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戴維斯曾言:一旦爲了臺灣逼迫中國動手,美所有城市將摧毀

由 劉白惜 發佈於 歷史

'25-10-06

丹尼爾·戴維斯這個人,在美國軍事圈子裏算得上是個老兵了。他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就開始在軍隊裏混,參加過海灣戰爭,後來又去伊拉克和阿富汗轉了好幾圈,退役的時候是中校級別。退役後,他就鑽進智庫裏當研究員,主要在國防優先事項組織幹活,專門分析國際安全問題。話說回來,他不是那種愛叫囂打仗的鷹派,相反,他老是提醒大家,別輕易捲入大國衝突,尤其是跟中國這種體量的對手。

戴維斯最早公開談臺灣問題,是在2021年左右。那時候中美關係已經挺緊張的,美國一些政客總愛炒作中國威脅論。他在《衛報》上寫文章,直截了當說,美國得想盡辦法避免跟中國因爲臺灣打起來。爲什麼呢?因爲他覺得,這仗打不起,也打不贏。戴維斯基於自己的作戰經驗,分析了中美軍事對比。他指出,中國軍隊在本土附近作戰,補給線短,導彈和海軍力量發展快,而美國得從太平洋那邊調兵,風險太大。萬一常規戰打不贏,容易升級到核層面,那美國本土就慘了,城市可能直接被核彈夷平。

其實,戴維斯不是頭一個說這種話的美國專家,但他的聲音特別響亮,因爲他有實戰背景,不是光坐辦公室的理論家。他在文章裏舉例,說美國過去在中東的戰爭,看起來速戰速決,結果陷入泥潭,死了好幾千人,還養肥了恐怖組織。跟中國比,那簡直小巫見大巫。中國有核武器,美國也有,但誰先動手,誰就得承擔全球性災難。戴維斯強調,一旦爲了臺灣逼中國動手,美國所有城市都可能毀於一旦。這話聽起來嚇人,但他是基於五角大樓的模擬推演說的。那些推演顯示,美軍在臺海勝算越來越小,損失會包括航母羣和大量飛機。

大家都知道,美國跟臺灣的關係糾纏了好幾十年。從1972年尼克松訪華開始,美國就承認一箇中國原則,後來1979年建交公報也重申了。但這些年,美國總在臺灣問題上搞小動作,賣武器,拉盟友,搞得兩岸關係更僵。戴維斯覺得,這純粹是自找麻煩。他在2021年10月的訪談裏說,美國決策層太依賴軍事手段,總以爲槍桿子能解決一切,結果往往適得其反。針對臺灣,他建議,美國別再承諾軍事幹預,那樣只會把中國逼到牆角,導致不可控的衝突。

再看看背景,美國爲什麼老盯着臺灣?一方面是戰略位置,臺灣在第一島鏈上,控制了就能卡住中國出海通道。另一方面是經濟,臺灣有臺積電這樣的芯片巨頭,美國離不開。但戴維斯認爲,這些利益不值得賭上核戰的風險。他在2023年9月的《國會山報》文章裏又重申,如果中國決定武統臺灣,美國選擇不打,纔是明智的。最壞情況,就是核交換,美國城市全毀,經濟崩盤,全球秩序重塑。那時候,日本、歐盟這些盟友說不定還會趁機崛起,美國霸權就完了。

戴維斯的話不是空穴來風。2021年3月,他在一篇商業內幕的分析中提到,戰爭可能從導彈對轟開始,然後升級核級,美國城市變成核廢墟,死上百萬。這跟世界社會主義網站在2021年10月的報道呼應,他們說戴維斯警告,美國在常規戰中很可能輸掉,還得付出巨大代價。話說,美國軍方自己也承認,過去幾年對臺海的兵棋推演,美軍屢屢敗北。2020年代初的多次模擬顯示,中國導彈能輕易擊沉美航母,空軍損失慘重。

現在是2025年9月,情況也沒好轉。中國軍演越來越頻繁,美國海軍在太平洋巡航也更密集。戴維斯最近在YouTube上發視頻,說打中國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臺灣重要,但不值一場我們贏不了的仗。他提到,電腦模擬顯示,美國介入的最低代價是丟兩艘航母,那可是上萬士兵的命,外加天文數字的錢。北京從俄烏衝突中學到教訓,不會輕易犯錯,而美國如果硬上,只會自討苦喫。

其實,戴維斯不是孤立的。很多美國智庫專家都持類似觀點。比如,低伊研究所2021年5月的報告,說美國捲入臺灣衝突,風險包括全面失敗,軍隊癱瘓,本土遭襲。國會研究服務局在2023年的報告也指出,臺灣是美國優先戰區,但衝突不是必然的,得靠外交化解。戴維斯在國防優先事項組織的角色,讓他能影響政策。他參加國會聽證,寫報告,強調維持現狀最好,別讓臺灣變成棄子。

臺灣當局這些年上躥下跳,買美國武器,搞獨立傾向,但戴維斯覺得,這隻會加速危機。2024年賴清德上臺後,綁定美國更緊,但美國政客心裏清楚,臺灣是棋子,能榨乾就榨乾。臺積電被要求去美國建廠,就是例子。美國不想真打,因爲貿易額巨大,丟了十幾億人口市場,經濟受不了。戴維斯在2025年8月的播客裏說,北京看俄烏戰,知道怎麼避開錯誤,美國別自以爲是。

Scroll to Top