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和俄羅斯撕破臉?盧卡申科公開表態,宣佈將“命脈”交給中國

由 劉白惜 發佈於 歷史

'25-07-11

引言

2024年,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的一句話讓國際社會炸開了鍋。他公開表示,白俄羅斯不會併入俄羅斯,還說要把國家的“命脈”交給中國。

這消息一出,有人說是白俄和俄羅斯徹底翻臉,有人覺得是盧卡申科在搞平衡外交。到底咋回事?咱們得好好捋一捋。

盧卡申科是誰?他的政治生涯

亞歷山大·格里戈裏耶維奇·盧卡申科,1954年8月30日生在白俄羅斯維捷布斯克州一個叫科皮斯的小村子。

家裏條件一般,母親靠在奶牛場幹活養家,父親早就不在身邊。他小時候日子苦,但挺爭氣,1975年從莫吉廖夫國立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當過兵,在蘇聯邊防軍待了兩年。

退役後,他幹過農莊管理,還拿了白俄羅斯農業學院的學位,算是農業方面的行家。

1990年,蘇聯快不行了,盧卡申科抓住機會,進入政壇,當上了白俄羅斯最高蘇維埃的議員。他在議會里不怕得罪人,抨擊腐敗和經濟亂象,特別受老百姓歡迎。

之後,白俄羅斯第一次總統選舉,他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選,靠着反腐和穩定經濟的口號,拿下80.1%的選票,成了首任總統。那年他才40歲,政治生涯就開了掛。

上臺後,盧卡申科管得嚴。他推的經濟政策有點像蘇聯那套,國有企業佔大頭,農業、工業、能源都由國家掌控。

老百姓有住房補貼、免費醫療和教育,農村和老人挺支持他。但這模式也有問題,效率低,創新少,經濟老是跟不上趟。

08年金融危機時,白俄羅斯受了不小衝擊,他靠國際貸款和俄羅斯的能源支持才穩住局面。

外交上,他一開始跟俄羅斯走得很近。1999年,他和葉利欽簽了“俄白國家聯盟”條約,想在經濟和軍事上深度合作。

但他知道不能全指望俄羅斯。西方因爲他選舉不透明、壓反對派,多次制裁白俄羅斯,歐盟和美國都把他列入黑名單。

2014年烏克蘭危機,他玩了一手平衡,在明斯克促成和平協議,稍微緩和了跟西方的關係。2020年總統選舉是個大坎兒。官方說他又贏了,但很多人不信,覺得有貓膩。

明斯克街頭抗議不斷,警方抓了好幾千人。他硬是沒下臺,靠俄羅斯撐腰熬了過來。不過,這也讓他更依賴俄羅斯,日子不好過。

疫情期間,他還質疑病毒嚴重性,說喝伏特加能防病,挺奇葩,但後來也搞了些防疫措施。

盧卡申科這人,政治手腕硬,改了好幾次憲法,延長自己任期。國際上說他獨裁,國內說他穩定,各有各的理。總之,他能在白俄羅斯掌權快30年,韌性不是蓋的。

白俄和俄羅斯真撕破臉了?

白俄羅斯和俄羅斯的關係,過去真挺鐵。1999年的聯盟條約定了基調,兩國經濟互補,俄羅斯給白俄油氣,白俄賣拖拉機和卡車給俄羅斯。

那會兒,兩國領導人見面都挺熱乎,合作看着穩得很。可這幾年,風向變了。俄羅斯內部有些人一直想把白俄羅斯徹底收了,覺得能增強自己在歐洲的地位。

2022年俄烏衝突後,這想法更明顯了。俄羅斯還拿能源當籌碼,2020年就停過白俄的石油供應,搞得白俄工廠停工,經濟差點崩。

盧卡申科心裏清楚,太靠俄羅斯,等於把命捏別人手裏。2023年,他在接受俄羅斯媒體採訪時,直接放話:“白俄羅斯併入俄羅斯從來都站不住腳。”

這話不含糊,等於公開懟了俄羅斯的某些想法。他還說相信普京不會這麼幹,留了點餘地,但意思很明白:白俄羅斯要自己說了算。這話傳出去,外界都覺得他跟俄羅斯關係僵了。

然後,他把目光轉向中國。2023年10月24日,他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說,白俄羅斯願意爲中國做一切符合中國利益的事。

他提到的“命脈”,主要是經濟和科技合作,尤其是工業、能源和醫療這些關鍵領域。

同年10月28日,白俄第一副總理斯諾普科夫透露,中白合作項目已經達到117個,涉及機牀、汽車、能源、製藥等。盧卡申科這是要把白俄羅斯的經濟支柱跟中國綁一塊兒。

中白合作早就有基礎。2013年“一帶一路”提出後,白俄羅斯就搭上了車。2015年,中白工業園開工,現在成了兩國合作的招牌。

醫療上,中國也幫了大忙。2021年,中國送了疫苗和物資,科興疫苗在白俄用了不少。兩國還在製藥上合作,研發新藥。

這些項目對白俄羅斯來說,真的是“命脈”級別,經濟命脈、能源命脈,連醫療安全都算上了。

爲啥選中國不選俄羅斯?道理簡單。西方制裁讓白俄沒退路,歐盟和美國凍了資產,貿易受限。俄羅斯打烏克蘭,自己經濟也喫緊,沒餘力幫白俄。

中國不一樣,錢多、技術強、市場大。從1995年盧卡申科第一次訪華開始,兩國關係就沒斷過。過去十年,中國投資佔白俄GDP增長的四分之一,實打實的支持。

結語

對中國來說,白俄羅斯是“一帶一路”在歐洲的橋頭堡。合作穩了,中國在歐洲的影響更大,經濟回報也不少。

對俄羅斯,這事有點尷尬。白俄靠攏中國,等於盟友跑偏,地緣上有點喫虧。但普京應該不會翻臉,畢竟兩國還有軍事和能源聯繫。

對白俄羅斯,這是條新路,靠中國能喘口氣,不用全看俄羅斯臉色。中白合作這步棋,盧卡申科走得挺狠。短期看,他穩住了經濟和政權;長遠看,白俄羅斯可能更獨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