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欺人太甚,歐盟難得強硬:給美國5天時間,美歐關稅戰開打

由 足智多謀的史論 發佈於 歷史

'25-07-11


哎呀,特朗普這傢伙又開始折騰了,這次是針對歐盟的關稅大戰,鬧得全球經濟都跟着晃盪。說起特朗普這個人,從小在紐約長大,1946年出生,家裏做房地產的,他爸弗雷德是開發商,建了不少中產階級公寓。特朗普上學的時候,先在福坦莫大學唸了兩年,後來轉到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沃頓商學院,1968年畢業,學的經濟學。那時候他避開了越南戰爭的徵兵,因爲醫生說他腳後跟有骨刺。畢業後直接進家裏的公司,從基層幹起,管出租房和維修啥的。

1971年他接班,當上總裁,把公司改名特朗普組織,開始大搞曼哈頓的高端地產。像特朗普大廈啥的,都是他主導建的,1980年代他還進軍大西洋城的賭場生意,開了幾家,但後來好幾家都破產了,1991年、2004年、2009年都有過重組。媒體上他挺出風頭的,2004年到2015年主持《學徒》節目,動不動就說“你被解僱了”,這讓他名氣更大。淨資產福布斯估算過,2025年大概51億美元,排全球700多名富豪。他還搞基金會,但2018年關門了,因爲有自利和逃稅的指控。法律麻煩一大堆,企業捲入4000多起訴訟

政治上,特朗普黨派換來換去,1987年共和黨,1999年獨立,2001年民主黨,2009年回共和,2011年無黨派,2012年又共和。1987年他就在報紙上登廣告,批評外交政策和赤字。1988年想當布什的副手,2000年短暫參選改革黨。2011年考慮挑戰奧巴馬,但沒幹。2015年正式宣佈競選2016年總統,主打反移民、貿易保護,2016年贏了希拉里,當上第45任總統,是第一個沒軍政經驗的。任內推稅改,退出巴黎協定和伊朗核協議,對中國加關稅,引發貿易摩擦。兩次被彈劾,2019年烏克蘭電話事件,2021年國會騷亂,但參議院都判無罪。2020年輸給拜登,不認賬,導致1月6日騷亂。2024年又贏了大選,2025年1月20日就職第二任,繼續美國優先,重點就是關稅。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從第一任就開始了,2018年用232條款對鋼鋁加稅,歐盟當時就反擊,加了25%關稅針對美國威士忌、摩托車啥的。2025年第二任一上來,他就放大招,4月2日宣佈“解放日”關稅,對全球多數國家10%基礎關稅,汽車鋼鐵更高,聲稱糾正貿易不平衡。本來4月5日生效,但推遲90天到7月9日,給各國談判時間。後來7月7日又推到8月1日,但同時發信函,對韓國日本25%、巴西50%。歐盟這邊,談判卡在關鍵點上,歐盟想鎖住10%基線關稅,豁免空客飛機啥的,但特朗普團隊堅持要歐盟開放農產品市場,弱化數字稅。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特朗普通電話,交換意見,但進展慢。歐盟內部,德國法國這些大國壓力大,汽車業生物製藥是支柱,寶馬大衆擔心訂單掉,工人失業風險高。

歐盟這次態度硬氣,不像以前總讓步。原因挺多,首先利益衝突大,歐盟27國組成,但核心是德法意這些,汽車出口美國佔大頭,2024年歐盟對美貿易順差1500多億美元,加稅就等於自斷財路。鋼鐵鋁材銅礦也關鍵,特朗普7月9日宣佈銅進口50%關稅,從8月1日生效,這直接砸歐盟出口商飯碗。歐盟依仗跨大西洋聯盟,美國需要歐洲當盟友對抗中國俄羅斯,要是翻臉,美國在歐洲影響力弱,全球霸權動搖。歐盟知道這點,所以用聯盟當籌碼,不敢真掀桌子,但擺出準備反制的姿勢。特朗普作風反覆,出爾反爾,第一任就亂加稅,歐盟政客被氣壞。拜登時代雖也薅羊毛,但至少客氣點,特朗普直接粗魯,歐盟這些講文明的政客受不了,雙重反感下,本能防禦起來。

歐盟還學聰明瞭,不把爭端只看美歐雙邊,而是放全球視野。美國對全球加稅,但在中國那碰壁,中國強硬,美國讓步妥協。中國成功激勵歐盟,爲什麼歐盟不能學?印度日本加拿大也沒全跪,爲什麼歐盟要服軟?歐盟從中國經驗吸取教訓,準備反制清單。歐盟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飛華盛頓,和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談,攤文件提零關稅工業品,但美方搖頭,要數字服務稅調整。7月9日歐盟聲明,如果美國不談出結果,反制從7月14日啓動,這就給美國5天,從7月9日到14日。反制第一期針對波旁威士忌、波音飛機、製藥,價值230億美元美國商品,加25%關稅。歐盟還準備額外950億歐元包,包括飛機食品。加拿大遭35%關稅,歐盟考慮聯手,但特朗普警告別組團,否則加倍罰。

特朗普在真相社交發帖,說歐盟比中國難纏,威脅歐盟食品17%關稅。歐盟農民抗議,意大利橄欖油出口商算損失。全球供應鏈亂,股市跌,斯托克600指數下滑,投資者賣汽車股。特朗普堅持,說關稅帶進300億收入,今年可能3000億,但經濟學家說,關稅轉嫁消費者,美國家庭多掏1200美元。耶魯研究,衣服漲14%,車漲6.1%,GDP損6%,人均收入少2.2萬。貿易赤字還9160億,關稅沒治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