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單方面取消北京會談,中國商務部雷霆反擊!馬克龍火速求訪華

由 足智多謀的史論 發佈於 歷史

'25-07-11


哎呀,這事兒鬧得挺大的,中歐之間本來就有點兒小摩擦,結果歐盟那邊突然就把原定在北京的會談給取消了,中國商務部這邊也沒閒着,直接出手反擊,法國總統馬克龍一看形勢不對,趕緊表態想來中國走走。這整個過程其實反映出當下國際貿易的複雜性,大家都想維護自家利益,但誰也不肯輕易讓步。歐盟覺得中國市場準入不公,中國這邊則認爲歐盟的措施太針對性強,雙方你來我往,貿易平衡成了大問題。說白了,這不光是經濟事兒,還牽扯到地緣政治,誰掌握了技術優勢,誰就能多佔點兒便宜。法國作爲歐盟大頭,馬克龍的舉動也顯示出內部的分歧,有人想硬剛,有人想談生意。整個事件從六月開始發酵,到七月反擊升級,提醒大家合作纔是王道,可現實中總有各種算盤打着。

先說說馬克龍這個人吧,他1977年12月21日出生在法國亞眠市,家庭條件不錯,父親是大學教授,母親是醫生,從小就接受精英教育。早年在耶穌會學校唸書,後來轉到巴黎亨利四世中學完成高中。1998年從巴黎第十大學拿了哲學學位,2001年巴黎政治學院公共事務專業畢業。2002到2004年在國家行政學院培訓,當公務員。2004年進財政部當監察員,2007年參與阿塔利委員會的經濟改革工作。2008年跳槽到羅斯柴爾德銀行做投資銀行家,2010年升合夥人,處理過雀巢收購輝瑞的案子。2012年5月回政壇,當總統府副祕書長。2014年8月當經濟部長,推動勞工法改革,2015年馬克龍法通過,簡化企業法規。2016年4月創立前進運動黨,8月辭部長職,11月宣佈競選總統。2017年4月首輪勝出,5月擊敗勒龐,當選法國最年輕總統。任內處理黃馬甲抗議,2018年12月上調最低工資。

2020年7月換總理卡斯特克斯。2022年4月連任,得票58.55%。2023年推動移民法,2024年強調環保政策。2025年上半年訪問多國,處理能源危機和貿易問題。馬克龍的職業路徑從公務員到銀行家再到總統,積累了經濟和外交經驗,但也面臨國內抗議和國際壓力。法國醫療器械市場份額在中國從2018年的18%降到2025年的9%,這讓他在歐盟內部立場複雜。整個生涯顯示他善於談判,但有時被指責過於親商。法國汽車在中國營收佔全球30%,加稅後銷量下滑,這類問題讓他必須平衡歐盟和國家利益。馬克龍推動歐盟一體化,但內部分歧讓他動作受限。2025年7月4日會見王毅,轉達問候,表示期待訪華,這步棋顯示他想緩和關係,避免貿易戰升級。法國酒業受白蘭地稅影響大,馬克龍的表態及時,避免更大損失。職業生涯中,他總在關鍵時刻調整策略,保持法國影響力。

事件起因得從歐盟的舉措說起,2025年6月20日,歐盟委員會出臺國際採購工具措施,限制中國企業和產品參與歐盟境內價值超過500萬歐元的醫療器械公共招標,爲期五年。這針對中國醫療器械出口,歐盟市場年規模1500億歐元,政府採購佔70%,高價值項目佔比60%。歐盟稱這是回應中國本土化採購,如醫院要求70%國產高端設備,五年後95%。中國企業如聯影醫療和東軟醫療崛起,填補高端影像空白,威脅西門子和飛利浦壟斷。歐盟從2021到2030年補貼1.44萬億歐元,自己也有壁壘,卻指責中國市場封閉。措施覆蓋所有公共項目,中國出口佔比32%,影響大。6月17日,歐盟單方面取消原定7月24至25日在北京的中歐經貿高層對話,稱貿易無進展,對話無意義。這本是爲中歐建交50週年鋪路,結果歐盟拒絕出席,降低峯會成果預期。中國保持沉默觀察,看歐盟下一步。

歐盟內部法國主導,話語權大,但汽車和醫療領域損失重。立陶宛炒作議題,對華出口增長22.4%,卻支持措施。德國車市份額降至14.8%,投資73億歐元,但轉型慢。中國新能源滲透率42.8%,德國落後。7月4日,中國商務部宣佈對歐盟白蘭地徵收反傾銷稅,稅率27.7%至34.9%,爲期五年,不追溯徵收。自7月5日起執行,接受34家歐盟企業價格承諾,豁免稅率。白蘭地主要從法國干邑進口,影響酒業鏈。

7月6日,財政部通知,預算超4500萬元的醫療器械採購排除歐盟企業,非歐盟企業提供歐盟產品佔比不得超50%。這對等措施,避免全面貿易戰,但敲打歐盟別佔便宜。中國未動稀土資源,留餘地。歐盟措施源於4月24日調查中國醫療器械市場,6月2日歐盟政府支持限制中國投標,6月24日中國表示不滿,可能採取步驟。整個過程從歐盟調查到限制,再到中國反擊,顯示貿易摩擦漸進式升級。歐盟想維護企業壟斷,中國則推動自主發展。雙方通過WTO機制本可解決,但歐盟單邊行動加劇對立。醫療器械爭端反映全球產業鏈調整,誰控制高端,誰獲利多。法國支持加稅,但自家產業受損,內部矛盾顯現。事件時間線清晰,6月歐盟出手,7月中國回應,邏輯上因果分明。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