得滿頭是汗,但還是堅持幹活。慢慢地,身體居然真的好起來了。這份韌勁,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現在的韋唯,每天還是那幾件事:挑水、餵雞、種菜、打掃牛棚。她的菜地收拾得整整齊齊,種出來的菜自己喫不完,還會分給附近村民。生活雖然忙碌,但她樂在其中。她說,幹活累是累,但心不累,比以前在舞臺上強多了。
從意外到恢復的堅持
那次摩托車事故,對韋唯來說是個大坎。脊柱斷裂不是小事,稍微處理不好,可能就癱了。但她硬是沒去大醫院,而是靠自己一點點撐過來。康復的過程特別辛苦,她每天得咬牙練習起身,疼的時候就喝口水接着來。田裏活兒也沒停,她跪着插秧、爬着拔草,手都磨粗了。

她還自己學了不少實用技能。牛生病了,她就查書找草藥;水桶漏了,她就拿塑料片補。慢慢地,身體恢復了,她也能挑着水桶穩穩走回牛棚。這種堅持,不光是身體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她用行動證明,生活再難,也能熬過去。

韋唯的生活雖然簡單,但她並不是完全與世隔絕。每個月,她會下山買點必需品,比如鹽、油這些。她還跟附近村民處得不錯,偶爾去村裏廟會唱唱歌,大家都挺喜歡她。村民不知道她是曾經的大明星,只覺得這個“山裏的歌者”挺勤快,也挺和氣。
2022年,她接受泰國西那瓦大學的邀請,當了藝術學院的音樂博士生導師。每週下山一次,給學生上課。她教的不是什麼高深的技巧,而是聊聊音樂和生活的感悟。學生們都很喜歡她,覺得她特接地氣。
2023年,她還回了趟國,在北京工人體育場翻新後的首場演出上唱了《亞洲雄風》。那嗓音還是那麼洪亮,觀衆都站起來了。她唱完就走,沒多停留,第二天就回了泰國。她說,舞臺還是親切的,但她更喜歡山裏的生活。

2023年對韋唯來說挺忙的。8月,她去了長春電影節,還主演了音樂劇《猶太城》,之後在全國巡演。9月,她在金熊貓獎上唱了《同行》,還在絲綢之路電影節上唱了新編的《小河淌水》。9月底,她又出現在平遙國際電影節。這些活動讓她又回到了公衆視野,但她始終保持低調,演出完就回山裏。
她的狀態讓人感慨。61歲了,嗓子還那麼好,精神頭也足。忙完這些,她還是選擇回到泰國,繼續她的田園生活。看來,山裏的日子纔是她真正的歸宿。

現在的韋唯,依然住在泰國深山。她的小屋還是那麼簡樸,周圍是菜地和牛棚。每天早上挑水,中午翻土,晚上聽聽收音機,日子過得有條不紊。她的三個兒子都長大了,大兒子在上市公司當高管,二兒子在倫敦做軟件工程師,三兒子是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的CIO。他們偶爾回來看她,幫她修牛棚、種菜,一家人其樂融融。

韋唯說,兒子們都很爭氣,她挺驕傲的。但她不指望他們常回來,自己一個人也能過得好。她喜歡這種簡單的生活,不用想太多,每天干完活就踏實。
韋唯的生活簡單到不能再簡單。沒有電視,沒有網絡,連手機都很少用。她喫的都是自己種的菜,穿的衣服也都是舊的。但她覺得這樣挺好,不用操心外面的事,心態特別平和。

這種簡單裏藏着她的快樂。她說,年輕時追名逐利,累得不行,現在種田養牛,反而覺得充實。每天看着菜長起來,牛健健康康的,她就滿足了。這種快樂,不是錢能買來的,也不是站在舞臺上能找到的。
從歌壇天后到山間農婦,韋唯的轉變讓人感慨。她曾經是無數人羨慕的對象,但她卻覺得,那時候的光環是負擔。現在的她,更喜歡用雙手去創造生活。她說過一句話:“人活一輩子,不用太在意別人怎麼看,自己舒服最重要。”

她的經歷也讓人思考。現代人總在忙着賺錢、追名利,但韋唯用另一種方式告訴大家,幸福其實可以很簡單。放下一些東西,反而能活得更輕鬆。她不是逃避,而是選擇了一種更適合自己的路。

61歲的韋唯,從鎂光燈下走到泥土之間,用堅持和韌勁活出了不一樣的人生。她在泰國深山的日子,看似平淡,卻充滿了力量。她的故事讓人感動,也讓人反思:簡單的生活,真的能帶來快樂嗎?也許,答案就在她每天挑水的身影裏,在她種出的那片綠意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