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收到中方93閱兵邀請,親自回了9個字,但特朗普會答應嗎?

由 足智多謀的史論 發佈於 歷史

'25-07-07


2025年是個大年份,中國要搞抗日戰爭勝利80週年的紀念活動,其中最重頭的就是9月3號的閱兵式。這不,最近中方通過正式外交渠道給韓國總統李在明發了個邀請,請他來北京看這場大戲。消息一出,立馬炸開了鍋,大家都在猜李在明會不會去,他要是去了,美國那邊又會咋想。結果李在明挺沉得住氣,回了9個字:“將盡快改善韓中關係。”這回答不鹹不淡,既沒說去也沒說不去,留了一堆懸念。不過話說回來,他能不能去,關鍵還得看特朗普點不點頭。

中韓關係這幾年有點冷

要聊李在明爲啥這麼謹慎,先得看看中韓關係這幾年的路子。尹錫悅那會兒,韓國外交往美國那邊靠得特別近,跟日本也湊得緊,搞得中韓關係有點涼。尤其是軍事上,韓國跟美國綁得死死的,經濟上雖然還靠中國,但貿易順差一年比一年少。李在明上臺後喊着要修補跟中國的關係,可這事兒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畢竟美國這個“大哥”盯着呢。

這次中方邀請李在明,算是遞了個橄欖枝。邀請是通過外交部正式發的,不是隨便打個招呼那種,說明中方挺看重這事兒。韓國那邊媒體也說得很清楚,就是“邀請”,不是“問問意見”,這背後肯定有拉近關係的想法。但對李在明來說,去不去可不是拍拍腦袋就能決定的。

9個字背後藏着啥

7月3號,李在明在記者會上被問到這事兒,他扔了句“將盡快改善韓中關係”,就這麼9個字。乍一看挺簡單,但細琢磨就覺得有意思了。他沒說“我要去北京”,也沒說“不去”,等於把球踢給了時間和局勢。韓國媒體掰開了揉碎了分析,有的說他是想去但得看美國臉色,有的猜他可能會派個部長啥的代替自己去,留點回旋餘地。

這9個字裏,“儘快”倆字挺扎眼,感覺他是有心借這機會跟中國緩和一下。新總統上臺,誰不想在國際上刷刷存在感?跟中國領導人面對面聊聊,對他國內支持率和外交形象都有加分。可他後面還補了句“以韓美同盟爲基礎”,這話明顯是說給美國聽的,意思是“別急,我不會亂來”。

說到美國,特朗普這傢伙的態度絕對是李在明決策的“風向標”。2025年特朗普又坐回總統位子,對中國還是老樣子,硬邦邦的。中美關係這幾年沒啥緩和跡象,貿易上掐得緊,軍事上也互相瞪眼。韓國夾在中間,動不動就得看美國眼色。

有韓國媒體爆料,李在明團隊把“韓美關係”當成這次決策的頭等大事。如果特朗普也收到邀請並且決定去,那李在明跟着去就順理成章;可要是特朗普不去,甚至壓根沒被邀請,李在明敢自己跑去北京嗎?估計夠嗆。畢竟韓美同盟這根繩子拴得緊,韓國可不想因爲這事兒被美國記一筆。

還有個事兒得提,普京已經放話要來參加閱兵。中俄關系本來就鐵,這下再加上個俄羅斯大佬,美國估計更不爽。特朗普會不會覺得韓國去湊熱鬧是“站錯隊”?這問題李在明肯定得好好掂量。

朴槿惠那次是個教訓

說到韓國總統去中國閱兵,2015年朴槿惠那次是個繞不過去的例子。當時抗戰勝利70週年,中方也邀請了朴槿惠,她頂着壓力去了,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看閱兵,還挺風光。中韓關係那會兒確實熱乎了一陣,朴槿惠也賺了不少政治資本。可沒過多久,“薩德”的事兒一鬧,中韓關係崩了,她的日子也不好過了。

李在明肯定盯着這段歷史看。他不是不想去,但也怕重蹈覆轍。去閱兵可能短期內風光一把,可要是美國翻臉,韓國經濟和安全上的損失誰來扛?所以他這9個字回得滴水不漏,先穩住再說。

除了外面的壓力,李在明家裏也不省心。韓國保守派雖然連着兩屆總統被彈劾,元氣大傷,但親美那一套在政壇還是有市場。國會里38%的議員是保守派,他們對李在明的“實用外交”早就看不順眼。要是他真去了北京,這些人肯定跳出來喊“賣國”,說不定還會拿這事兒搞亂他的執政。

再加上這幾年反華情緒在韓國有點抬頭。尹錫悅那會兒跟中國關係冷,民間輿論也受影響。李在明想緩和關係,可老百姓不一定買賬。有人覺得中國這次邀請是“試探”,甚至是“給韓國下套”。李在明要是處理不好,國內支持率可能還得掉。

政治外交之外,經濟這塊兒李在明也得算清楚。中韓貿易2024年就幹到3281億美元,中國還是韓國最大貿易伙伴。半導體、汽車這些大頭產業離不開中國市場,尤其是三星在西安的廠子,佔了韓國半導體產能的四成。李在明競選時就說要“修復中韓關係”,要是能借閱兵這機會把關係搞熱乎,說不定還能推一把自貿協定升級,對經濟是大好事。

但這事兒有風險。美國要是看不下去,隨手在貿易上卡一下脖子,韓國就得喫癟。李在明得想明白,這趟北京行到底值不值。

特朗普去不去是個謎

現在大家都盯着特朗普,看他會不會去北京。美媒之前放風說特朗普想9月3號訪華,可中方沒啥明確回應,就說“跟相關國家保持溝通”。特朗普要是真去了,李在明壓力就小多了;可要是不去,他還得硬着頭皮自己拿主意。

我覺得特朗普去的可能性不大。他對華政策一直硬,國內也有不少人盯着,訪華容易被罵“軟”。但這傢伙做事有時候挺出人意料,要是他真去了,估計東亞這盤棋得重新洗牌。

眼下這情況,李在明八成得找個折中辦法。韓國媒體猜他可能會不親自去,而是派個高級官員代替,既給中方面子,又不惹美國生氣。這招挺聰明,能緩和一下中韓關係,還不至於把美國逼急了。

不過這也有問題。中方可能覺得韓國不夠誠意,美國那邊也未必領情,說不定還覺得韓國“兩頭討好”。李在明這步棋走得穩不穩,還得看後面咋發展。

這事兒不光是中韓之間的小算盤,國際上也盯着。普京要去,中俄關系又得秀一把肌肉。日本那邊也在看熱鬧,他們跟韓國的關係本來就微妙,李在明要是去了,估計日本也得掂量掂量。美國這邊態度不明確,整個東亞的格局都懸着。

李在明這回決策,影響的不光是中韓關係,還牽扯到韓國在國際上的位置。走好了,韓國能多點話語權;走砸了,可能會被夾得更死。

李在明收到中方93閱兵邀請,回了個“將盡快改善韓中關係”,這話聽着簡單,背後水深得很。他得在中美之間找平衡,還得顧着國內的亂攤子,能不能去北京,特朗普的態度是個大坎。不管咋選,這事兒都會是2025年國際政治的一出大戲。韓國這幾年日子不好過,李在明要想站穩腳跟,這步棋可得下得漂亮。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