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2024年,中歐關係鬧得挺僵,起因是歐盟議會通過了一項涉臺決議,直接否認臺灣屬於中國,還支持臺灣加入國際組織。
這事兒在中國這邊炸了鍋,外交部直接警告歐盟別玩火,不然後果自負。網上都在討論,中歐是不是徹底談崩了?
歐盟決議:直接踩中國紅線
2024年10月24日,歐盟議會在斯特拉斯堡開會,以432票贊成、60票反對、71票棄權,通過了一項涉臺決議。
這票數一看就是壓倒性通過,態度很明確。決議裏說了啥呢?核心就是否認臺灣屬於中國,聲稱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沒明確說中國對臺灣有主權,還提出臺灣和中國“互不隸屬”。
他們還喊着,只有臺灣的民選政府才能代表臺灣人民在國際上說話,甚至呼籲歐盟支持臺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亞太經合組織之類的國際組織,順便還指責中國大陸對臺灣搞“軍事挑釁”。
這決議可不是小打小鬧,直接挑戰了中國的一箇中國原則。要知道,過去歐盟在臺灣問題上雖然有點小動作,但基本上還是承認一箇中國的,至少表面上沒翻臉。
這次不一樣了,公開否認臺灣屬於中國,擺明了是要推“一中一臺”,這在中國看來就是赤裸裸的挑釁,把中歐建交的政治基礎都給動搖了。
近年來,他們對華政策越來越硬,尤其是2023年12月,歐洲議會通過了一份對華關係報告,把中國定位爲“制度性對手”,還提出要跟臺灣籤投資協定、搞供應鏈合作。

這次涉臺決議不過是把之前的態度攤開了說,擺明了不怕撕破臉。
中方回應:硬氣反擊不含糊
歐盟這邊剛扔出決議,中國這邊立馬回擊。
10月25日,外交部發言人在記者會上直接開炮,說歐盟這決議是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嚴重違反一箇中國原則,中方強烈憤慨、堅決反對。
發言人回懟:“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外部勢力都無權干涉。”還警告歐盟趕緊回頭,別在臺灣問題上玩火,不然後果很嚴重。
中國駐歐盟使團也沒閒着,發聲明說歐盟這決議完全是瞎解讀中國歷史和法律依據,奉勸歐盟政客“多讀點書”,搞清楚一箇中國原則的來歷。
聲明還提到,2758號決議白紙黑字寫着,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是不容挑戰的鐵律。
光說不練可不行。據一些報道,中方已經暫停了跟歐盟在某些領域的合作,還對部分歐盟產品加了貿易限制,算是給點顏色看看。
另外,中國還通過外交渠道跟歐盟嚴肅交涉,要求他們在臺灣問題上別亂來,得維護中歐關係的基本盤。

中方的態度很明確:主權問題沒得商量。外交部這句“後果自負”雖然就一句話,但分量重得很,直接點明瞭底線,誰敢碰就得付出代價。
中歐貿易:本來就僵,現在更糟
這事兒偏偏趕上中歐貿易談判卡殼的時候,火上澆油的感覺。2024年10月,中歐圍繞電動汽車關稅的談判已經拖了好幾個月,還是沒談攏。
歐盟鐵了心要對中國電動汽車加稅,最高稅率到35%,但對美國特斯拉就只收不到10%的稅。
這區別對待讓中國這邊很不爽,覺得歐盟搞貿易保護主義,就是想卡中國新能源車的脖子。中國也不是沒努力,提出過價格承諾方案,想通過協商解決問題。
可歐盟態度強硬,壓根不鬆口。據說他們內部壓根沒打算讓步,非要中國接受高關稅條件才肯往下談。這談判眼看着就沒戲了。
中歐貿易可不是小數目。2023年雙邊貿易額高達7858億美元,中國是歐盟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歐盟這時候挑釁臨陣對壘,弄不好真可能把這關係搞崩,全球供應鏈都得跟着遭殃。
歐盟爲啥這麼幹:算盤打得響
歐盟這波操作背後有啥算計?其實不難猜,主要是地緣政治加上意識形態在作祟。

歐盟最近幾年老想着在印太地區刷存在感,尤其是在美中競爭的大背景下。
他們跟臺灣的經濟、政治聯繫明顯加強,比如2023年那份決議就喊着要跟臺灣籤投資協定、支持臺灣進國際論壇。
這路數跟美國的“印太戰略”差不多,就是想借臺灣問題給中國上點眼藥。歐洲議會是直接選舉出來的,多少能反映點民意。
這幾年歐洲媒體和政客老炒作中國“威脅論”,把中國當“制度性對手”,這種偏見一上來,政策自然就硬邦邦的。涉臺決議多少也有點迎合這種情緒的意思。
還有人猜,歐盟是想拿臺灣問題當籌碼,逼中國在貿易談判裏妥協。他們可能覺得,中國在主權問題上特別敏感,捏着這個點就能佔上風。
但這想法太天真了,中國在主權上從來不退讓,歐盟這招只會把矛盾搞得更深。
中歐關係:懸崖邊上的博弈
歐盟這決議加上貿易爭端,確實讓中歐關係蒙上陰影。不過話說回來,中歐是全球兩大經濟體,聯繫緊得很,合作的基礎還在。

比如氣候變化這塊,中歐2024年還在推《巴黎協定》的落實,成果不小。數字經濟、綠色發展這些領域,雙方也有不少潛力可挖。
但貿易和地緣政治上的分歧真不好擺平。歐盟這波操作把政治互信傷得不輕,合作難免受阻。要是貿易戰真打起來,雙方經濟都得喫虧,全球市場也得亂套。
未來中歐關係咋走,就看雙方能不能冷靜下來談了。外交部發言人林劍2025年5月6日說過,中歐關係50年最大的經驗就是相互尊重、求同存異。
只要雙方能尊重彼此的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找共同點、化分歧,還是能合作共贏的。
結語:冷靜點,別崩
歐盟這決議確實把中歐關係推到懸崖邊上了。中國一句話點明後果,夠硬氣,也夠分量。雙方現在都得冷靜下來,吵歸吵,別真崩了。
中歐關係走到今天不容易,50年的合作基礎不是鬧着玩的。主權問題上,中國沒退路;貿易問題上,歐盟得掂量後果。希望雙方能坐下來好好談,別讓這事兒真成了“徹底談崩”的導火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