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宣佈 8 月 1 日起對日韓產品徵收 25% 關稅,稱反制將進一步加徵

由 足智多謀的史論 發佈於 歷史

'25-07-08

2025年7月7日,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通過社交媒體甩出一封公開信,宣佈從8月1日起,美國將對日本和韓國的所有進口商品開徵25%的關稅。更狠的是,他還放話,如果日韓敢反擊,關稅還會再往上加。消息公佈後,全球市場反應強烈。分析認爲,此舉既可能是特朗普的談判策略,也可能對美日韓盟友關係產生影響。

一、美日韓貿易關係的那些事兒

美國和日本的貿易關係得從二戰後說起。那時候日本剛戰敗,經濟一塌糊塗,美國介入其重建過程,並推動日本融入自身主導的經濟體系。到20世紀60年代,日本經濟起飛,成了全球老二,汽車、電子產品、機械設備一股腦兒往美國賣。美國人買得開心,但也發現自家工廠越來越幹不過日本貨,貿易逆差一年比一年大。

1971年,尼克松看不下去了,直接搞了個“新經濟政策”,對進口商品加了10%的關稅,還逼着日本讓日元升值,想壓壓日本的出口勢頭。後來1985年,又來了個《廣場協議》,日本再次被迫升值日元。可這招效果有限,美國對日本的貿易逆差還是沒咋縮小。到了21世紀,雖然兩國關係總體還算穩定,但貿易問題一直是塊心病。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2024年美國對日本的貿易逆差高達712億美元,日本車企和電子巨頭在美國市場賺得盆滿鉢滿,美國對這一貿易逆差長期存在不滿

再說說韓國。美韓的貿易關係也是二戰後打下的基礎,尤其是朝鮮戰爭後,美國成了韓國的大靠山。20世紀80年代,韓國經濟騰飛,汽車、電子、鋼鐵在美國市場站穩了腳跟。2012年,兩國簽了《美韓自由貿易協定》(KORUS FTA),想通過減關稅、開市場把關係搞得更鐵。可結果呢?美國對韓國的貿易逆差不降反升,2024年達到660億美元。

特朗普上臺後對這個協定不滿意,2018年就重談了一次,逼韓國在汽車和鋼鐵上讓步。可即便如此,逆差問題還是沒解決。美國這邊覺得韓國佔了便宜,韓國那邊卻覺得自己已經夠配合了。這種背景下,特朗普再出狠招也不算意外。

二、特朗普爲啥要這麼幹?

特朗普長期關注貿易逆差問題,認爲美國在對外貿易中存在利益受損情況,尤其是日本和韓國這兩個貿易大戶。在他眼裏,712億的對日逆差和660億的對韓逆差就是美國經濟流血的證據。他在公開信裏直接點名,說這些逆差“威脅國家安全”,必須用關稅來堵窟窿。

其實,貿易逆差這東西沒那麼簡單。經濟學家說了多少次,它不完全是壞事,反映的可能是美國消費能力強,或者美元作爲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但特朗普不聽這些,其核心主張爲:進口大於出口會對美國經濟造成負面影響

再一個,特朗普想用關稅給美國製造業撐腰。他一直嚷嚷要讓製造業迴流美國,覺得日本的豐田、韓國的三星這些巨頭搶了美國工人的飯碗。這次加關稅,他明說了,25%的稅率能讓日韓貨在美國貴出一截,美國人可能會轉頭買本土貨。而且,他還留了個後手:如果日韓企業願意在美國建廠,關稅可以免。這招聽着耳熟吧?當年他對中國也這麼幹過,想逼企業把生產線搬到美國。

別忘了,特朗普剛在2024年大選中連任成功。“美國優先”這面旗他得繼續扛,加關稅就是給選民看的成績單。他在競選時就承諾要保護美國工人,對外國“不公平貿易”下狠手。現在兌現承諾,既能穩住支持率,又能給自己談判桌上加籌碼,一舉兩得。

三、25%關稅砸下來,誰疼?

先說美國這邊。25%的關稅聽着挺狠,但最後買單的還是老百姓。日本車、韓國手機這些東西在美國賣得貴了,消費者只能多掏錢。比如一輛豐田凱美瑞,可能得多花幾千美元,普通家庭的日子估計得緊巴點。

再看企業,美國不少公司靠日韓的零部件活着,像通用、福特這些車企,供應鏈裏少不了日本的發動機、韓國的電池。關稅一來,成本漲了,要麼自己吞下去利潤變薄,要麼轉嫁給消費者漲價。更麻煩的是,日韓如果反擊,美國的農民和製造商也得跟着遭殃,畢竟美國大豆、牛肉啥的還指着出口呢。

日本這邊更頭疼。美國是日本第二大出口市場,2024年佔了它總出口的18.5%。25% 的關稅將對多方產生影響。美國消費者可能面臨日韓進口商品價格上漲,普通家庭生活成本或有所增加。日本作爲美國第二大出口市場,相關企業將承受較大壓力;韓國對美出口依賴度較高,所受衝擊亦較爲顯著。

四、日本和韓國咋接招?

日本首相石破茂迅速回應,稱此舉‘不可接受’,將‘全力維護國家利益’。豐田等企業對美國市場前景表達擔憂。韓國總統李在明表示政策‘不公平’,承諾將保護本國企業。

韓國總統李在明也急了,公開說這政策“不公平”,承諾要保護本國企業。韓國政府已經拉了個應急小組,忙着算賬,看看哪些行業最受傷。企業這邊,三星、現代已經在琢磨咋辦了,要麼把生產線挪到美國,要麼多往歐洲、東南亞賣貨,少靠美國那點生意。

歐盟、加拿大這些國家也盯着呢。歐盟的馮德萊恩警告說,保護主義會讓全球貿易更亂。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也放話,要是美國再這麼玩,加拿大也得出手護自己。這事兒不光是美日韓的三角戲,搞不好全球都得捲進來。

日韓肯定不會坐以待斃,跟美國談判是跑不了的。畢竟三國還是軍事盟友,安全合作這張牌能拿來壓一壓特朗普。特朗普這邊呢,估計也想用關稅逼日韓讓步,比如開放農產品市場、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啥的。接下來幾個月,三方得坐下來好好磨一磨。

長遠看,這關稅可能讓全球供應鏈變個樣。日韓企業爲了躲關稅,會不會把廠子搬到美國、東南亞甚至中國?其他國家會不會也學美國搞保護主義?要是真這樣,全球貿易的格局就得重畫了。

中國對此事的觀察認爲,美國對日韓加徵關稅可能促使日韓企業加強與中國的供應鏈合作;同時,若全球貿易摩擦升級,也可能對中國出口產生間接影響,需保持關注。

特朗普這25%關稅真是扔了個大炸彈,把美日韓的貿易關係攪得天翻地覆。對美國來說,短期能給國內產業撐腰,但長遠看消費者和企業都得付出代價。日本和韓國更慘,出口經濟直接挨刀,還得趕緊找退路。這事兒咋發展,還得看三國怎麼博弈。全球貿易這盤棋,越下越亂,咱們也得睜大眼睛,看看接下來會咋樣。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